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城市公益音乐活动与公共音乐空间建设

时间:2024-05-04

翁婉琪

〔摘 要〕城市公共音乐空间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为满足市民音乐文化需求应运而生的公共空间,公益音乐活动作为城市公共音乐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丰富人们精神生活、促进社会交往互动具有重要意义。作为20世纪崛起的新兴移民城市,深圳在公益音乐活动和公共音乐空间建设上处于我国前列,以其现代化的公共音乐空间建设和丰富的公益音乐活动不仅满足了市民的音乐文化需求,而且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本文以深圳音乐厅的公益音乐文化活动为例,探析深圳城市公共音乐空间和公益音乐活动的发展。

〔关键词〕深圳;公共音乐空间;公益音乐活动

一、前言

当今社会,城市作为人类文化的中心承担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音乐艺术所独具的让社会交往趋向和谐的特性,使其在城市文化活动中承担着市民在社会交往中重要的沟通纽带,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公共音乐空间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应运而生的公共空间,它既是市民进行公共交往活动,体现城市文化、城市风情的开放性场所,也是城市形象和魅力的重要体现。公益音乐活动作为城市公共音乐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承担着丰富人们精神生活、促进社会交往互动的人性尺度空间作用,另一方面也为城市注入人文精神,构建城市文化。公益音乐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一系列城市功能和各功能间的协调配置。公共音乐空间对音乐活动有着重要意义,公益音乐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公共音乐空间的承载,城市公共音乐空间的繁荣也需要公益音乐活动的推动。

公共音乐空间与公益音乐活动是构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一步,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一种非营利性的公共文化事业,以社会效益为主要任务。现阶段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主要内容是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在丰富市民生活和思想的同时,优化社会风气以及人民群众的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等,给人和社会的发展带来精神动力和支持。因此,音乐文化作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一项,以其自身所具备的极强的社会性质,承载着时代和社会所赋予它的意义,公共音乐空间的建设、管理与公益音乐活动的开展,是音乐文化与城市现代化相融合的精神文明的展示。

随着现代城市间的竞争逐渐由“经济的竞争”转向“文化的竞争”,一个城市的文化成为吸引人才的关键因素。音乐文化作为体现精神追求的艺术方式,逐渐介入到城市文化生活之中,城市公益音乐活动成为市民参与音乐文化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背景之下,各个城市逐步意识到城市公益音乐活动对城市文化和精神标志的重要作用,开始重视城市公共音乐空间建设以求完善城市功能,使城市文化形态与人们的精神需求趋于平衡与和谐。深圳作为一座新兴移民城市,尤其重视城市公共音乐空间的建设,以深圳音乐厅为代表的一系列公共音乐空间的建设不仅为城市中的音乐爱好者提供了场地保障,且公益音乐活动的举办促进着城市各阶层、群体间的自由沟通和流动,使市民走出自己的生活小圈子,在开阔视野的同时,通过音乐文化的交流碰撞出新思想的火花。

二、深圳音乐厅公益音乐活动分析

音乐厅作为城市公共音乐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和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下的产物。目前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西安等城市已经建成一批具备专业水准、一流管理的音乐厅,成为城市音乐文化标志性的公共空间建筑,让许多市民有机会走进音乐厅这座高雅的艺术殿堂,近距离接触高雅音乐。深圳音乐厅是深圳市文化设施中的标志性建筑,其公益音乐活动以高水平、政府资助亲民票价、零门槛的方式被广泛推广,成为深受市民喜爱的公共音乐空间。通过探究城市公益音乐活动的方式和类别,不仅能看出城市管理者对城市音乐文化景观塑造的追求,同时也代表一座城市市民的音乐审美趋向。

(一)深圳音乐厅公益音樂活动的形成

深圳是一座20世纪崛起的新兴移民城市,其城市化进程中独特的移民环境和城市成长背景与改革开放的春风紧密相连。移民城市的文化属性造就了深圳开放、多元的文化土壤,在国内外各种音乐文化基因皆在此相互碰撞、互相融合的环境下,无论是城市管理者还是城市建设者,都格外注重城市音乐文化对城市人文精神血液的输送,城市公共音乐空间成为市民社会交往和文化需求的重要场所。

作为一座开放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城市中的公益音乐活动是深圳城市管理者以“实现市民的文化权利”为目标的倡导下所实施的音乐文化举措。受1976年生效的联合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启发,深圳倡导“实现市民的文化权利”,将市民文化的实现程度作为实现民生文化福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市民”与“文化”相结合,将“文化”与“权利”相结合。当“市民”与“文化”结合在一起,音乐文化步入了每位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当“文化”和“权利”结合在一起,音乐文化成了市民理所当然有的权利。

