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陶艺作品中时间性的表达

时间:2024-05-04

阳蕾

〔摘 要〕时间表现艺术的方式千变万化,时间维度已成为当代艺术的主题之一。我们习惯了将绘画和雕塑视作“瞬间的艺术”。绘画和雕塑的记录性,让我们可以去了解过去的事件、历史、人物、文化等。在当下,时间性具有更多的维度和表达方式,虽然它是单线性的,但它的能量或者说边缘有待我们去探索。时间所呈现的作品贴合当代社会发展的状况,拓宽了艺术的表达形式,成为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各种因素连接在一起的交集点。本文从十九世纪60年代后的陶艺作品展开对时间存在方式的探索,并分析时间性存在意义。

〔关键词〕现代艺术;陶艺;时间维度

一、现代艺术中时间性的存在方式

19世纪60年代是艺术的转型时代。二战后,艺术中心移到美国纽约。在新的时代与国度里艺术似乎有了新的“发言权”,这种现象表现为抽象表现主义成为主流,以格林伯格为首的现代主义绘画的艺术理论占主导地位,其理论的核心是强调绘画的纯粹性与平面性。波洛克直接用管状颜料在画布上挥洒,在格林伯格看来这是媒介性的强调,使画布和颜料具有物质感和存在感。而劳森伯格则认为这是“行动性”的表现。两者共同之处在于物性中的时间性的存在。“物性”在劳森伯格看来是行动性和时间性的载体。而“物性”作为格林伯格在现代主义绘画理论中(媒介性、形式简化和平面性)的一部分, 对它的强调导致了现代主义绘画理论的解体。

时间维度在1911年左右被诗人阿波利奈尔(Guillaume Apollinaire)提出。立体派则是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表示物体,演绎了与现代生活关系极其密切的一项原理——同时性。时间是单纯的线性介质,它隐藏在作品、文化、社会各个角落中。时间性是感受、想象并起着缓冲作用的介质。比如:波普艺术的大众文化是快速的艺术,民艺运动则是慢速的艺术,速度的快慢是一种社会现状的侧面反映。当个体文化产生共同的情景时,各个时间线在此交集,作者、作品、观者三者在同一点。

二、陶藝作品中时间性的表现

二战后的美国从商品社会发展到消费社会,在这样的文化工业机制下,人们对真实性的追求变得尤为迫切,新兴的工人阶级需要寻找自己的文化。由此艺术家便将作品的手工性和偶然性视为一种独一无二的纯粹的具有存在感的物体。陶艺家们开始强调泥土的原生性、自身形式,通过对材料的质感、肌理和表现力的探索,作出对传统陶瓷观念的反抗。现代陶艺具备的首要动力是“物性”,革命性与创新性的表现正是“物性”和前卫精神的体现。对以容器为中心的传统物器观念的反叛,转而追溯陶瓷的原点,回到泥土本身上,从原材料的物性出发,探究陶土的材料原生性、偶然性。日本的民艺运动主张“民众的工艺”而反对奢侈浮夸的“贵族工艺”。 “欧朴吉”(object)这个从西方传过来的词和日本文化所推崇的“渋い”朴素、谦逊态度相吻合。在商品社会转向消费社会的背景下,艺术家们挣脱旧资本主义的审美和传统观念的束缚,陶艺家们渴求表达自我,开始突破以实用性为主的传统陶瓷观念。柳宗悦所强调的“欣赏性、个人性和自由性”,在这是否可以理解为这是前卫精神和个人主义的表现,让陶艺成为一个自我表达的媒介。

