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刘屹昕
[摘 要]随着音乐在我们生活中的不断普及,以及人们对于素质教育的越发重视,以钢琴为首的各类乐器早已进入千家万户,但同时与此相对应的——能普及大众音乐课程且具有合格师资的音乐教育者却仍还是寥寥少数。教师在授课时应注意学生在除演奏能力外其他综合素质的培养,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性的针对其不足之处对症下药。
[关键词]音教专业 钢琴教学
一、学生在弹奏过程中所出现的较集中的问题
众所周知,钢琴系以培养演奏家为目标,而音教系则更侧重于对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培养,后者的钢琴演奏质量与前者无法相提并论。首先从技术层面大致会有以下4种情况:
1.手指偏软——包括多种情况的手指站立不稳(瘪指)。由于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底,从小缺乏针对性的手指强化训练,大部分学生在弹奏时都会出现触键无力及指关节支撑不住的情况(包括上下两个指关节处),即使在触键的刹那手指能够站立,但当手指停留在琴键上时往往还是呈滑滑梯状,而在所有手指中尤以小指的问题最为严重,因5指力量最弱,有些学生在小指触键时甚至完全是平躺式。
2.手指偏黏。很多学生在弹奏过程中手指无法及时离键,特别在遇到类似16分音符连续音型时,当后一个手指下键后,前面的需要立刻放开的手指总还会黏在琴键上起不来或放不干净,造成乐句的不清晰,并会进一步影响到手指的本身跑动——当有速度需求时,便会因手的完全僵化而模糊成一片,同时使整个掌关节处于一个紧绷的状态,无法继续弹奏。
3.关于手腕问题——包括吊手腕和压手腕两种常见的不正确弹奏方式。
(1)习惯于吊手腕的学生通常是程度较浅,或因受钢琴启蒙教育中所要求的手腕提起后再坠落的练习方式影响过深,久而久之养成的一种不良弹奏习惯。当手腕抬的过高时,相应的掌关节处通常也会被动下压,使整个手型在弹奏时如爪子般呈现。加上受到在吊手腕时所有的力量都集中于腕关节处而无法继续传输到指尖的影响,整个手实际上处于一种被架空的状态,在自身都觉得无法放松、舒适弹奏的同时,也造成触键虚弱,使声音无法通透到底。
(2)压手腕的问题则通常是由于学生贴键演奏,在弹奏时手指无法主动抬起(从上往下触键)所造成的,尤其当遇到所弹的乐曲有力量需求时,由于手指贴着琴键直接按下,没有发力点,也就只能靠手腕的力量从上往下压了。在慢速练习时因为没有技术上的障碍,学生通常也不会意识到自己压手腕的问题,但如不及时加以改正解决,一旦养成一弹一压的习惯后,除了破坏乐句本身的连贯性和美感外,当有速度需求时,学生也会因受到技术问题的限制而无法弹奏——毕竟手腕抖动的频率根本无法达到机械化的震动速度。
4.关于指法。很多学生在看谱时(尤其是在视新谱时)只注意到了将正确的音符与节奏弹出,却对那些标注在谱面上的阿拉伯数字熟视无睹。由于忽略指法而带来的不良后果其实有很多,包括因指法不对无法连奏所造成的破句、因别扭的指法位置而造成的错音及影响弹奏时的手型、或由于指法不妥而在演奏时增添自己的技术负担等。
除了上述提出的一些较集中的基本功问题外,在进一步的音乐内涵表现层面也有不少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如学生在演奏时无法根据不同乐曲的内容和意境表达不同的情感、在连奏时歌唱性的缺乏、当需要强有力的和弦或断奏时爆发力不够、在一些跑动音型或同音重复片段内在紧张度的缺失等等。具体关于如何激发并培养学生的乐感,笔者会在下文中作详述。
二、教师所要关注并需加以解决的问题
1.首先正确定位学生的真实演奏水平,不被表面现象所欺骗。笔者在教学初期也曾有过这方面的教训:在入学摸底考试时弹奏肖邦练习曲的学生,等给其布置完新作业到上课时一了解才发现,学生实际所能驾驭的乐曲程度只有599的水平,令人大跌眼镜。因现今考学的功利性,不少学生为了确保能在校考或艺术类统考时获得好成绩以增加录取几率,不惜提前大半年到1年的时间就开始准备考试曲目,并同时在曲目上拔高程度。而民办院校本身相对较低的入校门槛和招生细则上的不完善更是让一些程度较浅甚至零基础(根本没学过钢琴)的学生有了可乘之机——因文化课成绩不好而选填民办院校的音乐专业以获得就读大学的机会。因此我们必须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包括其以往的学习经历、综合音乐素养、学习接受能力等——之后,才能下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然后再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曲目内容和学习目标,因材施教。
