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多层次大学英语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时间:2024-05-04

宋银秋 闫洪才

摘要:

依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指导性意见,分析了构建反映本校特色、动态开放、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校本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及紧迫性,提出新型课程体系需要遵循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差异性及适切性和服务性的原则,以及实现多元教学目标的保障措施。通过调研及分析4所不同类型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情况,提出大学英语校本课程体系必须体现多元、多层次的特点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及社会需求。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校本课程体系;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一、引言

回顾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历程,两份文件,即1986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文理科本科用)》和2007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曾对大学英语教学起到了明确教学目标,规范教学方法及手段,开发权威性教材,完善评估评价体系等作用。但随着高等教育教学主客体因素的不断变化,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层次不分明,课程体系无法满足各级各类高校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问题日益凸显。基于此,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4年工作要点》指出,应当“研究制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为《指南》),……,引导高校提供分类的高质量大学英语教学。”2014年4月,新一届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在北京召开的“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上集体亮相,并展示了《指南》研制的阶段性成果,提出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是“确立多元教学目标,提供多种选择”。2014年12月,《指南》征求意见稿完成,在课程设置总体框架方面提出更为明晰的指导“各高校应根据学校类型、层次、生源、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等,遵循语言教学和学习规律,合理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形成反映本校特色、动态开放、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依据《指南》各高校要研究制定适合本校办学情况及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的指导性意见,全国各高校纷纷作出回应,从学生英语基础、专业发展规划出发,研究构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及社会需求,多元、多层次、立体化、开放性的新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基于这种背景,笔者认为在构建新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时,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进一步思考。

二、构建新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需要遵循的原则

1、人文性和工具性价值有机融合的原则。充分发掘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对世界、民族和社会、人生的理性认识及人文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还应当成为学生用英语进行工作和社会口头和书面信息交往的工具,满足学生职业和社会生活发展需求。

2、差异性及适切性原则。不同层次不同学校之间应当构建符合本校学生及学校办学定位的课程体系,同一学校内部,针对不同专业、不同个性需求、不同基础的学生,也需要提供与其相适应的多层次个性化课程体系。

3、服务原则。作为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要主动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于学校的办学目标、院系专业需要及学生个性发展需求,要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三、新型课程体系多元教学目标实现的保障措施

1、实行分级、分层次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学生对大学英语的需求。

2、处理好通识课程与模块课程的关系,除设置一定时数的必修课“综合英语”或“基础英语”外,设置选修课模块,模块主要包括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及跨文化交际英语类别,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3、教学方法逐步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即“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以输出带动输入。

4、将听说课纳入课堂,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慕课(MOOCs)、移动学习程序(Apps)等丰富的教学资源,逐步实现信息化教学。

5、组建模块选修课教学团队,教师的教学分工趋向专门化、精细化,制定并有效实施团队教师发展计划,实现大学英语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同步发展,解决大学英语教师缺乏研究方向的问题。

四、4所不同类型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实证研究

笔者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调查了4所不同类型高校学生英语基础、专业学习目标、专业学习效果、专业发展规划、个人兴趣爱好等学习者因素,分析了各校教学管理部门及外语教学单位对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认识及态度。4所高校(以下分别称为A、B、C、D校)中,A校为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点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农业大学,是地方政府与农业部合作共建的教学研究型大学,B校为财经类教学研究型大学,是具有硕士学位授权点的省属重点院校,C校为具有硕士学位授权点的省属体育大学,培养层次从中专教育一直跨度到硕士研究生教育,D校为军事院校,学员包括参加地方高考招入的学生和从部队考入的学生。

