时间:2024-05-04
陈隽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到今天,在13亿多人口的中国已经执政了65年,是什么让这面旗帜神采熠熠、光辉依旧?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人,如何去捍卫这面旗帜的光芒?在全党积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最基本的就是要在共产党人心中树立一种公仆意识。
一、何为公仆意识
(一)基本概念
公仆,即“为人民服务的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共产党的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公仆意识是中国共产党最起码的政治常识和政治品质,它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伦理底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和执政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合格的人民公仆有两个标准:有没有公仆意识;是不是德才兼备。目前,“公仆意识”已经转换为更明确的“宗旨意识”,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胡锦涛同志关于“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思想是对“公仆意识”的最好诠释。一个干部,一个组织是否具有“公仆意识”,不是取决于这个干部、这个组织的自我评价,而取决于人民群众的心声。
(二)周恩来同志的公仆意识
“行高于众而人不妒,功高天下而人皆慕”的人才能流芳千古。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就是这样一位为党为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真正流芳千古的人。他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视自己为人民的公仆,视为人民服务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毕生的追求。
首先,视人民为国家的主人,自己为人民的公仆。把人民群众置于国家主人之地位,是他乐于做人民公仆的思想基础。他想到的是衣食住行都是人民给的,没有捞取个人财富的权利,只有给人民做勤务员的义务。他学习的是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视自己为“人民的儿子”、“人民的公仆”。他始终以人民公仆的形象出现在人民面前,虔诚地向群众学习,真诚地为群众服务,最典型地表现了共产党人所倡导的主仆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他永远赢得人民爱戴的重要原因。
其次是视为人民服务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周恩来少年时代就有了乐于"服役"的精神追求,甘于默默地为公众"服役",而从不吝惜时间与精力。当他完成世界观的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又把“服役”精神上升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境界。他强调: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今天要求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立场,这就是为绝大多数人民的最高利益着想的人民立场。"他视为人民服务为自己的义务,把"为人民服务"的徽章佩戴在胸前,时刻警示着自己。人民遇到疾苦,常使他陷入痛苦的自责之中。1975年,大手术之后的他依然牵挂着远在千里之外的云南锡矿工人的健康。他抱病去看望谭震林同志时说:“死我并不怕。古人说,人活七十古来稀,我已是七十七岁多的人了,也算得上是高寿了。可是这二十几年的时间,总应该把国家建设得好点,人民的生活多改善一些,去马克思那里报到,才感到安心。现在这种状况去报到,总感到内疚、羞愧。”这是何等崇高的境界啊!为人民服务,是他至高无上的追求;为人民服务,他赤胆忠心,呕心呖血。他的一生就是忘我地、不知疲倦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三)***同志的公仆做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中国政坛和干部队伍中大力倡导新风,走平民路线、抒平民情怀、展平民风格,让广大老百姓感到“离自己很近、和自己很亲”,也为广大干部克服和纠正身上的官僚主义习气,立了标杆、作了示范。习总书记的平民风格,从他的工作作风、生活态度、兴趣爱好、人情交往甚至衣着穿戴中,都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说“大白话”,入耳入心、直接地气。习总书记经常用一些普通群众听得进、记得住的话来表达思想,用“大白话”来讲大道理,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比如,他用“鞋子合不合适,自己穿了才知道”,讲一个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用“同样一桌饭,即使再丰盛,8个人吃和80个人吃、800个人吃是完全不一样的”,来阐明对中国发展现状的清醒认识;用“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比喻文明的多样性;用“碗与勺子难免相碰”来形容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他将青年时期价值观的养成比喻成“穿衣服扣扣子”,“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他讲树典型不能用“开小灶”“吃偏饭”的方式来催生;他视察军营时说的“能打仗、打胜仗”这句实实在在的大白话,成了部队各项训练和军事演习“硬梆梆”的基本标准;等等。这样的“大白话”在习总书记的讲话中比比皆是。许多普通群众都说,“习总书记没有架子,他像咱老百姓一样说话,很亲切,像拉家常”。说大白话,就是说“平常人的话”“普通人的话”,讲的是“群众语言”,习总书记这些“大白话”,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直白质朴,入耳入脑入心。
