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纺织类专业大学生“党员导师制”研究

时间:2024-05-04

张雷 魏丽娜

摘要:新时期,通过党员导师示范作用对大学生培养模式进行探索是增强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有效性的方式之一。文章以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对纺织类专业大学生的“党员导师制”进行研究,对多年来实行“党员导师制”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并针对现行体制下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党员导师制;纺织类专业;党建

针对目前高校党建工作培养模式单一,思想与专业分离,传统政治培养方法滞后的情况,学院将基层党建作为党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不断探索学生教育管理的新思路,积极实施“党员导师制”培养计划,这不仅仅是党建工作思路和方法的创新,更是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党员导师制”的初步探索

何谓“党员导师制”?首先,单纯的导师制教学管理模式最早起源于14 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由温切斯特主教威廉·维克姆首创,其后被剑桥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相继采用,并在 20 世纪初开始出现在中国。而“党员导师制”则是在近期新环境新形势下,在原有导师制基础上,将党的思想纲领融入其中,顺应中国时代潮流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学生培养体制。笔者认为“党员导师制”是从党的发展源头上健全完善党员长期受教育、落实“科学发展观”、永葆党组织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它由党支部选拔经验丰富、综合素质突出的骨干教师任命为学生导师,通过教学实践以及思想引导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学院党建水平。

在高校中实行“党员导师制”有助于把政治培养转化为“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技术水平、创新思维能力”等复合素质培养。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的党性教育,每学年党员导师们对大一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成才目标,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院领导班子、系主任、骨干教师担任“党员导师”进行专业教育解决学生学业导航问题,并积极邀请专家学者、成功校友、著名企业家进校园,开展纺织专业论坛,为学生学业做好制导。同时,学院定期开展“金丝线”科技论坛,党员导师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社会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近三年,在党员导师的引导下,学生申报课外科研项目200余项,发明专利10余项,获国家级、省级“挑战杯”赛事各奖项20余项,暑期社会实践队连续多年获“湖北省大中专学生优秀实践团队”荣誉称号。

二、“党员导师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及学生思想观念多元化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提出了一些挑战。“党员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也也存在以下问题:

1、“党员导师”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目前高校师生比失衡,导师资源相对不足。学院自推行导师制以来,虽已全覆盖47个行政班,但导师的选配以班级为单位,导师很难针对具有30多名学生的班级进行个性化引导,同时担任导师的教师不仅要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从事科研和研究生的培养等工作,这使得本来就因为师生比例失衡造成的困境更加窘迫。

2、“党员导师”指导方式单一。高校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主要由辅导员、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等思政工作人员担任,教师则主要负责授课和科研,教书育人出现脱节现象,党员导师制的出现正是充分利用了党员导师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厚的专业背景来指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由于党员导师资源的匮乏使具体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指导内容没有系统化,显现出随意性、间断性的现象。同时,指导时间不固定,不能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指导方式上无创新,沿用传统的尊严教学模式,互动意识淡薄。

3、“党员导师制”活动形式单一。通常采用讲座或者谈话,枯燥无味,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关注度不够,容易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造成导师很难进入学生内心,无法详细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4、考核制度和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党员导师制”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如何实施“党员导师制”、实施后如何评估以及学院应该提供哪些条件等都还在探索阶段;同时由于“党员导师”师资不足导致同一导师所带学生过多,不能面面俱到;培养阶段单一,针对性不强。

三、“党员导师制”的具体改进措施

1、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加强学生的党性教育。从理论上说,学生个性多元化的要求与其自身的素质相对应。人的思想是以道德为核心、以信仰为支柱的精神系统,道德规范的认同和内化,理想信念的树立等几个方面,与之相对应是德育,就是怎样做人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1]具体地说,在现代化的思想教育中,学生已经不再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主动发展的个体,学生发展是由其内在动力所决定的。任何外在的促进力量必须通过其内因才能起作用,抓住学生的内在动力,辅之于外在的动力,引导学生成长成才。从实际情况来看, 新时期高等院校的学生个性呈现多元化,党员导师需更加深入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因势利导。

2、进行双向选择,实行党员导师与受教学生的双向监督,提高互动性。成立专门的考核小组,对导师们的工作成果进行考评,考评时听取学生意见;当学生认为导师不能很好的胜任自己的辅导工作时,可通过考核小组向导师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为党员导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交流平台,促进党员导师和学生的够沟通与交流;若问题不能很好地得到解决,可以向导师考核小组申请更换导师。[2]只有切实做到紧贴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学生发展方向,才能让学生能够在正确的方向上蓬勃发展。

3、“党员导师”分阶段进行针对性指导。学院有针对性的对低年级与高年级学生不同特征进行指导。对于刚刚从高中那种高束缚模式下解脱出来的大学新生来说,无论是思想理念、学习方式或者日常生活,都迫切地需要老师的耐心指导。大一进校党员导师应组织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的专题讲座,从学习生活工作方方面面帮助新生适应角色的转变,同时对于新生在除辅导员外每个班级都有一名专业导师,在辅导员进行思想引导的同时,专业导师也要对学生在专业方向上进行引导,通过党员导师与班级一对一的形式,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加强与党员导师的沟通了解,寓教于乐,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达到效果。对于高年级学生党员导师应对其进行专业辅导、学术引导、就业指导等。

4、坚持活动的多样性,促进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展。经过不断的摸索与总结,学院已形成了一系列的纺织专业科研、社会科学调查、文化体育活动等特色活动体系,例如定期举办“金丝线”科技论坛,邀请各纺织高校专家学者和著名纺织企业家、企业高管来院为学生讲学;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在活动中注意对学生进行观察与指导,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成立党员导师制活动小组,负责党员导师制的日常管理、材料整理调研活动以及对后进学生的专门辅导等。

5、注重实践,加快产学研相结合。党员导师积极带领学生进企业、下车间参与实践,并选拔优秀学生参与导师科研项目。针对纺织专业学生对实践要求较高的特点,学院与武汉江南集团、福建鑫华有限公司等众多优秀知名纺织企业结成对子,大力促进产学研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

四、结语

“党员导师制”是一种有效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工作方法,有利于党组织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党和国家的发展培养和储备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何秋香.论党建导师制在高职学生党员教育中的作用[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第12卷(总第46期).

[2]刘蔚.党员导师制在党建工作适用性研究[J]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 2011.26-29.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