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年代记忆与电影语境

时间:2024-05-04

邢悦仪

〔摘 要〕我们每个人都有过难忘的夏天,也都有过年少时的青春梦想和成长的烦恼。1998年正处于改革开放攻坚期的中国式家庭,很多人也会在家庭不断进步和发生变化的过程中产生迷茫和困惑,这种心理的能量需要正确地引导和释放。分析《西小河的夏天》的电影语境,对以后这类关乎儿童成长题材的影片不乏裨益。

〔关键词〕西小河的夏天;“小我”主题;抒情性表现手法;电影语境

一、影片背景介绍

《西小河的夏天》是由张家振监制、周全执导的剧情片,于2017年10月21日在釜山电影节闭幕式上映,2018年5月25日在全国院线上映。影片曾在2017年第22届釜山国际电影节获得新浪潮竞赛单元KNN Award观众奖,并且是当年唯一获奖的华语影片,此外还荣获第13届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HAF大奖,并在2018年入围第8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单元等。唯一的缺憾是该影片的推广力度不够大,百度指数也没有开通,再加上影片在上映首日只有1%的排片,使得最终票房不到150万。

影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998年夏天的故事,看似一个平淡无奇的夏天,但每个人的心思都在悄然地涌动变化,同时也蕴含着我们对三代人之间成长的特殊记忆。晓阳成长的烦恼在影片中看似简单、不足为奇,只是想加入学校的足球队并和小伙伴保持良好的关系;只是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青春梦想和美好的童年记忆。然而,就这么一个小小的梦想却不断遭受着来自父亲传统思想观念的阻碍。所以他更多的时候是委屈和愤怒的,即使是隔壁郑爷爷带他去酒吧看他最喜欢的足球比赛或是去逛街等,也不能消减他内心的小小忧伤。父亲顾建华则经受着来自中年危机的烦恼,妻子为了能换上一套大房子而忙于梅花奖的角逐,忽略了对家庭的关照。平淡的家庭生活,渐渐地使他与妻子缺少了共同语言。而学校突然来的年轻美丽的英语教师沈老师使他心起涟漪,似乎让他找到了年轻时的活力與激情,两个人相约去了舞厅,并随着《相约1998》这首歌曲翩翩起舞。但随之而来的绮梦破灭,家庭关系如履薄冰,升职的失败等都使他备受挫折,同时也使他认清了现实,从容地去面对一切而获得了成长。在当时,国企改革形成了一个下岗高潮,隔壁郑爷爷工作了一辈子的老厂也面临改革,而与收购厂里机器的儿子之间发生了争执。此外,爷爷因孙子小宝的死无法释怀,他对晓阳的喜爱和帮助,也显示出了他内心的温暖和思想上的开明。渐渐地,爷爷也从晓阳这里得到了安慰,最终选择了与儿子、儿媳去深圳,选择离开也是他成长的代价。

二、创作平凡中涌动出的视觉奇观

(一)抒情性的表现手法。这部影片运用了诗情化的叙事手法,把台门人的日常生活表现了出来,讲得引人入胜。叙事中没有太大的戏剧性冲突和矛盾,以舒缓的镜头,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了温柔恬静的南方小镇中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原了1998年那个闷热而又生机盎然的漫长夏天景象。但就在这种平凡当中,却透露出汹涌的温情。如影片中有不少长镜头的表现,其中有一个场景:晓阳的爸爸知道自己落选副校长之后,偷偷地坐在河边哭泣,而这时晓阳的妈妈站过来安慰他,他轻轻地依靠在妻子的腿上。这个看似很平常的举动,却有着深刻的含义。这意味着晓阳的妈妈虽然原谅了他的出轨行为,愿意和他继续经营这个家庭,但同时她自己心里也有过不去的坎,有着自己的骄傲。这个镜头就把妈妈矛盾的心情体现得非常好,也表现出了女性在家庭中地位的转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社会对女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提倡男女平等,要求女性经济独立,父亲也应承担起和母亲一起照顾孩子的责任。