住“普通房”,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习总书记反对特权享受,他在住的问题上从不讲究,总是放下身段,严于律己。他外出考察调研,经常住的就是普通房,从不提任何额外要求。2012年底,他到河北阜平考察时,住的就是县招待所的一个小套间,只有16平米大小,家具陈旧,卫生间瓷砖开裂。当地人员歉意地说,本来是可以安排在附近一家条件好一些的旅馆,他笑着说,这样就挺好,不必讲究。他还说:“小房子优越性很大,走两步上厕所,打电话都很方便。”他到河南兰考,也是住在焦裕禄干部学院一个普通的学员宿舍里,按照他的要求,不放鲜花、不摆水果,和其他宿舍并无二致。住“普通房”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住宿问题,它折射出来的是一种平等意识和严以律己的精神。
吃“家常菜”,勤俭节约、反对浪费。提倡勤俭节约,反对“舌尖上”的浪费是习总书记平民风格的一个重要缩影。当年在正定县,他就总是在机关食堂与大家一起吃“大锅饭”,在生活上不搞特殊,上级来人,也是用正定的传统饭菜来招待,如扒糕、猪头肉、馄饨、缸炉烧饼、荞麦面饸饹,这就是他常说的“正定宴”。他常常提醒和告诫党员干部“少出去应酬,多回家吃饭”。特别是,他身体力行,到各地考察时,都吃简简单单的家常菜,食堂自助餐、大盘菜更是屡见不鲜。2012年12月,习总书记来到广州军区,在部队吃了两顿午饭,都是在士兵餐厅同战士们一道吃的自助餐。2012年12月,他在河北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一顿晚餐,菜单只有4个热菜。他两次到兰考,也都是在焦裕禄干部学院职工餐厅用餐,每餐都是大锅饭菜。吃的几顿饭,从“内容”到“形式”,都跟老百姓在家吃的没有两样,基本上是有着浓郁“河南味”的烩面、胡辣汤、大烩菜。他还上庆丰包子铺品尝“平民美食”,二两大葱猪肉馅包子、一份炒肝和一份芥菜,成了大家传颂的“主席套餐”。endprint
穿“平常衣”,轻松自然、朴素无华。习总书记在衣着穿戴上经常展现出简约随意、朴素大方的风格,他在兰考考察期间穿的深蓝色外套,样式和质地都很普通。在个人着装上,他常常不墨守成规,不那么刻板,在考察调研甚至一些会议上也都全程不系领带,从造型上让人感受到了新的气象。特别是,他冒雨在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考察时,挽起裤腿、撑着雨伞、雨水打湿衬衫的场景,温暖了万千江城市民的心。今年3月,他在抵达荷兰的当晚,身穿改良版的中山装出席国王举行的盛大国宴,精干稳重、大气端庄,又轻松自然,让人耳目一新。
交“草根友”,眼睛向下、有情有义。和群众交朋友,和那些普普通通的人深交、久交,这是习总书记平民风格的又一重要特征。他不忘有“一饭之恩”的农民朋友吕侯生,寄路费、花钱给他治病;他和“草根作家”贾大山的“神交”,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深厚情谊是那么地纯粹,一个平凡的“草根作家”成了他的“好朋友、好兄长”;他在福建工作期间,还曾亲自下厨炒酸菜猪肉款待当年在梁家河当知青时的两位陕北汉子石治山和石春阳;他不忘师恩,每逢过年都会给老师送上问候和祝福;在福州时,他长期资助家庭困难的孩子读书,直到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他调中央任职后,依旧与浙江下姜村的农民频繁书信往来,尽显一个领袖的平民情怀。交什么友、怎么交友,体现了一个人的立场与态度,反映出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
抒“真性情”,真切真挚、动容动人。习总书记的“真性情”突出体现在他浓浓的亲情、友情、乡情和厚重的家国情上。他常念亲情友情,常抒家国情怀。在他的话语体系中,经常出现孩子、老人、家庭、生活,感情细腻而真挚。他与家人推着坐轮椅的父亲、与母亲牵手散步、早年骑着自行车载女儿等照片,温馨又温暖,流淌着柔情似水的孝与爱。他作为亲属参加纪念习仲勋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让人倍感亲切、倍受教育和倍加感动。他在福州任职时,夫妻两地分居,每天都会给妻子打个电话问候;出访时,他在飞机舷梯上为夫人撑伞、手挽着手走出舷梯,一幕幕“举案齐眉”的情景,动容动心动人。
晒“大众趣”,还原本色、回归本真。爱好折射出一个人的情操、品味和修养,也是一个人生活情趣的反映。习总书记在他的话语中,常常会谈及个人的兴趣爱好,以此与广大民众找到更多的“共同语言”、更多的“共同话题”,融入、融合、融洽。他曾谈到,自己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他说,“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他还说,“我也是体育爱好者,喜欢游泳、爬山等运动,年轻时喜欢足球和排球”,自己也是一个足球迷;他还曾经表示“有时间我看一些NBA比赛,甚至还看一点美国棒球赛”;他甚至会谈论流行音乐,说“歌手梁静茹在中国广为人知,被许多中国歌迷认为是中国人”。这些兴趣爱好带有浓郁生活气息,具有浓厚的大众色彩,都是普普通通人的喜好。习总书记与大众兴趣相投,进一步拉近了距离,还原了做人的本色与本真,传递出伟人首先也是个真人,是一个有着自己个人喜好的有血有肉、真真切切的人,打破了“不食人间烟火”的神秘感。习总书记这些平实的本真,让领导人的形象更加立体、饱满和生动、鲜活起来,更加可亲可爱,可以“触摸”。他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是一种导向、一种助力,在广大干部中会形成一种蓬勃向上的好风气。
走“亲民路”,同行同向、灵动善融。亲民乐民爱民,是习总书记平民风格中最显著的特征。无论在地方还是到中央,他都以最大努力与广大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尽最大可能与普通群众保持亲密接触。他喜欢深入到群众当中去,拉家常、问冷暖;喜欢融入到百姓当中去,与民相亲、与民同乐,在与民众的“零距离”交流中,听民声、解民意、知民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无论是庆丰包子铺里与市民一起排队就餐,还是南锣鼓巷与老街坊“拉家常”;无论是深圳莲花山公园与市民相伴而行,还是深圳罗湖区渔民村里与居民亲切交谈;无论是在甘肃兰州养老餐厅给老人端菜送饭,还是到河北阜平访贫时在炕上盘腿而坐、雪地上与乡亲搀扶而行,等等。
