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田佳佳
[摘 要]古典园林在传统中国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山水征服人心的历程,诗书画已与园林形成伴生关系。在视觉艺术方面,山水画与享有“立体山水画”之誉的古典园林有着更多的相通之处,二者交互式的影响之迹值得追寻。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 山水园林 山水文化 山水画 视觉艺术
古典园林在传统中国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山水征服人心的历程。从卜居于近山临水,到山水的进城入户,进至园林的诗画升华,山水文化对世人家居生活的浸润渐至浃髓沦肤的程度。在这一进程中,尤其不可忽略山水画对园林发展的助推之力。由诗、赋而绘画,山水观念得以视觉化体现,山水园林的源头虽可追溯到很远,但在山水诗画兴起后其面貌方始为之一新。在古典园林中,诗、书、画已与园林形成伴生关系。在视觉艺术方面,山水画与享有“立体山水画”之誉的古典园林有着更多的相通之处,二者互动影响的轨迹值得追寻。
一、中国园林与山水画的差异与互动基础
1、直观视之,山水画与园林之间的差异是多角度的。在材料方面,山水画所需不过是笔墨纸砚颜料之类,而园林则需要场地、花木、山石,并要投之以大量的人力物力;就空间视觉艺术效果而言,山水画是平面的,而园林是立体的;就时间维度而言,山水画四季不变,而园林景观随季节而变易;在审美感知方面,观赏园林不像欣赏山水画那样仅止于视觉一途,它还可调动游园者的听、嗅觉,移步换景,进行全方面的审美感知。①更大的区别还在于:山水画致力于“造境”,呈现在画面上的多为虚境,即便是名为某山胜境,其画面仍为内心意象而非状景写实,而园林却必须化虚为实。
2、中国山水画与古典园林皆师法自然,为二者的共同基础。二者均以小见大,注重表现含蓄美,以意境美为最高境界,善于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皆以诗、赋、书艺增强艺术感染力,等等。凡此增加了山水画与古典园林的相通之处。
园林发展中多受山水画的艺术影响,着眼于创作主体便不难得其要义,山水画家不乏造园之家,这是山水画艺术向园林领域渗透的典型体现。从王维营建“辋川别业”为起始,擅长山水诗、画的中国文人积极参与到园林设计与建造中去,尤其是在封建社会后期。比如,设计嘉定南翔占漪园的李流芳,便是当时的画家。苏州四大园林之一的狮子园,倪云林就参与了该园的设计。一些造园名家如计成、文震亨等,其本身兼擅山水画的创作。另据有关研究,苏州的网狮园、环秀山庄、怡园等十数处园林,或是文人画家直接参与设计,或是园主就是文人画家。②工诗擅画的文士积极投身园林建设,自然地就将山水之趣投注到园艺之中,从而将二维的山水画美学意识在三维空间拓展开来。
二、山水画创作手法为园林艺术铺平了道路
事实上,即便不擅挥毫作画,园林设计者、造园工匠也深受以山水诗、画为代表的中国山水文化的濡染。尤其是山水画论的一些经典论述,如立意、取舍、虚实、掇山叠石皴法等,③对造园家审美观念浸淫甚深。特别是到了明清,士人论园林惯以画论作比附,造园家言必称“仿某某笔意”、“某家皴法”,总将自家叠山风格归为某家画派。④这就为山水画创作手法在园林工程的移植铺平了道路。
有关创作手法之移借,突出地体现在:
1、立意在先、讲求章法的山水画创作启发了园林建造的规划构思。同西画相比,国画创作更讲求成竹在胸、意在笔先,经营布置须在挥毫泼墨之前,尤其看重立意构思的新颖灵巧,这样才能确保作画之从容不迫与作品的超迈不俗。园林建造从初创草昧而渐臻完善,即将此山水画创作之精髓吸纳其中。明代的计成《园冶》有言:“物情所逗,目寄心期,似意在笔先”,揭示了园林建筑学的个中奥秘。
2、山水画景物美学表现影响了园林景观的营造。造园家深受传统书画的濡染,他们精通传统山水画的原理,为此山水画的堆山引水、花木点缀、营设植物以至建筑布置,很自然地渗透到园林营造之中。更有甚者,经典山水名画还成为园林家的募本。园林山石总体布势依照“远取其势,近取其质”的画理,特别是在近处石质的选材加工上,园林家大量师法山水画的皴法。计成《园冶》在“选石”章节说得明白:“小仿云林,大宗子久”,云林即倪云林,子久也就是黄公望。园林家对水景的处理,尽得画图之水迂回掩映的妙趣。树木草卉,在山水画中处于属从地位,造型追求“古、奇、雅”。受此影响,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也是从稀不从密,布置古趣天成。园中建筑,堪称山水之眉目。楼阁亭宇点缀于山水画,与山水植物浑然一体,在园林建筑“花间隐榭,水际安亭”(《园冶》),完全地园林化。有别于西方园林是以建筑为中心,中国园林建筑重在表现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融合。同时,亭台往往又是园林的聚焦点睛之处,正如苏轼诗句所咏:“唯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涵虚亭》)。
