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建设的调查研究

时间:2024-05-04

周铁菊 岳淼 沈毅 胡友仁 欧颖峰 王员云

摘要:

泉州是个千年古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保护与传承任务艰巨。网路媒体作为一种新型媒体具有传播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多媒体、互动性强等特点,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手段,也是传承文化的首选媒介。本文开展的关于来泉州游客和泉州本地人的问卷调查研究,旨在获得泉州非遗网站建设的相关信息。调查显示互联网在游客和本地人获知泉州非遗信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受众角度而非仅仅传播者角度进行信息的传播更有意义;网络传播的形式要多样;要注重受众互动性的需求;非遗网站商业化的适度追求是可行的。

关键词:泉州;非遗网站;受众;问卷调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1]网络媒体以其显著时效性、渗透性、互动性、大容量等优势成为传承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力平台。第35次CNNIC报告(2015 年 1 月)显示:截至 2014 年 12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 6.49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47.9%。[2]巨大的网民数量和影响力使得研究非遗网站建设情况成为必要。

泉州是千年古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泉州使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个国家级区域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有4个项目被列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3个项目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列省内各设区市之首。研究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建设情况,对于传承与保护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积极意义。

泉州市社科项目“新媒体视阈下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建设研究”课题组,于2014年4月开展了关于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建设的问卷调查研究,目的是获得受众关于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情况、信息获得途径和需求满足情况,以此为依据提出改善网络传播状况的建议。研究调查的人群分为两部分:泉州本地人调查部分和来泉州游客调查部分(省内和省外)。问卷设计包括两部分,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和泉州非遗文化信息获知情况。问卷采用客观题(单选和多选)和主观题的样式。泉州本地人调查部分问卷发放按照分区进行上门调查。来泉州游客部分采用在泉州非遗景点向符合条件的游客发放问卷进行现场调查。问卷共投放300份,其中泉州本地人150份,来泉州游客150份。问卷泉州本地人的调查有效回收133份,回收率89%。来泉州游客部分问卷有效回收129份,回收率86%。

一、关于来泉州游客部分调查数据分析

1、被调查者基本情况方面

在回收的129份有效问卷中,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行业、来源地等方面较为均衡,覆盖面较大,样本具有代表性,数据具有科学性,为之后的非遗信息获取情况研究提供了较为重要的支撑。

(1)性别年龄方面。性别方面,被调查者男女分别为67人、62人,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52%和48%,分布较为均衡。年龄方面,为了问卷的科学性,要求被调查者的年龄选择10岁以上。从调查结果来看,被调查者年龄对5个分段进行了全覆盖,其中18~35岁有76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8.9%;36~45岁2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7.8%,二者相加占到被调查者的76.7,这与有关调查机构的外出旅游的年龄比重相符。

(2)文化程度方面,对各种文化程度的人进行了调查,其中本科、高中或中专、大专被调查人数处于前三位,分别为67人、24人、14人,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51.9%、18.6%、10.9%。

(3)被调查者所在专业/行业领域分布广泛,涵盖文博行业、建筑/工程、教育、医疗卫生、银行/商业/贸易、法律、媒体出版、旅游、计算机等领域,调查较为全面。

(4)游客来源地方面,游客来源多样。省外游客来源涵盖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北、陕西、河南、安徽、四川、湖南、湖北、江西、云南、黑龙江、青海、宁夏、北京、上海、重庆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省内游客(除泉州)来源为:福州、厦门、漳州、三明、南平、莆田、龙岩、福鼎8个市。

2、泉州非遗文化信息获知情况

这部分的调查涉及来泉州游客获取泉州信息尤其是非遗信息情况,包括对泉州非遗信息的获取途径、对泉州非遗传播途径的评价建议、对于泉州推出的网络活动参与的意愿等。整体来讲,来泉州游客受互联网的影响较大,成为获取信息的首要途径,对泉州非遗信息的获得上网络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互联网是获取资讯的首选渠道。

调查显示互联网是游客获取资讯时被选择最多的渠道。在回答“请问您平时获取各种资讯的渠道是什么?”的问题时,互联网以76.7%的比例居于首位,其次是电视、报纸杂志广播,值得一提的是“家人亲戚朋友同事等人际传播”在游客获取信息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报纸以26.3%的比例同处第三位。在“请问您平时获取各种资讯的首选渠道是什么?”选项中,互联网依然以73.6%的比例高居第一,第二位是电视,第三是报纸和人际传播。