用老百姓的话说“总书记没有一点架子,到家里就跟走亲戚一样。”走“亲民路”,就是走为民爱民乐民之路,就是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从根本上说就是走执政为民之路。
二、共产党员必须要增强公仆意识
“功高不改忠贞志,位尊难移公仆心。”做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这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秉承的光荣传统?。
(一)公仆意识是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体现
增强党员干部的公仆意识,是保持我们党的性质的必然要求,是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
目前我国正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社会矛盾逐渐凸显,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经济社会发展的阻力随之增大。针对当前国情,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即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的活动。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更好地联系和服务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公仆意识的过程。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这不仅体现了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更是对党员干部公仆意识的具体阐释。
古人云:“道德纯备,智慧甚明。”品德不高尚,才智也浊暗,干什么事情都不可能干好。公仆意识实质上也是“官德”问题。在深入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应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不断增强公仆意识,常修为官之德,常怀律已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
在新形势下强调增强党员干部的公仆意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和紧迫。有了公仆意识,才能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耐心倾听群众意见,真心欢迎群众监督;有了公仆意识,才能清正廉洁,不搞以权谋私;有了公仆意识,才能端正工作指导思想,热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温总理曾经说过,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必须秉持一种精神,这就是公仆精神。广大党员干部都应当通过创先争优活动的洗礼,实现个人“官德”的涅槃,将公仆意识融入到自己的血肉之中,永葆党的执政地位与先进性。endprint
(二)增强公仆意识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公仆意识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素养,增强公仆意识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最基本的要求。公仆意识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最本质体现。
首先,公仆意识体现了共产党人大公无私的政治本色。马克思主义对共产党人的要求就是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人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尤其是没有与整个工人阶级利益不同的特殊利益。《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作为共产党员,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的宗旨。
第二,公仆意识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中一切干部职务的政治本质。任何一名干部,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的。
第三,公仆意识体现了我们党是以人民为本位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这既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也是由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的。领导干部要当好公仆,关键是要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权为谁用,利为谁谋,情系哪里是检验领导干部公仆意识的唯一标准。具体说,一要善于倾听群众呼声。只有把创先争优的课堂搬到基层一线,搬到田间地头,搬进千家万户,才能熟知居民群众在想什么、在干什么、在怨什么、在盼什么,惟其如此,党员干部才能找准干事业谋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成为群众的知心人,群众才能成为党员干部的贴心人,创先争优活动才能真正让群众受益,才会有真正的成效。二要善于化解群众矛盾。