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一套制度”

时间:2024-05-04

陈勋

摘要: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成功到挫折,再从突破传统模式的桎梏发展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过程漫长而曲折。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和形成了指引国家强盛、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光明前景的“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一套制度”,带领人民走进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使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关键词: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成功到挫折,再从突破传统模式的桎梏发展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过程漫长而曲折。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摈弃了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中不适当的内容,重新认识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正确回答和解决了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仅依靠人民完成了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三件大事”,而且不断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和形成了指引国家强盛、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光明前景的“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一套制度”,带领人民走进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使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现代化道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①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党在探索中表现出的巨大勇气与智慧和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及在探索中积累的经验与教训,为中国成功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此后,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吹响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在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不断创造着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奇迹。

回望历史,英国18世纪工业革命时,其本土人口只有1000多万,少于今天中国任何一个大城市。法国19世纪工业革命时,人口也只有2000多万,而今天中国的人口达到了13.4亿,比欧盟、美国、日本、俄罗斯之和还要多。在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的国家进行这样一场翻天覆地的工业革命、技术革命、社会革命,并且在中国自己境内消化所有的问题,没有像历史上的西方国家那样发动战争,也没有对外进行掠夺,不仅给国人和全球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并使中国成了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这样的成就实属不易。纵观世界任何国家,能够取得其中一项,就足以让世界为之瞩目,但我们几乎全部实现了。从这样的角度看,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意义非同寻常。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硬是靠自己的智慧、苦干及至牺牲,闯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开辟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广阔前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从18世纪末的“黄祸论”,到上世纪50年代的“中国威胁论”,再到世纪之交的“中国崩溃论”,世界上唱衰中华民族的声音不绝于耳。这些论调之所以有人愿意唱,有人愿意听,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一直有西方好事者担心,谁来养活这么多的中国人。他们按照西方的逻辑思维来判断中国的问题,实践证明,他们的担心不仅多余,而且无知。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中国人民,用铁一般的事实向世界庄严宣告,我们不但能够养活自己,我们还能够创造中国人自己的美好生活。建国前夕,中国城乡居民收入不足100元,农民人均收入不足50元,80%的人口不得温饱。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带领人民迅速恢复生产,改善了人民的吃饭穿衣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1984年经济改革的重心转移到城市,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到1991年,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②都已小于60%,解决了温饱问题。1992年以后,经济改革迈出了重大步伐,为居民增收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根据《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到2000年全国城乡居民生活基本实现了总体小康。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2011年更是达到5414美元,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并且继续保持较为稳定的高速增长态势。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幸福之路、和谐之路,我们所有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这样一条道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中国的建设发展与进步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③这一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正确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关键,也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关键,只有紧紧抓住这一首要的根本问题并加以回答,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确道路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endprint

根据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的新认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冲出“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突破苏联社会主义的僵化模式,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改革开放、实现民族复兴的第二次革命征程。

江泽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于新的复杂形势,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继续进行新的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富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胡锦涛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新世纪新阶段的世界大势和中国的发展变化,顺应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出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一系列重要思想,用新的思想观点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和丰富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同时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在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面临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说明,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政权以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把握和运用共产党的执政规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是与社会主义生死攸关和亟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了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叫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的问题,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围绕这个目标,邓小平提出了有关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江泽民深刻分析了世纪之交国内外形势发展的新变化,正确把握党的历史方位,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它是我们党在总结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总结我们在世纪之交面临的形势及其实践中的新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21世纪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提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必须把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围绕这个目标,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贯穿的一系列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创新理论观点,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同时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建设理论。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

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更是走向现代化的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解决好发展问题更为紧迫。邓小平高度关注发展问题,明确提出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问题之一,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性意义,强调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还科学地谋划了中国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步骤。

江泽民把发展问题同党的性质、党的执政理论联系起来,明确提出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把党的先进性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④,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这一理论体系之所以能够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南,根本在于它既破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这一理论体系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它的每一个重要思想都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经历了实践的检验。这一理论体系是从发生广泛而深刻变革的当代中国现实土壤中生根发芽的,它的每一个重大论断、观点和主张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又立足于当代中国这片热土、着眼于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因而是最切合中国国情、最契合中国人民意愿的理论体系。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得以充分有效发挥

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是有根本制度作保障的,是建立在制度基础之上的有目标、有方向、有措施的发展进步,不是“偶然运气”的结果,个中原因也不是“无法解释”,而是有着坚实的制度基石,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其制度的稳定性与活力性的有机结合,以其制度的公平性与效率性的有机结合,以其制度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结合,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可靠的制度支撑。endprint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作为生产关系的法律形态,基本经济制度直接影响着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且将二者统一于现代化进程中。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必须多样化;公有制为主体强调的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制经济优势的发挥也来自其他经济成分的竞争压力。这一切,离开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就无从谈起。而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也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法治的规范。公有制经济不断成长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在改革开放中脱颖而出,从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提升到基本经济制度组成部分的高度。通过股份制改造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混合所有制,促进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这说明,这种基本经济制度适应了当代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必将继续发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能够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因为:“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⑤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全国人民过上小康生活,并逐步向更高的水平前进,这是资本主义制度绝对不能做到的。邓小平说:“资本主义无论如何不能摆脱百万富翁的超级利润,不能摆脱剥削和掠夺,不能摆脱经济危机,不能形成共同的理想和道德,不能避免各种极端严重的犯罪、堕落、绝望。”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现象。”⑦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国家机器的有效运行,既民主又集中的领导体制和运作机制,可以最为广泛地调动、组织和协调各种资源,全力以赴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领导核心在全民中享有崇高声望,成为中国模式和中国制度在各个领域推进的核心力量。

90多年来,党的队伍日益壮大,由当初的50多人发展成为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与此同时,我们党也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党内民主制度体系,建立起一套与之相配套的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运行机制;始终坚持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保障党员享有党章规定的民主权利;不断扩大党内民主,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世界上从来没有哪一个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拥有如此健全的组织体系,拥有如此信仰坚定、忠诚为民、堪为表率、朝气蓬勃的党员队伍,拥有如此巨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动员能力。随着时代的进步,党的组织必将不断巩固完善,党的队伍必将不断发展壮大,这也是我们党继往开来、永续发展的组织制度优势。

[注释]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0页。

②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

③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2页。

④《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年版.第2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7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3页。

⑦《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3页。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许征帆.时代风云变幻中的马克思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4]吴江.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大史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5]孙伯睽.探索者道路的探索[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