深圳音乐厅丰富的、持续不断的系列公益音乐活动,正是深圳市“实现市民文化权利”、健全的公共音乐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音乐厅是提升公民音乐价值观、提高民众精神生活层次、增加审美趣味、涵养城市文化气质的重要途径。自2007年“美丽星期天”公益音乐活动的诞生,深圳市政府不断加快建立公共音乐文化空间,构建音乐文化享受服务体系,对音乐艺术活动进行票价补贴,使市民能够用零费用或低价票参与进音乐活动之中,近距离享受音乐的魅力,以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利民举措、便民活动,让市民共享共创音乐文化成果。同时,高水平的音乐活动也扩大了音乐文化在广大市民中的影响力,增强了群众对古典音乐艺术的理解力与鉴赏力,使市民能够行使其作为深圳市民的音乐文化享受权利,而且增进了深圳与国内外优秀音乐文化界的交流,促进深圳音乐文化迈向更加专业化、国际化的道路。

(二)公益音乐活动的特点与存在问题

深圳音乐厅的公益音乐活动主要以“美丽星期天”“音乐下午茶”和“音乐大讲堂”三大品牌为基础,传播内容多为专业古典音乐,这些公益音乐活动从不同视角让市民全方位的了解音乐,通过与名家的近距离接触使市民更直观地感受音乐。这一系列公益音乐文化品牌,在充实市民文化娱乐生活的同时,也促进着城市音乐文化的发展。

“美丽星期天”是深圳音乐厅最早创立的公益音乐文化活动品牌,该活动由深圳市委宣传部、文化局主办,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资助,深圳电视台都市频道、《深圳特区报》“文化星空”栏目、《深圳商报》“文化广场”栏目和深圳音乐厅共同承办的系列公益性免费演出项目。“美丽星期天”伴随着深圳音乐厅的成立,是深圳最早的公益音乐活动,自2007年10月首演以来,它已成为深圳城市音乐文化的一张名片,十多年来坚持每周日15:00开始的公益演出,是深圳城市公益音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免费的演出并未降低音乐厅的服务和艺术质量,音乐厅让更多市民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类别和风格的高雅音乐,不少观众都是第一次来到这样的艺术殿堂,感受浓厚的艺术气息。这种高水平、零门槛的精品音乐演出使深圳音乐厅成为深受市民喜爱的公共音乐空间。

“音乐大讲堂”最初的名称为“美丽星期天之音乐大讲堂”,是伴随着“美丽星期天”所开设的一个基础性音乐知识科普活动,时间同样定于每周日15:00,与“美丽星期天”交替进行。之后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公益音乐品牌。所邀请嘉宾也大多为国内该领域研究的专家。“音乐大讲坛”以专业的视角,向普通市民普及和传播音乐文化,将音乐知识科普与“美丽星期天”的音乐赏析相结合,在感官的音乐欣赏之余以科学的理论加以指导,使古典音乐不再高高在上,而是鲜活生动的展示在市民面前。

“音乐下午茶”是深圳音乐厅继“美丽星期天”和“音乐大讲堂”之后,于2009年4月推出的系列小型公益音乐活动,演出时间定于每周六下午15:00,演出场地在更加开放的深圳音乐厅金树大厅之中。相较于“美丽星期天”,“音乐下午茶”更加凸显公益音乐活动社会交往的特性,活动形式和音乐内容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为演出者和欣赏者创造了一个环境相对轻松,覆盖面更广泛的音乐空间。

2018年深圳音乐厅“美丽星期天”共25场次公益音乐活动,①通过分析这些演出数据,可以发现以钢琴这一形式为主题的音乐活动在公益音乐演出中占44%,以管弦乐为主题的重奏音乐活动占32%,以声乐为主题的音乐活动占16%,以民乐为主题的音乐活动占8%。且这些公益音乐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活动占24%,以专业音乐家为主体的音乐活动占76%。这些数据反映出器乐类音乐活动是现阶段深圳音乐厅公益音乐活动的重心,以钢琴和管弦乐为代表的古典音乐活动占主导部分,民乐类音乐活动较少,而在声乐类音乐活动中则以合唱居多,独唱形式的音乐活动寥寥无几。公益音乐活动中钢琴类音乐活动所占据重要地位与市民对钢琴音乐的接受水平和需求程度密不可分,自深圳建设“钢琴之城”以来,钢琴艺术率先走近市民生活之中,成为普通市民接触机会最多、参与度最高的古典音乐艺术。

而在2018年“音乐下午茶”的35场次的公益音乐活动中,钢琴类占35%,民乐类占14%,吉他类占14%,小提琴类占11%,其他器乐类占11.5%,原创音乐类占8.5%,声乐类占6%。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钢琴类音乐活动虽仍处于主要部分,但其他音乐形式也在逐渐丰富,在“音乐下午茶”公益音乐活动中,音乐形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古典音乐,音乐风格与音乐内容更具多样性,流行音乐与原创音乐也开始受到关注。