相较于现代主义艺术中所主张的媒介性、平面性、纯粹性, 彼得·沃克斯的作品具有立体性、空间性和结构性。彼得·沃克斯对媒介的强调,使媒介性的物性具备了一种独立存在的可能。这种物性的时间性是沃克斯在创作中所注重表达的,他忽略视觉审美意义上的美的法则,留下泥土在被创作过程中的痕迹,记录下的“行动性”也正是劳森伯格对抽象表现主义的理解。彼得·沃克斯以任意、偶发的创作手法表现泥土的张力与惰性,用泥土这种材料致敬他深受影响的抽象表现主义。沃克斯在《盘》(图例)这件作品上以轮制的坯体为基础,在坯体未干透前撕扯泥巴,让盘子的边缘不规则,盘中间开裂的缝则是拿工具用力划出来留下的痕迹效果,肆意的涂抹釉料,就像颜料涂抹在画布上,不仅呈现出釉和泥各自的特质,还呈现了釉与泥交融在一起的效果。“彼得·沃克斯认为,在他的创作状态下,作品更像是一个即时表演的舞台。”作品的展示似乎具备了某种仪式感,向观者述说着创作的过程、状态与时间。将抽象的情感通过泥巴这样物质性的痕迹表达出来。力的迸发是可以通过视觉传达给大脑从而产生情感共鸣。时间性往往是被记录的,在感受作品的情感张力时,创作中快速迸发的那一瞬间,泥土将相互作用的力凝聚在肌理质感上。沃克斯的作品是表达瞬间的时刻,是一种具有“倾向性”的定格时间的作品。同样,吴光荣的《摔壶》紫砂壶系列作品也具有这样的“倾向力”。在等待坯体干燥时无意摔在地上,重力、时间、角度等多重因素的偶然性决定了它的形态变化,作者再顺势而为地接上把手和壶嘴,化拙为巧,记录下壶身落地瞬间的力的迸发。

陆斌老师的《大悲咒》系列陶艺作品呈现的是持续性时间表达。在呈现之初作品都是完好无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作品开始慢慢解体,陶片一点点地剥落,最后化为一摊尘土。无论是卷轴还是佛塔,形式变得不再重要,在时间的维度中形式失去了意义,过程使得作品更为完整。人类以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将从开始建立发展到最后成为灰烬消失,史密森在《巴赛克纪念碑》(Monuments of Passaic)说:“建筑不是在完工之后慢慢沦为废墟,而是在完工之间就成为废墟。”无论过程形式如何,终将走向同样的结局。开始即结束。

时间,不可逆的单线性表达,已成为当代艺术中重要的关注点之一,正式时间的不可逆性而启发了行为艺术和影像艺术。亚历山德拉·英格尔福莱特(Alexandra ENGELFRIET)这位艺术家用电影的方式来记录粘土与人体之间的关系。用影像的方式再现过程,这或许便是时间维度的力量,让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人在观看同一部影片时产生共同的情境。时间维度将作者、作品与观众的情感交集在时间线上的某一点。另外,在创意烧制中,纸窑的烧制方式具备着时间的仪式感。从纸窑的制作到燃烧,再到最后的一堆灰烬。时间给予了它的存在和“生命”。坯体上留下的彩色肌理呈现出火与时间之间的偶然性效果。

小 结

相对音乐来说,我们习惯了将绘画和雕塑视作“瞬间的艺术”。绘画和雕塑的记录性让我们可以去了解过去的事件、历史、人物、文化。在当下,现在的时代给予了时间性更多的维度和表达方式,虽然它是单线性的,但它的能量或者说边缘有待我们去探索。时间所呈现的作品贴合当代社会发展的状况,拓宽了艺术的表达形式,成为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各种因素连接在一起的交集点。人们无法将时间分开,因为时间是人类活动的载体,生命的一部分。虽然它看不见也没有明显的具体的属性可言,但时间能让一切巧妙地发生改变。这也正是为什么当代艺术中时间维度受到艺术家如此的关注。

(责任编辑:牧鑫)

参考文献:

[1]莫雨桐.当代艺术中的时间维度[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6.

[2]张红霞. 现代陶艺的崛起[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

[3]河南博物院.粘土之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