(二)“小我”的主题表现形式。“电影观众是在一种恍若入梦的状态中注视着银幕上的画面的。”①所以,对于一部影片来说,主题选得好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本片并没有选取像“博纳式主旋律影片”题材中的英雄人物,也没有像大多数影片那样试图将故事和场面做到更高、更强,本末倒置地追求好看的皮囊,却很少静下心来,认真地表现我们所处时代的变化和我们日常的生活,去发现有趣的灵魂。影片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三代人的日常生活,镜头始终关注的是家庭,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姜文的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表现京圈子的青春岁月和激情不同,影片更多表现的是“小我”的生活。使我们对自己青春的回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三代人不同阶段的成长经历。

(三)演员的本色表演。这部影片没有过多的一线明星,却聚集了张家振、廖庆松、张颂文、顾宝明、谭卓等一批资深的电影人,他们加起来可谓是一部“华语电影发展史”。比如影片中晓阳妈妈的扮演者谭卓,为了表演好这个角色,她苦练越剧和方言,面对丈夫出轨时的隐忍,与丈夫争吵时的爆发,每一个表情都表现得很有张力。爸爸顾建华的扮演者张颂文老师,把学校教务主任这个角色演得栩栩如生。有一个好的主题思想、好的艺术表现技巧,再加上演员优秀的表演,最终汇成一个有梦想、有成长、有记忆的夏天。这个夏天看似普通和平淡,却能让人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和琢磨。这部影片中演员的选用以及角色的分配是很恰当的,并且表演得非常质朴、纯真。“最有票房价值的往往是本色明星。他们一直吸引人就是由于始终保持本色,而不去模仿任何人。”②

三、创作认知的歧义

尽管西小河边的故事有不少感人和会心的动人情节,比如顾晓阳用假相机记录夏天的美好事情,又如他幻想父亲和他一起参加足球比赛,成了守门员,并赢得了那场比赛;同样,影片里父亲情感的偏移,母亲在事业或家庭中遇到的情况或问题,以及邻居家爷爷与儿子、儿媳之间的隔阂,都能使我们看到三代人之间不同的成长记忆,但导演费尽心思地把观众带回到20年前的夏天,无论是1998年的世界杯还是企业面临的改革,最终只是贴上了一个个时间的标签。换而言之,晓阳少年的成长与烦恼,家庭的婚姻状况以及隔壁郑爷爷的隐痛等,这些不外乎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人之常情,放在任何时代都是成立的。相比之下,同样是以儿童的视角来创作的黑白影片《八月》,“则更贴近‘时代中的大我”③。影片中的小雷,就是导演张大磊自己人生经历的一个缩影,他把人物内嵌于时代发展的大环境中,体现出了时代变化给普通家庭带来的影响和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变革。因为国有企业的改革,让无数以厂为生的人需要承担改革所带来的影响,而不是像《西小河的夏天》那样只是以足球为中心而引发的一系列故事。于是,影片中少年张小雷迷茫懵懂的眼神,与成人世界眼中的工作、地位以及尊严的维护等形成鲜明的对比。对于一部怀旧的影片来说,真正的技术高低在于给人物贴上时间的标签之后,如何把他们的事件嵌入到所处时代的环境当中。就这一点来说,《西小河的夏天》在情感的表达上虽然真挚,但要成为大家都认可的那个1998年,还稍有距离。如果影片在有些情节的叙事上能再具电影化,我想影片又会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结 语

成长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要面临的问题,无论是在我们的青春年代,还是在我们的老年之余。这部影片既从儿童的视角出发,通过对三个层面的描述,让我们看到了人生中不同的成长阶段,展现了成人世界中的痛苦和复杂,同时又以成人的视角,窥探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烦恼。以一种别有意味的抒情叙事方法,打造出了一个普通人成长的世界,体现了原生态的生命情境和关于生存、成长、人性等问题的思考与引导。这部影片运用的艺术技巧也非常熟练,从剪辑、音响、音乐等方面看,都不像是一个新兴导演之作,但难免也会有一些小的瑕疵。这也使我们回想起了从1998年到2019年走过的那若干个夏天,时间就如同西小河的河水一样,表面看似平静,却暗流涌动。在这部电影中,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能多多少少看到自己的影子,寻找自己长大的印记。

(责任编辑:尹雨)

注 释:

①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邵牧君(译).电影的本性[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P409页.

② 路易斯·贾内梯.胡尧之 等(译).认识电影[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年8月:P168.

③王彦.在“亲历”“熟知”中感受《西小河的夏天》中的共情[D].广电视界,http://3g.163.com/dy/article/ DJLBEN2O0530MD86.html.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