随着公共服务体系的日趋完善和公共音乐空间的建设,深圳音乐厅的公益音乐活动在提升音乐内容质量和扩大音乐形式的同时,覆盖面越来越广。这些公益音乐活动的购票方式主要以微信公众号自主报名为主,每位报名者可以领取两张票,公益音乐活动建设初期,观众限制为有深圳户口的城市居民,目前正逐渐开放,让越来越多喜爱音乐艺术的人们能够接触到高雅音乐。同时,作为深圳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公益音乐活动品牌,“美丽星期天”在近年來也在不断转型,打破地域空间的限制,推出“走进系列”公益演出,演出场所不再局限于音乐厅,而是以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形式扩大群众基础,通过邀请艺术家走进社区、学校、企业等机构,让更多观众有机会近距离免费聆听音乐。

在深圳音乐厅公益音乐活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现阶段的公益音乐活动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现象,音乐形式上可以给予市民更多样化的内容选择。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华文化的浓缩,是中华民族精神在音乐上的反映,而声乐更是最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门音乐艺术。但是,通过音乐厅的以往公益音乐活动节目单比对分析,在深圳音乐厅的公益音乐活动中,民乐类和声乐类音乐活动所占比重不足百分之二十,显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次,公益音乐活动在普及高雅音乐的同时需要更“接地气”,这些音乐活动以“实现市民文化权利,提升民众精神层次”为出发点,力图缩小高雅音乐与市民之间的距离,所以在实践过程中和内容选择上需贴近民众,结合现代传媒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让市民与专业艺术家得到近距离沟通,使市民能够主动走近音乐厅,欣赏聆听音乐艺术。

三、深圳城市公共音乐空间建设

音乐活动不是封闭的、被单独切分的个体,城市中音乐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一系列城市功能和各功能间的协调配置。城市公共音乐空间作为公益音乐活动的载体,对公益音乐活动有着重要意义,公益音乐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城市公共音乐空间的承载。公共音乐空间为城市中的音乐爱好者提供了场地保障,是城市中的人们通过音乐活动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空间。在公共音乐空间中人们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音乐活动使城市各阶层、各群体得以自由沟通和自由流动,使市民走出自己的生活小圈子,在拓展视野的同时,通过音乐文化的交流碰撞出新思想的火花。

公共音乐空间作为城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的重要部分,不仅是城市音乐活动的承载者,更是促进城市文化认同的重要场所。人们通过音乐活动聚集于公共音乐空间之中,人们在这个空间中进行社会交往,在交流中不仅能够突出某个特定群体在社会中的存在感,通过证明也能表明该文化在社会中的存在感。在玛雅·瑙尔(Maya Knauer)的研究中指出,“公共空间的使用权蕴含了某种文化表现在某个给定的地方可以接受的意味。”因此,音乐活动、公共空间和文化认同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深圳城市公共音乐空间的形成最早要追溯至城市发展初期“大家乐”舞台,受当时城市发展条件的制约,市民缺乏满足音乐文化需求的公共空间,他们所面临的现实是一方面公共文化设施的紧缺,另一方面消费昂贵的歌舞厅、桌球城等场所却繁如森林。在此背景下,由市民“自愿、自荐、自费、自演、自娱、自乐”的群众文化娱乐广场诞生,成为早期深圳市民参与音乐交流、获得身份认同的公共空间。随着深圳经济水平的提升和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深圳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尤其注重音乐文化设施的建设。据统计,截止至2016年,深圳市有专业艺术表演场馆12家,文化馆(站)64个。这些文化设施从不同角度、各个层面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是市民参与音乐活动、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空间。

在2018年12月深圳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深圳市加快推进重大文体设施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将建设城市大型文化设施作为促进城市文化创新、满足市民多元化需求的重要举措。城市公共音乐空间的建设在《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深圳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市民的审美水平和音乐文化素养得到提升,对音乐文化的需求逐渐转向多元化、较高质量的需求。

深圳音乐厅是随着深圳城市化进程中人民日益增长文化需求而建设的,它坐落于深圳市福田区,北靠莲花山,南临深圳市政府,内部金色的枝干结构和外部透明的玻璃共同组成这座美轮美奂的建筑,音乐厅纯自然声的内部设计和峡谷梯田式的观看台为专业性音乐活动提供最佳的演出体验与观赏效果。自2003年深圳市政府提出“文化立市”的目标规划以来,音乐文化的发展及其所具备的社会影响愈发受到重视。作为符合国际标准的专业性音乐活动空间,深圳音乐厅从2007年投入使用以来,为深圳接待了许多国际大型交响乐团的演出及大型国际音乐赛事的举办。