A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是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学生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信息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该校构建并从2014级开始实践了全新的“R+E+P+A”课程体系,即“必修课(基础英语)+选修课模块+实践技能素质拓展课+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与改革前的课程设置相比,新课程体系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1)一门课演变为一个系列课程;(2)增设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体现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属性的选修模块课程,包括英语实用技能、高级英语、通识教育英语、通用学术英语4个模块的8门课程,在3-7学期开设;(3) 将实践教学纳入课程体系,以“实践技能素质拓展课”形式落实,第1、2学期选修,第1学期开设“外语配音实战体验”及“英文电影赏析”课,第2学期开设“英文短剧表演实战体验”及“英文演讲实训”课,各门课程计划学时数8-12学时;(4)改变学生到自主学习中心进行自主学习的模式,教师课上发布任务,对学生进行指导、监督及督促,学生依托网上学习平台自主学习。为保障改革的顺畅进行,改革领导小组下大力气在全校营造改革氛围,增强教学管理部门及教师对改革必要性及可行性的认识,提高教师积极应改革的能力,依据教师专业方向、兴趣及意愿,组建了4个模块课教学团队,计划利用1-2年时间深入研究各模块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考核模式等,完善各课程教学大纲及考试大纲,依据各模块课程教学要求、教学理论、方法、环境及条件等教学因素,制定详细各团队师资队伍培养及培训计划。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A校正在有序进行。

B校大学英语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共开设335 学时(16 学分),实行A、B、C三层次教学,采取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即自主听力+多媒体大班读写译教学+小班口语的教学模式,自主听力突出听力专项训练,大班课堂突出读写译教学,小班口语突出口语教学。同时开设英美文学选读、电影赏析等跨文化通识课程。该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在教学模式上体现出较大的优势,在丰富的多媒体、网络资源的支持下,整合第一﹑第二课堂教学内容,强调学习、实践和测试的一体化。

C校大学英语课程共开设220学时,4个学期完成,课程设置以“公共英语+行业英语”为主体框架,第1、2学期开设公共英语课,第3、4学期开设行业英语课,其中行业英语学时数占课程总时数的50%,体现基础性、实用性及岗位指向性的原则,注重应用技能的培养。

D校大学英语课程共240学时,15学分。依据该校在学生层次结构、英语基础、学习目标等方面与一般普通高等院校之间的差异性,确立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通过加大学生平时表现考核权重,引导师生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过程。终结性评价(期末笔试)占课程评价比例为40%,形成性评价比例为60%,后者评价内容包括阶段性考评(20%,考核学生词汇、语法、阅读等方面的掌握程度)、实践能力考评(20%,考核学生上英文雅虎网查找与体育专业相关的英文资料的情况)、创新能力考评(10%,考核学生上讲台讲英语的情况)和人文素质考评(10%,考核学生尊重老师,尊重自己,按时上、下课,完成作业等日常行为规范情况)四个方面,体现出较强的体育专科院校特色,教学涵盖了少许体育专业英语内容。该校另开设“外语提高”课(第五学期),共32学时2学分,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英语语音、语法和语言学习方法后,提高英语能力,提高文化素质的较高要求的外语课程。“外语提高”课虽在该校的课程描述上未列入大学英语课程范围内,但属于大学英语后续选修课程,因此可以视为属于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的选修课范畴。

笔者调研的4所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环境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各校的大学英语在课程设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表现出各自的特色,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正在经历的第三次大型改革,4所学校均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表现在改革进程上,各有不同,A校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新型课题体系,目前进入实践检验及修缮阶段,其他3所院校分别处于改革方案的酝酿、完善及试运行阶段,但通过调研可以判断的是,4校均能够从社会需求及学生需求出发,遵循外语教学规律,研究制定较为适合本校办学情况及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可以预见,4所学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将取得积极的成果,将为各自学校的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理工科用)》(1985)、《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文理科用)》(1986)、《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1999).

[2]《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04)、《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高等教育司2014年工作要点》.

[4] 蔡基刚,辛斌.大学英语教学要求的统一性与个性化——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修订的思考[J].2009(2):4-10.

[5] 盖晓兰,曲蕾.“语言技能+通识教育”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2): 162-164.

[6] 何高大,任杨.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转型与实践[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3(9): 145-149.

[7] 刘贵芹.高度重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努力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2(2): 279-282.

[8] 王守仁.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1(1): 1-5.

[9] 张为民,张文霞,刘梅华. 研究型大学英语教育体系的构建与探索——以清华大学为例[J].现代外语, 2015(1): 93-101,146-147.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H14152),吉林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课题(YJH1419)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