化解群众中的矛盾纠纷是让群众得实惠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只有群众的矛盾解决了,农村改革才有动力,农村发展才有基础,农村稳定才有保障,创先争优活动才会有实效。三善于心系群众利益。创先争优活动的成败,关键是要用群众是否满意来衡量。要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使基层党员干部把群众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切实解决好城市困难居民和农村困难群体帮扶救助,特别是要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致富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培养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增强公仆意识的几点思考
没有公仆意识,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与行动,群众路线就是纸上谈兵,空话一句。因为公仆意识是群众路线的最基本的立足点。对此,笔者还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增强公仆意识,首要的是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在实践中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学有所成,学以致用,把增强公仆意识贯穿到党性锻炼和作风养成当中,贯穿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征程中,把更多精力用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上,把更多财力投到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使广大群众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得到更多实惠。
要耐得住清贫,经得起诱惑,守得住节操,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并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自觉服从监督制度的约束,始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真正做到“诱惑不移为民志,权重不变公仆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能够使我们的干部拥有较强的“自律”能力。
(二)加强专业培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能力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主题,对共产党员的本领也有不同的要求。在革命与战争年代,共产党员特别要具有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本领,领导武装力量、开展军事斗争的本领。在和平与发展的年代,共产党员特别要具有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领导经济工作、实现奔康致富的本领,所以在我们这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谁的政治意识强、经济头脑发达,能够自己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谁就是能人,就是强人,就有凝聚力和影响力。总之,大江东去,人才辈出,共产党员始终都要站在时代的前列,成为时代的强者,社会的精英,国家的中坚。只有精通业务,才能认真履行好职责,才能发挥党政干部的作用,这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也是对人民负责的问题。
(三)自觉加强权力道德修养
权力道德修养,就是权力道德的自我修养。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尤其是权力道德修养,要做到“四慎”。一是慎权,做到权为民用。防止权力私有化,是权力自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领导干部应当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珍惜手中的权力,谨慎用好手中的权力,严格管住手中的权力,要掌权为公,用权为民,恪尽职守,清政廉明。二是慎微,做到利为民谋。正确处理为公与为私问题,自古以来就是“官德”中十分关注的问题。共产党人应该努力追求公而忘私、大公无私,坚决摒弃损公肥私、假公济私。三是慎欲,做到欲为民节。各级领导干部应自觉地节制个人的欲望,自觉地抵制西方腐朽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腐蚀,保持艰苦奋斗、俭以养德的优良传统,洁身自好,一心为民。四是慎独,做到情为民系。慎独要求共产党人应时时、处处具有情为民系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无论在公众面前还是单独处事,都要严于律己,克己奉公,言行一致,做一个真正具有自律精神的道德高尚者。
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以周总理、习主席为楷模,以数不清的先进党员为榜样,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政治觉悟,牢牢树立公仆意识,切实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会看到,我们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是做样子,正在以具体的行动为党旗添上一道道光彩;他们也会看到,这面镰刀和铁锤图案的旗帜正在东方闪耀着光芒、照亮着世界!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