2.培养扎实的基本功底。这似乎是个老掉牙的话题,但在非演奏类专业却又很少有人能真正把它做好做到位。对于基础程度更差的民办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扎实的基本功练习就显得更为重要,它是能解决相关技术问题,进一步更好演奏的基石。当然基本功囊括了多个方面,首当其冲的便是手指的站立与独立性,在前文中笔者所提到的一些技术层面的问题也大多与此有关。当我们能将每个手指互不依赖的依次交替独立抬起,靠手指本身的力量快速触键并站牢,然后在后一个手指做同样质量的抬起下键时立即放开前一个手指,我们便不会再为手指在弹奏时的又软又黏而烦恼——当然这需要长时间耐心的及高质量的有效练习!在养成了每个手指都能独立活动的习惯后,当速度提升,演奏者也不必再为手腕的紧绷而担心——因为实际上根本就不需要用到手腕的力量——手指相互交替的灵活性足以使跑动的质量快而干净。在钢琴基础课程中,教师应不断向学生强调每个手指需独立抬起并快速有力且扎实触键的重要性及实用性,让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去练习,并督促要求学生在平日的练习过程中必须要有耐心、有质量的专注于手指触键的整个过程,并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强化。当学生理解了其中的奥秘并从中尝到甜头后,他们便不会再每天敷衍的无效练习。
3.音阶琶音的重要性。乐曲中最基本的一些音型构成就是音阶或琶音(包括属七减七和弦琶音),熟练的掌握音阶琶音不但能加深学生对于键盘位置的熟悉程度、对于不同调性关系的敏感识别,也能为弹奏乐曲打下更好更坚实的基础。如在巴赫的复调作品中会有很多临时升降记号的出现,对于没有扎实功底的学生来说,铺天盖地的临时升降记号会让他们痛苦万分手足无措,因不了解为何会有或作曲家为何要标注这些多余的东西,学生在看到第一眼后便会因产生厌恶情绪而不愿再继续学习这首作品。而实质上这些临时升降记号并不是空穴来风,因巴赫的作品中会有很多的转调,而这些学生眼里多余的记号大多都是在转调过程中所出现的新调性中的一些特征音。当学生能熟悉了解了各调的音阶琶音(包括属七减七和弦琶音)的位置、特征音及相互关系后,在遇到类似问题时便会豁然开朗,并不会再因觉得迷茫困难而产生反感情绪。endprint
4.指法问题往往会被一些教师所忽略。音教专业的学生与演奏专业的学生不同,如在同样不按照谱上所标示的指法演奏时,两者却有着本质的区别——演奏专业的学生有着扎实的功底和自己的见解,即使不按照谱上的指法,他们也能很好的找到相类似较合理的其他指法来确保演奏的质量,有些学生更是在仔细研究了谱面上的指法觉得有不妥后,有目的性的更改并使用更适合自己去演奏的指法;而大多音教专业的学生则不同,他们更多的只是考虑把谱面上的音一字不差的弹出来,同时又要注意指法的正确性对他们来说则是一个多余的负担。教师在课程中应当要重视对于指法的讲解,尤其对于基础程度薄弱的学生,要正确引导他们如何在把音弹正确的前提下同时兼顾到指法的运用,哪怕弹奏速度再慢,但一定不能忽视指法要求的存在,以避免前文中所提到的因忽略指法而带来的不良后果。另外在一些没有标示指法的地方,教师也应给出合理的建议,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指法习惯。
5.激发学生的乐感。无论在演奏专业还是音教专业,缺乏乐感的弹奏始终是最令人头疼的问题之一。有些学生虽有灵活跑动的手指,或也做出了表面的连奏分句,但由于缺乏发自内心的情感诉求,无法使听众感同身受,原本跌宕起伏的乐曲听上去犹如一潭死水,大大破坏了作品本身所应表现的美感和意境。乐感很大程度上确实是与生俱来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音乐天赋的内涵之一,但对于那些先天性缺乏乐感,或生性木讷乐感不够的学生来说,对他们后天的培养也是会起到相当大的促进作用的。教师在授课时应大量增加音乐性内容的引导,尽力激发隐藏在学生内心深处对音乐最本能感性的反应。