3、山水画的墨彩主流对园林色彩构成的积极影响。就色彩而言,山水画大抵可分为“金碧山水”与“写意水墨山水”两大类。金碧山水施色浓艳,富丽堂皇,而写意山水画以水墨为主干,墨分五彩,终以无色而胜有色。写意水墨画渐受文人的追捧,于是墨色成为中国山水画的主色调。受此影响,除了皇家园林的殿堂台阁惯用红柱琉瓦宛若金碧山水画,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延用了水墨山水画的色彩基调。传统园林色彩大体由三方面组成:天色、山水的自然之色,植被的色彩,建筑、路径之色,传统园林除了逼眼的自然青绿色,主要便是黑、白、灰、褐等素雅之色,颇得水墨画之精神。⑤
三、古典园林在深受山水画影响的同时,也向山水画辐射它的文化能量,
从而使山水画与园林二者之间形成互动
早期的园林题材山水画可从敦煌壁画等中古遗存略窥一二。实际上,壁画敷演的佛国极乐世界更多是中土皇家园林的影子。在民间画艺的基础上,唐代的李思训、李昭道继之,开创了大青绿皇家园林山水画的新途。在李氏父子的笔下,山石林木、楼阁亭台不复成为画中人物的背景陪衬,以园林为表现对象的山水画由此诞生。在有唐一代,王维开创水墨山水画,溪坡、桥梁、房舍,看似随意出之,实者无不妥帖。二李一王不仅致使山水画分途发展,而且也指明了古典园林的两大前进方向。endprint
随着古典园林在宋代趋向成熟,园林山水画亦日臻完善,构图章法、山石皴法、楼台界画、色彩铺陈,均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大量文人画家的参与,园林山水画逸气四足,从而彻底挣脱了画匠的樊篱。徽宗朝的画院待诏王希孟,在当年创作的《千里江山图》达到了大青绿山水的最高峰。绢本长卷,山岭溪岸,丛树竹林,宫观寺庙,茅舍民居,舟楫人物,应有尽有。在此,山水与园林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除了宏卷巨制,宋人园林山水画还多小品之作,“马一角”、“夏半边”扬名当时。令人称奇的是,宋代园林小品画虽多却不见两件景致相类的作品。即便这并不是对当时私家园林的传真写照,但多少还是折射了宋代园林之盛,为文人画家提供了摹物传情的丰富资源。
南宋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图》,分绘杭州湖山等园林胜景之春、夏、秋、冬,是较早摹写西湖景致的画作。元人的工笔白描园林之作在精细方面更胜于前朝。夏永的《岳阳楼图》富有层次感地展现了楼阁远近,传递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诗情画意。水墨园林绘画在元代亦后来居上,王蒙《具区林屋图》摹写杭州具区的胜景,尽得江南温润华滋、深郁隐秀之意。
随着明代园林的进展,园林绘画的重彩一系重新抬头。这其中尤以仇英的成就最高,以苏州市井为描摹对象的《清明上河图卷》,堪称界画和园林绘画的代表作,与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前后照应、贯绝千古。重彩园林绘画的后继者有明季的文征明。明代水墨园林绘画亦有进展,以唐寅、沈周称名当时。
有清一代的相关创作,总体上与明朝保持相同水准。较之以往,清代的园林绘图更多了对景写生之作,《瞻园图》、《东园图》、《扬州十景图》、《邗江胜览图》等。王翚领衔、集众多画院高手绘制而成的《康熙南巡图》,包含了大量的江南园林苑囿,自非泥古之作。层出不穷的清代园林绘图与鼎盛当时的造园活动相辅相成、相得而益彰。⑥
(责任编辑:文键)
参考文献:
[1]钱海月:论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的关系.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6(03):35.
[2]赵爱华、邹志荣、屈永建:浅析中国传统山水画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西北林学院学报[J],2007(04):190.
[3]华海镜、金荷仙:山水画论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运用.浙江林学院学报[J],1997(02):183.
[4]王劲韬:论明清园林叠山与绘画的关系.华中建筑[J],2008(02):171.
[5]王剑:园林与诗书画的伴生关系[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7:35.
[6]葛冠中:论中国古典园林题材山水画[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8:50.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