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宋代文人与湖湘古琴

时间:2024-05-04

章瑜

〔摘 要〕本文通过考察宋代文人阶层与湖湘古琴文化的关系,探讨湖湘古琴在宋代的发展情形,分析古琴在宋代湖湘社会的地位和影响,研究宋代湖湘古琴音乐文化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宋代文人; 古琴 ; 湖湘文化

宋代是中国古琴音乐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宋代社会较为安定,科举取士达到高峰,文人士大夫阶层投身国家建设,在宋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宋代文人对古琴尤为爱好,“琴书”自娱、“琴棋”会友、“琴鹤”相随的文人趣味被广大士大夫所接受。

一、北宋贬谪文人与湖湘古琴音乐文化

北宋中后期以来,因仕途失意而被贬谪湖南的文人颇多,黄庭坚、秦观、寇准等都曾被贬湖南境内,他们以“琴书”自娱,以“琴棋”交友抚慰心中苦痛,表达自己对潇湘这块神奇土地的人文关怀。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崇宁二年(1103)三月,被人诬告,遭除名勒停,送宜州编管。1103至1104年间,他由湖北出发至湖南境内,经岳阳,过洞庭,历潭州(今长沙)、衡州、永州,趋宜州贬所。黄庭坚途经长沙时,曾为李亮功家藏琴阮图题字。见《题李亮功家周昉畫美人琴阮图》:

周昉富贵女,衣饰新旧兼。髻重发根急,妆薄无意添。琴阮相与娱,听弦不观手。

黄庭坚在长沙城南碧湘门流寓时作琴诗《题襄阳米芾祠》:“千峰映碧湘,真叟此中藏。……枫梩搘酒瓮,鸐风落琴床。”崇宁三年(1104)三月,黄庭坚踏入永州治所零陵县,并在此寓居数月,与永州归隐太学生蒋湋相交欢洽,相携在绮丽山水间交游唱和,在蒋湋的玉芝园弹琴吟诗。《玉芝园》:

春生潇湘水,风鸣涧谷泉。……蒋侯真好事,杖屦喜接连。……爱君雷式琴,汤汤发朱弦。但恨赏音人,大半随逝川。

黄庭坚将他对湖湘文化的感悟与弹琴相互融合。《次韵答张沙河》一诗体现了屈骚形成的贬谪情结:“我评君才甚高妙,孤竹截管空桑琴。……。南朝例有风流廦,楚地俗多词赋淫。屈原离骚岂不好,只今漂骨沧江浔。”琴铭《秋思》隐含了湘妃等神话传说的悲悯之情:“悲莫悲于湘滨,乐莫乐于濠上。”《题伯时画松下渊明》则道出了他在长沙艰难的日子里,通过世外桃源的隐逸风气追寻内心的安宁:“松风自度曲,我琴不须弹。”

二、南宋爱国文人与湖湘古琴音乐文化

南宋末年,随着元军入侵,大批文人南下,隐居、迁徙、游历于湖南境内,他们寄情湖湘山水,通过弹琴作诗、创作琴曲等来表达爱国情怀,为宋代湖湘文化增添了忧郁、悲壮的色彩。

(一)姜夔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淳熙七年(1180),姜夔流寓长沙,游历湖南各地。其琴诗《春日书怀四首》写下他在长沙城南湘江边弹琴喝酒的生活:“时邀野僧语,间与琴工俱。”他曾在湖南衡山和道士一起弹琴、喝茶 ,《昔游诗》曰:“老烹茶味苦,野琢琴形丑。”

淳熙十三年(1186)七月十六日晚,好友杨声伯邀姜夔与亲友泛舟夜游湘江,船中坐客弹琴、写诗,姜夔雅兴大发,作词《湘月》:

谁解唤起湘灵,烟鬟雾鬓,理哀弦鸿阵。玉麈谈玄,叹坐客、多少风流名胜。

这首词诗情画意,境界深静,姜夔从湘江上响起的琴音联想到湘灵拨弄琴弦弹奏幽怨琴曲的古老传说,流露出他对祖国境遇的感伤、忧患又无可奈何之心境。

(二)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字大有,号水云,南宋末词人、宫廷琴师。南归后,他过潇湘,访旧友。《全宋诗》收录他所作与湖南有关的诗歌多达20余首。他的琴诗《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十首》记述了元军攻宋时,他抱琴南逃至湖南的情形:

抱琴挟策马萧萧,北望燕云道路遥。……周回四蜀愁双剑,浩荡三湘梦六桥。汪元量琴诗《听徐雪江琴》中有“湘娥素女相对泣,翠竹苍梧泪痕湿。”的诗句。其他文人也记录了汪元量在湖南与琴相伴的情形。南宋诗人杨学周《题汪水云诗卷》:“琴弹碧玉时三弄,袖有骊珠近百篇。岳麓晓行云外履,湘潭夜醉月中船。”还有南宋进士吴仁杰《送汪水云入湘》等等。

清道光年间,湖南湘潭人张声玠所著杂剧本《玉田春水轩杂出》中有一种剧名为《琴别》,描写了南宋末山河易主后,汪元量黄冠南归,道士置酒饯别送行的故事,其中“抚琴碎琴”一段充满民族气节和爱国意识:

〔么篇〕琴一鼓寄归心南云北雁,琴再鼓别知音流水高山。

〔起身碎琴介〕作一个广陵绝响的嵇中散。

(三)其他

郭沔(约1190—1260),字楚望,南宋琴家,浙派古琴创始人。南宋末年元兵南侵,郭沔深感国事日非,遂移居湖南衡州,过着隐居生活。他常泛舟潇、湘二水,遥望远处九嶷山被云雾所蔽,顿生国家将亡之感,创作琴曲《潇湘水云》。这是在潇湘山水的熏陶中获得灵感,将湖湘爱国精神融入琴曲创作中的成功之作,体现了宋代湖湘文化融合的最高境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南宋诗人。他于1173年过袁州、萍乡进入湖南境内,泛湘江南下,至衡山。在湘作品《秦楼月·寒食日湖南提举胡元高家席上闻琴》写下他在湖南官员家中宴席上听琴的情形:

湘江碧。故人同作湘中客。湘中客。东风回雁,杏花寒食。温温月到蓝桥侧。醒心弦里春无极。

三、宋代湖湘学者与湖湘古琴音乐文化

(一)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先生,宋朝儒家理学思想开创者,生于北宋湖南道州。周敦颐生活中喜爱弹琴,嘉祐六年(1061),他在书堂以琴会友。其诗《题濓溪书堂》曰:

书堂构其上,隐几看云岑。倚梧或欹枕,风月盈中襟。或吟或冥默,或酒或鸣琴。

宋代多位文人谈到周敦颐爱弹琴,赵抃《题周敦颐濂溪书堂》:“琴樽日左右,一堂不为 ”。潘兴嗣《益帅赵阅道以诗寄周茂叔程公辟相率同和》:“山水高深无恨意,为公分付玉徽声。”吕陶《送周茂叔殿丞序并诗》:“青云路三峡,寄傲开琴樽”黄庭坚于崇宁元年作《濂溪诗》,呈现周敦颐琴酒相伴的生活:“弦琴兮觞酒,写溪声兮延五老以为寿。”

熙宁六年(1073),周敦颐卒。蒲宗孟作《先生墓铭》,写下周敦颐弹琴事迹:

(周敦颐)乘兴结客,与高僧道人跨松萝,蹑云岭,放肆于山巅水涯,弹琴吟诗,经月不返。

周敦颐对古琴音乐的见解体现了他的儒家理学思想,他在《通书》中阐述“淡”“和”音乐观,提倡“优柔平中,德之盛”的正声之乐。赵抃《同周敦颐国博游马祖山》明确指出周敦颐琴乐为“正声”:“下指正声调玉轸,放怀雄辩起云涛。”潘兴嗣《和茂叔忆濂溪》云:“素琴携来谩横膝,无弦之乐音至微。”其中,“无弦之乐音至微”正是周敦颐“淡”“和”古琴音乐思想的体现。

在宋代古琴发展过程中,湖湘学者长于思辨精神,理学思想的产生与流传,儒家思想的改革,使古琴成为治世的重要代表。

(二)湖湘學派:张栻、胡安国、胡寅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学者、教育家。绍兴三十一年(1161),张栻随父居潭州城南妙高峰,筑城南书院。张栻的琴诗中多次谈到他在长沙讲学弹琴的生活情形,《严庆胄射策南归迂途相访六月二十有一日同游城南书院论文鼓琴煮茶烹鲜徘徊湖上薄莫乃归明日作别书此为赠》:

城南才里所,便有山林幽。……。丝桐发妙音,更觉风飕飕。

乾道九年(1173)十一月二十八日,张栻游长沙东屯渡,作琴诗《旧闻长沙城东梅坞甚盛近岁亦买园其间念欲一往未果也癸已仲冬二十有八日始与客游东屯渡十余里间玉雪弥望平时所未见也归而为诗以纪之》,写下“来游自今始,琴书与之俱。”的诗句。《湖南参议宋与道奉道奉祠归崇安里中赋此以别》一诗曰:“琴书适有余,酬唱写不供。”等等。

湖湘学派还有一位重要的创始人胡安国,人称胡文定公,张栻《过胡文定公碧泉书堂》一诗描述了胡安国在碧泉书堂琴书相伴的人生状态:“永袖霖雨手,琴书贲丘园。”

胡寅(1098-1156),字明仲,胡安国之子,湖湘学派奠基人之一。他的《魏漕彦成昔宰弋阳政绩上闻召对改秩予适当词》一诗曰:“绍兴乙卯选贤时,弋水鸣琴有去思。”《赋向伯共五老小山六言五绝》:“五老与公为六,何须诗酒棋琴。”等等。

湖湘学派的学者在讲学过程中弹琴、论琴,倡导道德规范,传播儒家礼制思想。

(三)朱熹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南宋理学家。绍熙四年(1193),以荆湖南转运使知潭州,改建岳麓书院。同年三月,朱熹在写给理学家蔡元定的书信《答蔡季通》一文中,交流对古琴律学的看法。庆元二年(1196),蔡元定谪居湖南道州。三年(1197)正月,朱熹与蔡元定会宿寒泉精舍论琴:

昨因见人说琴无归者,谩疏所疑,得数千字,欲为奉寄,而昨晚一哥方报,今日便有人行,遂不暇及。《琴说》纳呈,幸为订其谬,子细见谕。

朱熹对古琴以儒学为基础,视琴为修身理性之器,崇尚雍容平淡之音,体现传统儒家追求中正平和、古雅淡泊的琴乐审美。

宋代湖湘学者将古琴上升到理论层面和思想高度进行深入研究,使湖湘古琴文化渗透着儒家理学思想。古琴是宋代士大夫得以立身处世的道德仪范,在强调以礼治天下、以孝治天下的传统社会中,古琴所具有的中和、淡雅特质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责任编辑:杨建)

参考文献:

[1] 元.脱脱:宋史[M],中华书局,1977

[2] 宋.黄庭坚:山谷集[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宋.汪元量:湖山类稿[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 宋.张拭:南轩集[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 宋.周敦颐:周元公集[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 宋.姜 :白石道人歌曲[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基金项目:该文为2018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优秀青年项目“北宋琴史研究”(编号:18B474)阶段成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