作为深圳市“实现市民文化權利”、健全的公共音乐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音乐厅丰富的音乐活动和高质量的节目内容迅速吸引大批市民的到来,音乐厅不仅成为音乐爱好者们交流学习的重要空间,而且为城市文化发展增添一道独特靓丽的风采。近年来,音乐厅的年平均活动基本保持在180场以上,最高峰时期全年演出可达212场(2016年),由国内外著名音乐家及艺术团体加盟的精品音乐文化活动和为普及音乐教育所推出的免费公益音乐文化品牌活动成为深圳音乐厅音乐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

城市公共音乐空间作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和谐发展的结合,在满足市民音乐文化需求的同时,是城市文化形象的展现。在深圳城市建设中,以深圳大剧院和深圳音乐厅为代表的音乐文化设施不仅是人们满足音乐文化需求的场所,这些设施还记录了城市文化发展的历史,是城市重要的文化地标,通过音乐文化建筑体现了城市的文化特质和文化形象。

目前,我国城市公共音乐空间正处于逐步建立的阶段,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城市公共音乐空间的综合品质逐渐成为建设的要点。深圳城市公共音乐空间建设走在我国前列,这得力于城市管理者意识到音乐能够作用于社会,影响于人。欣赏音乐能够给人们一种美的感受,调剂人们的城市生活,缓解紧张的情绪,净化人们的心灵,满足人们基本的审美需求。人们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接触到优美音乐的过程不仅是市民行使“文化权利”的过程,也是获得审美体验、满足精神需求的过程。在构建城市公共音乐空间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小觑的问题:当城市形象和城市公共音乐空间所呈现的内容脱离文化的竞争,大型公共音乐空间、建筑及其所承载的那种公共音乐文化,似乎都太过精英化和国家化了。现阶段公共音乐空间所呈现的内容仍较为单一,使得那些舶来的、另类的、市民的、“底层的”文化,很难在这个城市中与这种正统的、严肃的国家文化竞争。

因此,构建多样化的城市音乐空间是城市音乐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深圳这座城市以“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态度迎接来自海内外各民族文化,这一特点在城市公共音乐空间建设中同样得到实践。构建多样化的公共音乐空间需具有广泛的包容性,保证不同社会阶层、种族和团体能够进入城市公共音乐空间,并且享有进行各类音乐活动和社会交往的行动自由。

促进个性化的城市音乐空间是建设城市音乐空间的内在需求,具有实质意义的公共音乐空间应是地域文化和内涵的体现。人们对公共音乐空间需求的差异性表明人与公共音乐空间的融入与情感互动是具体的和有着特殊性的,因此,城市公共音乐空间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地域特性,结合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脉络,体现城市独有的地域特色和文化魅力。

建设覆盖面更加广泛的城市公共音乐空间是城市公共音乐空间建设的必经之路。公共音乐空间的建设是为了使音乐文化的受众群体从“小众”扩展到“大众”。城市公共音乐空间不仅要吸引了解、喜爱音乐文化的“知识群体”,更要扩展到对音乐不甚了解、很少接触音乐文化的“非知识群体”中。从艺术专业群体中扩大到非艺术专业群体,使其获得可持续性接触音乐的平台,以高品质的城市公共音乐空间实现音乐的无门槛、无限制。

结语

音乐活动的发展离不开公共音乐空间的建设,公共音乐空间的繁荣也需要音乐活动的推动,二者的相互作用是城市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公益音乐活动是完善公共音乐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是填补人们日益增长的公共音乐空间归属感的重要因素;公共音乐空间是城市精神的象征和标志,是丰富人们精神生活、促进人们社会交往互动的精神纽带。深圳的城市文化相对我国其他历史悠久的城市而言起步较晚,公共音乐空间的起点也较低,但在全球以文化为资本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之际,深圳意识到城市间的竞争不仅取决于辉煌的经济业绩,且实在的取决于文化。于是,深圳开始重视音乐文化给每一个市民带来的丰富、审美的城市公共音乐空间环境,借助北京、上海这样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城市的建设经验,完成继经济崛起之后的另一个公共音乐空间文化的崛起,成为我国城市公共音乐空间建设的示范典型。

注 释:

①所有演出数据取自深圳音乐厅官网:http://www.szyyt.com/

参考文献:

[1]秦红岭主编.城魅——北京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人文途径[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2]张宜春主编.数字文化资源运行模式研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8.

[3]王京生.文化是流动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Maya KnauerL.2008,The politics of Afro-Cuban cultural expression in New York City[J].Journal of Ethnic and Migration Studies,34(8):1257-1281.

[5]冯洪根,单协和,田地."大家乐"现象的深层透视[J].中国青年研究,1991(02):11-12.

[6]深圳市史志办公室.深圳年鉴[M].深圳:深圳市史志办公室,2017:342.

[7]孟超著.转型与重建——中国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变迁.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7:77.

本文为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8年度课题《文本、隐喻与身份:深圳创作歌曲的认同机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SZ2018C02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