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纾解之道

时间:2024-04-23

兰敏

【摘要】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转型期,中国的居民收入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虽然人均收入有了较大增长,但东西发展严重不平衡,收入差距持续拉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城镇和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太大。通过调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加强农村地区的教育工作等方式,能够对缩小城乡差距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城乡居民 收入差距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数据显示,1985年,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为1.86∶ 1,为历史最低,自此之后逐渐扩大。从2002年至2014年13年的时间中,二者的收入比一直保持在 3: 1 以上。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统计数字,全球大多数国家的城乡收入比为1.5∶ 1,最高不超过2倍,而中国则成为全球该比率超过 2的国家之一。不仅在收入上存在较大差距,城乡居民之间还在医疗、文化教育设施以及住房等方面存在一系列的隐性收入差距。若将这些隐性收入进行货币化处理,那么二者的收入差距将会扩大至 5: 1-6: 1。

就中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来看,前者小于后者,而且前者的下降速度快于后者。2000年后,前者一直保持在39.4% 至37.9%之间,而后者则在49.1%至43.7%之间浮动。现在,后者仅仅达到了前者1998年左右的数值。由此可以看出,农村与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剖析

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造成当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存在较大差距的根源。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广大农民被户籍制度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作为结果,城乡居民在个人所得的起点上就有所不同。根据二元对比系数,中国农业和非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比率处在 0.1 6 至0.25 间,低于正常水平,这意味着当前对于中国来说,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潜力巨大。

城乡居民资源禀赋存在较大差别。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资源禀赋不同,分配结果也就不同,个人收入因此产生了较大差距。总的来说,不同的人在资源禀赋上差别较大,这主要是因为人生而不同,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天生能力。除此以外,人类的资源禀赋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和制约。就当前中国的形势来看,在受教育的机会方面,城乡居民机会不均等,因此二者在人力资本禀赋上也就存在较大不同。

社会保障制度。当前,就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来说,存在着较大弊端,二元化特征十分明显,具体表现为:在农村地区,社会保障制度涵盖了两个部分,即社会救助和家庭保障相结合;与此不同的是,在城市地区,社会保险制度针对企业的劳动者,覆盖面较广,保障程度较大。而这种社会保障制度的不足之处在于:第一,农村地区获得的保障资金较少。政府为农村地区投入的社会保障基金并不充足,经费较少,不能将所有的农民纳入保障范围。第二,覆盖面较小,和农村地区比起来,城市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是农村地区的22倍。

收入分配制度。出于提高市场的活跃性,激发市场活动主体劳动热情的目的,政府根据当前中国的实际情况对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了调整。分配的基本准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从实施效果上看,这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具体来看,广大的农村居民并没有通过这些改革措施得到较多好处,系列政策的颁布和出台反而加大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分配差距,带来了众多的消极后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它促进了人们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热情,然而对效率的过度强调导致改革中出现了深层次问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剪刀差”的价格差制度对广大农民和农业地区都造成了严重的掠夺,结果是一部分农民收入被转移到城镇,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

市场机制和监管方面存在较大缺陷。当前中国的市场经济虽然已经基本建立,但它还存在较大不足,因为相关经验的缺乏,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众多弊端和疏漏,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并不配套,无法将当前市场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予以有效解决。从对市场经济的监督上看,监督力量不够,对众多的腐败和违法违规行为无法进行有效监督。偷税、走私的现象层出不穷,相关利益方获得了不少非规范的收入,这些非规范的收入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调整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城乡平衡发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当前中国城市和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调整二元经济结构,集中有限力量解决好“三农”问题,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最大程度地从政策层面缓解农民的生存压力,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资源,推动农村地区的快速发展。必须调整改变,打破城乡界限,使广大的农民不再受制于土地,最终建立一种自由开放、互通有无的科学体制,提高不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能力。

做好农村地区的教育工作,为农民增收创建长效机制。当前,中国必须集中精力、调动各项资源搞好教育工作,使中国的人口优势得到发挥。尤其是农村地区,教育比较落后,广大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高。对此,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努力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具体措施包括:首先,在教育方面投入更多的经费,使农村教育能够获得巨大的资金支持。就具体做法来说,地方政府要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贯彻落实好教育政策,增加对农村地区教育的经费投入,使教育经费保持持续的增长;为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设置单独的款项,保证其用于教育事业,不被挪用。其次,使各级财政对教育资金的承担比例更加明确,使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制度的操作和落实情况更加合理规范,提高监管和核查力度,避免产生地方政府将教育经费挪作他用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各种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成为筹集教育资金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努力做好宣传工作,吸收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促进教育的发展。最后,完善农村地区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城乡教育结构的合理性。要想促进农村和城镇地区教育的和谐发展,就必须要在全国范围内对教育结构进行大力调整,将教育事业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前者为后者服务。要做好农村地区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要使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三大教育更加平衡、协调。

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目前农村的社会保障还不健全,农民基本上依靠土地和子女养老。要采取措施改变农村地区的这种现状,使农民依靠社会保障体系养老。要建立覆盖城乡的养老、医疗、教育以及就业保障体系,逐步减少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差距。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金十分缺乏,所以要广泛引导农户的参与。另外,还要在农村地区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健全法律制度,让农村地区有法可依;依法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尤其在征地工作中要做好补偿工作,使农民的长远生活有保障。要不断完善农村低保、养老保险和医疗制度,政府要加大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补助标准。要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使农民工入城后也要享受城市居民的保障。国家要加大农民工保障力度,尽快制定相关政策来进行完善,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利益。

采取措施促进分配的公平。建设公平合理、透明科学的分配制度势在必行。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要保证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以及合理性。国家还要出台相关政策,履行政府责任来促进社会分配的公平。应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对农村地区教育以及文化、卫生等方面的财政投入。要进一步明确按生产要素的投入参与社会分配的制度,使各个要素在市场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另外,还要确立全新的农业和国家经济的关系,形成工业扶持农业,城市扶持农村的新局面,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①孙永强:《金融发展、城市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金融研究》,2012年第4期。

②钱忠好,牟燕:《土地市场化是否必然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基于中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的检验》,《管理世界》,2013年第2期。

责编/王坤娜 孙垚(见习) 美编/杨玲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