(2)关于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的认识

该部分主要涉及来泉州游客对泉州网络非遗信息的了解情况、了解途径及建设性意见。问题由客观题和主观题构成,其中12个客观题,一个主观题。整体而言在对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程度上,“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分别占到3.1%和30.2%,两项相加33.3%,远少于“不太了解”、“完全不了解”共66.7%的比例。在“您来泉州旅游打算游览哪类景点?”调查中,多数游客选择自然景观、名胜古迹、现代设施、宗教圣地、各种场馆等,以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目标的只有24.8%。

在对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熟悉情况调查中,对民俗了解的人较多,其次是传统戏剧、民间美术、民间音乐等。在获知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途径上,互联网依然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在“您一般通过什么渠道获得关于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调查中,互联网、电视、家人亲戚朋友同事等推荐、报纸、其他排在前五位,互联网更是以64.3%的比例大幅超过第二位电视的38.8%。游客多赞同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借助互联网更有利于其发展传承,赞同比例高达79.8%。

(3)非遗体验参与意愿较强烈。

在对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活动的参加意愿上,大多数游客都表达了参与的兴趣, 对习闽南戏曲、南少林武术、学习剪纸、制作灯彩(泉州花灯)、木偶头雕刻、体验陶艺、博饼猜谜、惠女民俗风情、宗教信仰等体验活动都有较大的兴趣。对于“你会网上购买非物质文化方面的纪念品吗?”问题,选择“会买”“合适会考虑买”的选项的分别占到18.6%和51.1%,两项相加为69.7%,说明游客对网上非遗商业化做法有一定的认同度。

(4)泉州非遗网络传播改善方面的建议。

针对泉州非遗网络的传播现状,游客提出一些改进意见,认为应加强的工作集中在“景点服务信息”、“新闻信息”、“微博”“网上论坛”、“搜索引擎”、“广告”、“网上庙会等体验式项目”等方面。在对互联网传播泉州非遗信息的形式上,游客认为比较好的形式分别是视频、图片、文字。FLASH形式也成为一部分人的选择。

游客在主观性问题中提出一些改进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宣传的建议,如泉州非遗方面要举办大型活动宣传,加强搜索引擎工作,服务信息要有条理有特色;非遗的宣传要多方面,用视频纪录片的宣传方式,增强宣传的趣味性和话题性;要增设微信公众号、微博号,运用社交媒体进行宣传,利用名人来进行宣传;要设计出有泉州文化特色的吉祥物等等,建议多样,很有建设性和启发性。

二、关于泉州本地人部分调查数据分析

1、被调查者基本情况方面

关于泉州本地人的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33份,问卷的投放注重了被调查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行业、来源地等均衡性和较大的覆盖面,希望通过调查能获得较为全面的信息。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

(1)性别年龄方面。性别上看,被调查者男女分别为63人、70人,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47.3%和52.5%,分布较为均衡。年龄方面,被调查者年龄对5个分段进行了全覆盖,18~45岁被调查者占优势,其中18~35岁有7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4.1%;36~45岁29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1.8%,二者相加占到被调查者的75.9。

(2)文化程度方面,对各种文化程度的人进行了调查,其中本科、高中或中专、初中及以下被调查人数处于前三位,分别为53人、30人、30人,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39.8%、22.6%、22.6%。需要指出的是,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人被调查的比重较高,这与对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的人中有相当比例文化水平不高的人,获得他们的情况和有必要,所以在问卷的投放中加大了这部分人的比重。

(3)被调查者所在专业/行业领域分布也较为广泛,涵盖文博行业、建筑/工程、教育、医疗卫生、银行/商业/贸易、法律、媒体出版、旅游、计算机等领域,调查较为全面。其中没有包含在“其他”选项中的人有22人,占到总数的16.5%,说明被调查的人的职业更为多样。

(4)游客来源地方面,游客来源多样。调查涉及到丰泽、鲤城、洛江、泉港4个区,晋江、石狮、南安3个县级市,惠安、德化、永春、安溪3个县。

2、泉州非遗文化信息获知情况

本部分调查涉及到泉州本地人信息获取渠道,关于非遗信息的认知程度、获知途径、参与意愿及相关建议。

(1)互联网是获取资讯的首选渠道。

调查显示出泉州本地人与来泉州游客在信息渠道的选择上呈现共性特征,互联网依然是游客获取资讯时被选择最多的渠道及首选渠道。在问题“请问您平时获取各种资讯的渠道是什么?”的问题时,互联网以66.9%的比例居于首位,其次是电视、报纸和家人亲戚朋友同事等人际传播。在“请问您平时获取各种资讯的首选渠道是什么?”选项中,互联网依然以64.7%的比例高居第一,第二位是电视,第三是报纸和人际传播。