(1)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我们会发现一个奇怪有趣的现象:流行歌曲要比古典音乐受欢迎的多。简易且朗朗上口的旋律当然是吸引人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两者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每首流行歌曲都有形形色色的歌词,而大部分古典音乐(歌剧、艺术歌曲等除外)则没有。当人们了解了某首歌曲所想要表达的情感内容——快乐的,或痛苦的——而这样的情感又恰恰符合自己的心境或唱出了自己的心声时,就特别容易接受并喜欢它。其实每首古典乐曲也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幸福的,或悲伤的——只是在没有了说明性的文字注释后,人们很难去理解接受。作为教师可从多个方面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大到整个古典音乐不同时期的特点及风格介绍,或同一时期不同作曲家的差异比较;小到所弹作品的创作背景介绍,或简单的曲式体裁分析。有些内容学生或许已在音乐史或其它理论课程中略知皮毛,但一对一授课时高度集中的精神注意力和对相关内容的详细拓展能让学生印象更为深刻。在具体到一些乐句或段落的细节处理时,教师也可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或描述出相适应的场景画面,使学生更容易联想并感受到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所需达到的演奏要求。
(2)像唱歌一样去演奏。钢琴虽被称为乐器之王,但从演奏控制的角度来说,与诸如弦乐等其他乐器相比,其本身也有着致命的缺陷——无法更改已弹奏音的强弱。当我们在钢琴上无论用多大的力量弹下任意一个音后,这个音的音量只会自然地渐渐消失,无论我们在这个琴键上做任何的努力——前后滑动或抬压手腕——它都不会再有任何改变。当学生遇到缓慢抒情的段落,尤其是那些音符时值既长,又需要非常连贯的去演奏的地方,教师可让学生先试着慢慢地唱出来,感受一下长线条的优美——人的声音是可以做到对已发出声音的强弱改变的。然后试着在用手弹奏的时候内心也跟着唱,通过内心声线的收放起伏,潜移默化的推动手上的歌唱性。虽然手在琴键上无法像人的声线那样对音做出延续性的效果,但可想象在每个音与音之间都有一座座彩虹跨桥相连接,从前一个音有方向感有目标性的过渡到后一个音。在练习时,教师同时可引导学生,感受我们所接触的不是一个个深硬的木质琴键,而是一个个有弹性的软体,当触键时它有无限的可能性,可以很柔、很深。当然感受歌唱性只是第一步,要在演奏长句子时做到真正的有声有色,感染别人,还需通过不同的触键音色、内在的张力等来控制。
对于一些基本功较弱的学生,教师更因注重对他们乐感上的培养,通过富有音乐性的诠释表达来扬长避短,弥补他们先天技术条件的不足。
音教专业钢琴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其实很重,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需要传授给学生并要求其掌握的内容实在太多。在确定了以培养音乐教育者为教学目标的情况下,教师在授课时更应注意学生在除演奏能力外其他综合素质的培养,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性的针对其不足之处对症下药,有效的搭配基本功手指练习和乐曲曲目,使学生拥有正确规范的演奏能力。在授课过程中,作为教师必定还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摸索总结,不断地完善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才能使音教专业的钢琴基础课程越发成熟。
(责任编辑:晓芳)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