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罗敏
【摘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是广大华夏儿女的责任。学习国学经典文化,从中领悟先辈们的处事哲理,将其应用到日常学习、工作中,可以达到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品质的目的。
【关键字】国学教育 传统文化 助推 引领 【中图分类号】K207.8 【文献标识码】A
“国学”,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民族文化的根,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同时,国学不仅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优秀文明史,也是广大华夏儿女的精神瑰宝。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优秀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主席在出访其他国家,面对多方记者也屡次表明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及鲜明的态度,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强烈的反响和海内外华夏儿女的共鸣。
学习和传播国学经典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的需要
国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凝结了祖祖辈辈智慧的结晶,是对中华民族数千年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思维逻辑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在国学经典中,我们每一个人以读书、修身养性、立品立德为立身之本;倡导“忠、孝、礼、义”等价值取向,这些精神正是当今社会所欠缺的,需要弘扬和提倡的。
学习传播国学,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随着我国文化的不断沉淀,国学孕育了中華民族诚实守信的高雅人格,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处事精神,厚德载物、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讲道义廉耻、宠辱不惊的道德操守,也因此培养了华夏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底蕴。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学习和传播国学,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了解我们悠久的历史,扩大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是我们的责任,同时也能提升建设优秀的文化传承体系,是落实党中央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学习和传播国学都是当前我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每位华夏儿女应积极响应之事。
学习传播国学,是提升人们道德修养的需要。经典国学多为儒家思想,其中蕴含了深厚的道德理念。国学能教导我们如何去做一个有道德、对社会有用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体验生活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加强经典国学的教育和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提高人们在思想道德上的认识,还能对社会的不良风气进行抵制和改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提升道德修养。
学习传播国学,是提高人们人文素养的需要。在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随着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们的素养特别是人文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继承国学中知大义、明事理、讲文明、讲礼貌、懂谦让等人文价值,对于提升人们在精神上的品质,改善生活在这个喧嚣繁华都市中人们的浮躁心情和不文明行为等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对于青少年在人格上的培养和熏陶、文化学习的渲染和积淀、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误入歧途青少年的感化和挽救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国学教育资源整体相对匮乏
当下我国的国学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这刚兴起的国学热潮大环境下,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缺乏对国学教育的认识,导致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不足。不论是广大的群众还是相关的部门,对学习国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对国学的学习都只在小范围内推广,对于我们大家来说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是明显不足的。
国学教育资源整体相对匮乏,导致各层级发展不均衡。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就学校而言,几乎没有专业的国学教师和专门为国学教育提供的经费。资金、时间、效果得不到应有的保证,导致教育发展不均衡,甚至停滞不前。就对学校中不同的层级而言,幼儿园对国学教育要好于中小学。对于城乡而言,城市的优于乡镇的,乡镇的要优于村小的。从社会层面上看,就是国学教育整体资源相对匮乏,导致各层级发展不均衡,没有形成一支真正具有代表性的教育队伍,无法促使国粹精髓文化渗透到各个阶层领域。
凝聚共识重引导,构建强有力的国学教育社会氛围
国学教育对于社会道德的进步和人民群众人文素养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那么构建强有力的国学教育社会氛围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国家教育部应把学习、宣传国学经典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去规划和实施,给予经费上的支持和保障;各层级宣传部门应把学习国学经典纳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中,把其当作一项重要工作进行部署,给予高度重视,并树立相应的道德模范,给予表彰,加强社会效应,同时增强新闻、电视、报刊、网络媒体对国学教育的宣传,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影响力,引导人们去认知国学精粹;群众和社会团体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各个社区、组织以国学和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设计不同的宣传活动。而政府部门则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凝聚不同的社会群体,构建强有力的国学教育。
培养骨干重服务,完善国学教育体系和宣传管理机制
要想使国学教育得到全面、快速的推行,就应该拥有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和宣传管理机制。首先,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中小学,虽有学习国学经典的引导,但学生为什么学、如何学以及学习效果如何不做硬性要求和评判。而大学里除了文学专业的学生有相应的课程外,其他专业的学生根本不涉及国学教育的内容。因此,国家在大、中、小学的课程设置中要求增加学习国学的课程安排是非常关键的。而有课程安排就必须有相应的师资队伍,那么培养和建设一支掌握国学知识和内涵的师资队伍是关键中的关键。
其次,对于大部分群体来讲,他们根本没有太多时间、精力去学习国学知识,也不太愿意去接触,因此组建一支强有力的宣传队伍,达到全民国学教育目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此外,还应加大对国学教育的执行力度,选择一些地区作为试点,有计划有组织地落实国学教育,树立起全国各地学习国学的典型,再进行推广,不断完善国学教育体系和宣传管理机制。
教育先行重实效,实现国学教育多层级和谐互动
面对国学教育在不同层级发展的不均衡,政府及教育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可能避免一些地区和学校没有得到应有的教育。国学教育应全面落实到各阶层的不同群体,比如政府机关、各个社区、每个乡村、每个家庭。在政府机关,通过对国学的学习,使得人们领悟先辈们的为人处世哲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把国学精神融入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树立良好的道德观、职业观;在社区里,通过在小区的宣传栏、文化活动中心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每一个家庭相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大集体,充分营造一个学习国学经典的活跃氛围,从而提高人们的道德和文化修养;在乡村,国家提出的口号“讲文明、树新风”应得到更好的体现,人们可以通过闲暇时间,自发组织学习,积极参加和开展各种有关传统美德的讲座和活动,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乡村文化建设,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美好新农村;在家庭,人人参与家庭美德教育,注重孝道,加强教养,遵守道德,和睦相处。
(作者为贵州民族大学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曹智耕:《拾起素读,学习国学经典》,《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 (第九卷),2015年。
②王恩江:《文化全球化视域中的中国先进文化建设》,《人民论坛》,2013年第17期。
责编/张蕾 美编/杨玲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