(2)关于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了解情况

该部分主要调查了泉州本地人对于互联网传递非遗信息的地位、方式、建议,以及对于支持非遗发展的参与意愿等。调查结果显示,互联网在非遗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对于游客本地人对泉州非遗文化的熟悉度更高,传播本地文化的意愿更强烈。

在对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程度上,“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分别占到6.7%和34.5%,两项相加44.2%,高于游客对泉州非遗的熟悉程度的33.3%。但“不太了解”、“完全不了解”共55.8%的比例,说明在宣传上还要加大力度。在对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熟悉情况调查中,对民俗了解的人较多,其次是民间美术、民间文学、民间音乐、传统戏剧、传统手工技艺等。

(3)关于互联网在传播泉州非遗信息方面的情况

在获知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途径上,互联网依然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在“您一般通过什么渠道获得关于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调查中,互联网、电视、家人亲戚朋友同事等推荐、报纸、其他排在前五位,表现出与游客获取泉州非遗信息情况一样的排序,互联网依然是首选的渠道,选择比例为58.6%。但是与游客获取泉州非遗信息不同的是,互联网应用与电视应用的差距缩小,互联网选择的比例为64.3%下降为58.6%,电视的选择比例则从38.8%上升为44.3%,说明电视在泉州本地人获取信息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泉州本地人高度肯定了互联网在发展和传承泉州非遗方面的作用,赞同的比例为58.7%。对泉州借助互联网传播非遗成果也肯定者居多。对于“你会网上购买非物质文化方面的纪念品吗?”问题,选择“会买”“合适会考虑买”的选项的分别占到12%和57.8%,两项相加为69.8%,说明泉州本地人对网上非遗商业化做法有一定的认同度。

(4)支持泉州非遗传播意愿强烈。

由于接近性及利益相关性等原因,泉州本地人对泉州非遗关注程度较高,在“您对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新闻或消息的关注程度是”选项中,选择“非常关注”6%,选择“比较关注”的占到30.8%,二者相加为36.8%,比例较高。此外选择“碰到了就看看”

的人更是占到了58.6%。整体来看泉州人对于自己的文化遗产很有感情,关注度较高。在“如果让你参加一些宣传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你是否愿意参加”问题中,选择“愿意”和“有时间会参与”的比例分别为46.6%和51.1%,二者相加比例高达97.7%,表现出强烈的支持态度。

在改进互联网方面,泉州本地人多认为应加强的“新闻信息”、“景点服务信息”、“微博”、“搜索引擎”、“网上论坛”、“网上庙会等体验式项目”、“广告”、“相关链接”等方面。对于互联网传播泉州非遗信息的形式,泉州本地人认为较好的方式依次是视频、图片、文字。这一选择顺序与来泉州游客一致。

游客在主观性问题中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如要整合网络资源打造有影响的网上论坛平台;信息要大众化多样化;要针对不同的人开展不同的宣传;提供多渠道多方面的推广与服务;希望有卡通人物形象生动的宣传;加大微博博客宣传片等宣传方式;内容要丰富形式要紧跟潮流等;加大实际活动的宣传力度,创立相关APP,让人们关注赠送纪念品等来扩大影响,等等。

三、 结论

通过调查显示,互联网是来泉州游客和泉州本地人获得关于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的主要和首选的媒介。从受众的需求来看,多样的内容生动的形式能增加泉州非遗的吸引力。互动性是新时期网民的新的需求,要建设网上论坛、微博、微信、播客等互动方式。体验性和服务性的需求也较为强烈,网上网下的互动也很必要。从泉州非遗网站建设的现状来看,距离受众的需要还有很大的距离,应根据受众的需要有针对性的改进网站内容和形式,才能更好的扩大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王春梅;宋小燕;杨 姝. 综合类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12].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Z].2015-02-03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

本文为泉州市社会科学研究2014年度规划课题项目《新媒体视阈下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2014D38)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仰恩大学 人文学院新闻系,福建 泉州 36201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