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佚名
我常常在街头、唱片店或者某个小时装店里看到一些少年,梳着夸张的、染了各种颜色的发型,衣服裤子都像面粉口袋般肥大,身上挂满卡通饰物,当然还有鞋以及背包或者腰包——那通常是这套行头里最贵的,每一样都和身边的普通人不同。于是他们便显得非常不同,引人侧目。有一个专属于他们的名词——嘻哈族。这些街头少年喜欢跳街舞、玩滑板,他们的玩乐场所是大街上,他们不光是自娱自乐,还有一部分是表演,玩给人看。他们不同于20世纪喜欢重金属音乐的一代,“金属”的那一代少年如今已经40岁左右了,当年他们留长发、穿黑色紧身上衣和牛仔裤,挂黑色的皮质项链,戴银质的、骷髅造型的硕大指环,他们一般不会跳舞,但他们非常喜欢唱歌。他们在街上出现的时候,一般都是行色匆匆,很低调。他们把热情和叛逆都留给了舞台,对于他们来说,生活和表演是截然分开的。生活很简单,在舞台上唱歌才是人生的全部,大多数人本末倒置,活在梦里。
“嘻哈们”和“金属们”是如此不同,占据着各自的年代,表达着各自时代的不同情绪。或许他们都将成为各自历史的符号,就如更久以前的嬉皮士和雅皮士。但是,在表达内心这一点上,他们又是如此相同。
我记得上大学时,曾经穿了一对紧绑着双腿的艳丽的腿套,被父亲不轻不重地批评了一番。大概是说我打扮得不够庄重。衣服可以多大程度地表达内心呢?这个问题我当时就思考过。当时的结论是,我没有这个表达的自由,我需要穿成别人认可的样子,或者穿出别人希望我成为的那个样子。对于走在从少年通往青年桥梁上的我来说,那些“金属男孩”是真实的,他们有表达真实和自由的勇气,他们让我羡慕,进而让我爱慕。那时候听窦唯和黑豹乐队的歌,其实有很复杂的原因,歌曲当然是一个显性的理由。他们是幸运的,有能力让音乐上升为一件更高层次的外衣,表达他们十分丰富的内心,并且养活自己。我梦想的人生就是这个样子。
人的内心,如果仅仅是内心,没有外在的东西来表达,我想,那并不是人类所希望的。只不过我们的选择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作家选择了文字,画家选择了颜料,作曲家选择了音符,建筑师选择了木头、金属和混凝土,医生选择了人的身体……一个少年,他可以选择什么呢?那些精心设计的装扮,和内心真的没有关系吗?它们真的是与内心对立的虚荣的外在吗?他们不过是想表达内心的想法而已,这是一种最初的欲望,是成长的种子。而这些种子常常不是被扼杀,就是被荒废。
我其实也不想埋怨父母,尤其是在做了母亲之后。从孩子到父母,每一天都是人生的第一次,需要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行,多数人是不敢拿成长冒险的。而穿衣服,其实是冒险系数最低的。
嬉皮或雅皮,嘻哈或金属,只是每一代人不确定的青春时光,时光如流水,或好或坏,总要经过。人生就是这般充满遗憾。我想,理解这些,也就够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