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论语》中叠词的模糊性

时间:2024-05-04

葛舒菲

美国控制论专家札德(L.A.Zadeh)在1965年提出了“fuzzy sets”(模糊集合)概念,这个概念一经产生便对语言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模糊语言学就是在运用模糊集合论研究模糊语言时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而叠词在中国的文學作品中一直颇受青睐,本文拟从《论语》的文本入手,以模糊性的视角观照《论语》中出现的叠词,以下试作具体分析。

一、叠词的词形划分

叠词,是指将音、形、义完全相同的汉字重叠使用而构成的词。《论语》一书中出现的叠词有28个凡37处,这一数据与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论语词典》略有出入。叠词的词形共分四种:

1. AA型。这一类型由两个单音节词素重叠而成。在《论语》中共出现10次。如:

①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10.5)[蹜蹜,脚步紧凑的样子。]

②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8.16)[悾悾,无能的样子。]

2. AAB型。这一类型是AA型加词尾B构成,在《论语》中出现最多,共23次。如:

①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8.19)[巍巍乎,高大的样子;荡荡乎,博大的样子。]

②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19.16)[堂堂乎,过于唱高调,别出一格而不合群的样子。]

3. ABB型。这一类型是构形重叠词BB对词素A的补充。在《论语》中仅有一次。即:

①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7.37)[坦荡荡,心地宽广而无所忧戚的样子。]

4. AABB型。这一类型是AA型构形重叠词的扩展。《论语》中出现3次。如:

①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13.28)[切切偲偲(2次),朋友间互相批评诚恳而严肃的样子。]

二、词性归属及其模糊性

《论语》中出现的这四种类型37处叠词,大多是描摹人、事、物的状态的,它们或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和行为动作,如:“蹜蹜”,脚步紧凑的样子;写人物的处世态度和性格,如:“堂堂乎”,过于唱高调,别出一格而不合群的样子;如“战战兢兢”,谨慎恐怕的样子。这些叠词,为修饰限定人、事、物服务,大多可以归入形容词这一类,译为“……的样子”、“……之貌”。但不可否认,还有少量副词的存在,王筠在《说文释例》卷五云:“凡重言皆形容之词”,这一说法太过了。如:

①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10.1)

②私觌,愉愉如也。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10.5)

其中“便便”是说话明白晓畅的意思,是修饰“言”的,“循循然”是有一定程序的、按步骤的,是修饰“善诱人”的,它们是作为状语来修饰中心语的,理应将二者划归为副词。

因为语言中的形容词,都是相对而产生的。因其词义相对,没有绝对的界限,大部分都是模糊的。如“蹜蹜”,频率多高才算脚步紧凑,紧与松之间,并无明确标准;到什么程度是“巍巍”,什么程度是“愉愉”,也无具体的数据来参照。

之所以出现众多的叠音模糊词,究其原因,一是表现模糊事物、模糊现象的需要。《论语》所描绘的人物肖像、脾气秉性、喜怒哀乐、精神气质,这些对象本身便具有模糊性;二是受思维局限性的制约,只能得出一个模糊的认识。伍铁平在《模糊语言学》中指出:“语言的模糊性反映的是人们思维的模糊性,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不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同样具有。”①因此,作为反映客观世界,表达思维结果的语言必然存在着模糊的语言形式,不能用“是”或“非”这样的二值判断。

三、叠词的模糊美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自文字到文章》中这样形容叠词的修辞功能:“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毛荣贵又进一步指出:“叠词不仅音美而且意美,意美就美在模糊,美在让读者心领神会却难以用逻辑分析,使之精确化。”②《论语》中叠词的使用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和联想的空间,更为《论语》平添了几分神韵。《君主来后他恭敬而心中不安的样子,徒步安详的样子;在家闲居时,他整齐而和乐舒展的样子;在本乡的地方上非常恭顺好像不能说话的样子;在宗庙、朝廷里,有话便明白晓畅地说出,只是说得很少的样子。叠词的这种模糊美,给我们带来的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表达效果。

注释:

①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11:150.

②毛荣贵.翻译美学[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11:252.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