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的路径研究

时间:2024-05-04

陈金兰

摘要: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品德积淀的规律决定了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最佳途径是养成教育。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从“教之以理”—教育育人、“导之以行”—实践育人和“化之以场”—环境育人三方面入手,使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真正收到实效。

关键词:养成教育;青少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下称《意见》)是指导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纲领性文件。广大青少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他们的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我们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真正收到实效,从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品德形成的规律来看,其最佳途径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注重青少年良好品德培养的教育,具体是指教育者按照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对青少年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反复引导和长期训练,使之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进而凝聚为道德品质的方法。反思以往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教训,顺应时代特征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当前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现实路径主要有:

一、教之以理—发挥好学校教育在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主阵地作用

学校是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战场,在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大有可为。

1.高度重视,科学规划。

按照《意见》精神,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科学规划,要在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但现实的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一种倾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直接作为各层次学生教育内容。这种现象不顾学生的接受水平,不考虑教育内容的简单重复,直接导致学生的厌烦和逆反。从学校教育规划而言,要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不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原有的教育教学内容简单相加,而是应该把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确定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所有教育内容中应占的比例,并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不同阶段设定阶段性的培育目标,围绕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活动方案,同时还要修改和完善包括学生守则等在内的原有学校教育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制度和内容,使之更加符合培育青少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2.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

目前学校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缺乏合适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往往将其等同于知识传授,采用单一的“灌输”型教育方法。这种教育现状,使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要使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收到实效,就必须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在教育理念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效保障教师有精力去研究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规律和方法,学生有时间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索来加深对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同时积极改革升学考试制度,使分数不再成为高一级学校评价和选拔学生的唯一标准。在教育方法上,教育者要积极借鉴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学科的理论成果和信息技术领域的最新方法,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设置丰富的教学情境,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二、导之以行—实践养成是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决定性环节

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不能一蹴而就。通常情况下,它须经过一个行为反复训练的过程,才能逐步在内心形成稳定的道德意识并在实际生活中转化为行为习惯。因而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实践养成在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作用。

1.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开设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

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隐含于形式多样的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中,通过活动对青少年进行反复的行为引导和训练,使道德行为在生动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固化成行为习惯。为此,各级各类学校要开设综合实践课程,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要针对不同阶段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紧扣现实生活,构建一个由自主性的课内教学活动、选择性的课外活动、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的综合的实践活动体系。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紧密结合、动脑与动手紧密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了解社会、了解生活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从而形成持久的、稳定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道德行为习惯。

2.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打造富有特色的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基地。

实践基地是青少年道德养成教育的重要场所,具有其他教育资源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目前,青少年实践活动基地主要有三类:一是隶属于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综合性的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以“活动育人”为宗旨,为青少年参加各类实践活动提供专属场地和有利条件,也是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活动场所。二是学校利用多种社会资源,与相关部门携手,合力打造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如与红色景点建立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劳教所、监狱合作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与科技博物馆建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等,这类实践活动基地主题明确,特色鲜明,青少年到这些地方可以通过参观、访谈、听报告等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净化和提升。三是社区活动阵地建设。社区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是青少年除学校外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要积极在社区建设教育基地,如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广场、青少年流动书库、社区青少年兴趣学校等一批富有社区特色、洋溢青春活力的阵地。同时,利用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契机,以社区网站、社区共青团工作信息平台等作为青少年养成教育实践的重要依托,实现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的社会化、生活化。endprint

3.创新实践活动形式,引导青少年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学校和社区可以针对青少年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引导青少年身体力行,积极参与,通过实践活动的自主体验,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生产劳动和爱心公益活动、益德益智的科研发明和创新创造活动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及勤工俭学活动。首先,校内的管理性、公益性实践活动如校园环境净化和美化活动,贫困学生帮扶活动,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等青少年组织部门的管理实践活动,学校内的各种勤工俭学活动;其次是在校内定期开展的科研发明和创新创造活动,如科技节、各类知识竞赛活动、各种体育比赛活动、机器人大赛、航模比赛、创新设计大赛等;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如“青年志愿者爱心支教”、“保护母亲河”、“城乡少年手拉手结对互助活动”、“义务献血”等青少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这些活动都不同程度地渗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都是养成教育的具体形式,也是青少年反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4.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活动,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校园文化。

校园是青少年最主要的生活空间,青少年的成长直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于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具体形式,开展生动活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举办各种知识讲座,如摄影、书法、电影、戏剧、诗歌赏析等;开展“国学月”、“红色电影周”、“党史知识竞赛”、“感恩教育”等主题文化活动;开展培养青少年高尚情操的文明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共青团员以及文明班级评选活动等。教育者通过精心组织和设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机结合,吸引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过程中自觉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形成良好的的道德行为习惯。

三、化之以场—建设良好道德环境,助力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人是社会人,任何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社会要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开展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良好氛围。

1.坚守学校教育主阵地。

学校是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因此应该在做好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广播、影视、互联网、宣讲、报纸、杂志等媒介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成绩和经验,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反过来,浓厚的氛围又会积极促进学校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的顺利开展。

2.强化媒体管理,引导宣传舆论。

社会各级主管部门应大力加强报刊、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体的规范管理,使其成为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在全社会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浓厚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氛围。同时社会和学校还可以通过评价激励机制进一步推进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通过正面宣传报道,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给予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通过道德谴责、鞭笞等手段惩戒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惩恶扬善”,从而使青少年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得以不断强化。

3.打造健康的网络虚拟社区与网络文化,建设教育与服务青少年的网络平台。

在当今网络社会,数字化生存使青少年面对面的交往互动日益减少,网络已然成为大学生接受各种信息、彼此相互交流和自我教育的主要渠道。而网络上各种信息充斥,良莠不齐,对涉世未深、缺乏道德判断和评价能力的大学生很容易造成误导。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占领网络阵地,营造健康的网络虚拟社区与网络文化,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办发〔2013〕24号,2013年12月23日.

[2]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4〕4号,2014年4月1日.

[3]人民日报评论员.立德树人,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一论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1-17(1).

[4]陈延斌.养成教育: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着力点[N].光明日报,2004-04-27(11).

[5]陈开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障碍研究——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J],人民论坛,2010(5): 102-103.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