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许冰
〔摘 要〕自20世纪初“学堂乐歌”开启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以来,音乐课程价值取向从辅德、益智等非本体价值为主,逐渐转向以音乐本体价值为主的课程价值取向。但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种种问题。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重视传统音乐教学,从而更好地达到音乐教育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价值取向;基础音乐教育
音乐人类学家梅里亚姆提出,音乐具有情绪表现、审美欣赏、娱乐、交流、符号象征、身体反应、强化对社会规范的符合、树立社会机构和宗教意识的权威、为文化的延续和稳定服务、促进社会的凝聚力等在内的10种社会功能。落实到学校音乐教育中,其价值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社会交往意识;其次,音乐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表现力,提高学生创造力,基础音乐教育还对发展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最后,音乐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总之,当前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价值取向,应理解为以“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为核心的,融合音乐本体价值和非本体价值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的确立,不仅包括我们对于音乐社会功能的理解,也取决于我们对于音乐的理解与认知。
一、核心素养价值取向下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现状
1.课堂教学中学科综合观念固化
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学应“突出音乐特点,挂住学科综合”的理念:音乐教学的学科综合,包括音乐课程不同教学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不同艺术门类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教学中,学科综合应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在综合过程中对不同艺术门类表现形式进行比较,拓展学生艺术视野,深化学生对音乐艺木的理解。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教师的音乐课堂设计综合不当或者过分综合,使音乐课堂成为“四不像”。因此,必须正确理解学科综合的涵义,立足课堂教学的音乐学科本位,更好地进行音乐教学。
2.课堂教学设计存在模式化现象
2011版课程标准颁布以来,随着新的音乐教育理念、教学手段的不断推进,音乐课堂教学的设计,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呈现出新的问题,即音乐课堂的模式化现象。这种“模式化”现象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流程、课堂提问环节、课堂活动的设计以及课堂评价等方面都有所体现。究其原因,是不分教师教学设计创新性不足,跟风采用比赛课、观摩课中的新方法、新手段用于个人的教学实践中,却由于不符合学情,从而容易出现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
3.传统音乐教学善待改进
课改后的音乐教材内容十分多样,更为重视传统音乐的内容和教学。课标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现代和当代社会生活的优秀中国音乐作品,也应纳入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但在笔者与中学一线教师多年的交流中发现,关于传统音乐的教学,许多音乐教师反映不会上、上不好,究其原因,大多数教师对传统音乐的认识有限,不能真正理解传统音乐的情感和内涵,因此在涉及相关内容的教学时,只能照本宣科。此外,由于教学条件所限,大多数音乐教师在讲授时不能够用传统乐器展示,更不能示范那些具有民族地域特点的音乐类型。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并未特别关注过传统音乐的教学,只是正常完成任务。在教学模式上,也存在由于教师对传统音乐不熟悉,因此授课草草了事的现象。
二、核心素养价值取向下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思考
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与学生之间应是双向互动的关系,学生在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教师应尽可能少地进行知识内容的讲解,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引领学生的思路上,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和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和探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用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审美实践中,寻求个性化的体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从而最终达到音乐课程的总体目标。
2.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
在设计音乐课堂环节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所教授内容的需要,进行综合考虑,而不能仅仅依靠模式化的环节进行设置。好的教学应是贴近学生生活的,而不是流于形式。例如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可以带领学生温习旧的知识内容,并运用艺术性的连接方式,如情境导入、故事导入等等,过渡到新内容中,从而使学生获得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审美愉悦感。在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音乐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数字教学等方式为学生呈现教学内容的主题和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审美趣味。
3.加强传统音乐教学研究
教育是传承民族文化最为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利用学校这一载体,使学生有目标、有计划地学习和掌握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已在教育界内外形成共识。音乐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性课程,是弘扬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传统音乐植根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之中,要学习好传统音乐,应在充分了解其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对于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应当积极探索基础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音乐。
结???语
20世紀九十年代末以来,我国开展了大范围的教育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步转向素质教育和素养教育。我国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也促使我们重新理解、重新认识当代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价值取向。可以看到,自20世纪初“学堂乐歌”开启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以来,音乐课程价值取向从辅德、益智等非本体价值为主逐渐转向以审美为核心和“核心素养”表述下的以音乐本体价值为主的课程价值取向。我国目前基础音乐教育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学科过度综合、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化和传统音乐教学善待改进等问题,需要多个部门和音乐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为核心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黄雅芸.新时期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发展研究[J].音乐探索,2014(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汤慧池.中美基础教育音乐课程价值取向及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4]张蓓蓓.中国社会文化变革与音乐教育观念更新[J].教育现代化,2018,5.
[5]张俊梅.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理论课程的能力本位重构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7(02).
[6]韩忠岭.基础音乐教育“审美核心论”哲学诉求[J].当代音乐,2015(21).
[7]黄雅芸.新时期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发展研究[J].音乐探索,2014(03).
基金项目:本文为福建省教育厅2010年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础音乐教育价值取向研究》(项目编号:JBS10073)的阶段性成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