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摘要:为促进贵州旅游翻译事业进一步发展,本文将变译理论运用于贵州黔东南旅游外宣翻译资料的研究,拟从跨文化交际和跨语言层面对由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贵州游》和黔Focus on Guizhou英汉对照本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首先,在明确指出跨文化旅游翻译应遵循英汉旅游文本各自特点的基础上,选取了四个典型翻译实例,运用变译理论中的增、减、编、述、缩、并、改等变通手段和技巧对贵州黔东南旅游跨文化翻译的英译方法和技巧进行了探究,旨在为促进贵州跨文化旅游翻译理论与实践注入新的活力,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从而使旅游译文更好地契合目的语读者的心理期待和文化视野,更好地实现跨文化旅游翻译的交际目的。
关键词:变译理论;贵州黔东南;跨文化旅游;英译研究
一、引言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境内风光绮丽、景色怡人、民风淳朴。少数民族热情好客,民族风情浓郁。此外这里还有许多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古迹胜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融合,钟鼓楼、风雨桥、吊脚楼、鳞次栉比的少数民族村寨以及保存完好的民风民俗使黔东南成为贵州省独具风情的旅游胜地之一,也为黔东南州旅游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近年来,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倡导下,贵州黔东南旅游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可是贵州旅游翻译的现状仍令人堪忧,无论是从旅游翻译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还有待于进一步推进。本文,拟从跨文化旅游翻译的视角,运用变译理论对贵州黔东南旅游翻译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旨在为探究跨文化旅游翻译,注入新的活力。
二、理论介绍—变译及变译理论
所谓变译即是相对于全译提出来的,其区分标准是保留原作内容与形式的完整程度。全译中的确有“变”,但那是微调,因为全译的出发点是极力减少内容的损失和宏观形式的变化(如体裁、结构等),其变化是微观的;而变译之变”是大调,是宏观的变化,是译者有意识地“根据特定条件下特定读者的特殊需求”改变原作的内容、形式乃至风格。[1]
变译理论的七种变通手段:
1)增指在原作基础上信息的增加。增加的方式可分为释、评、写三种。
2)减是总体上去掉原作中在译者看来读者所不需要的信息内容。减的目的在于以小见大,让 有用信息的价值充分展示出来。
3)编,即编辑,指将原作内容条理化、有序化使之更完美的行为。
4)述,即用译语将原文内容写下或说出,包括转述或定向复述。
5)缩,即压缩,是对原作内容的浓缩,用非常凝炼的译语将原作压缩,信息量由大变小,远小于原作,篇幅由长变短。
6)并,即合并,指根据需要将原作中同类或有先后逻辑关系的两个及以上的部分合并。
7)改,即改变,使原作发生明显的变化,改换内容或形式,包括改换、改编和改造等。
综上所述,“变译理论是从变译实践中概括出来的反映变译规律的科学原理和思想系统,它以变译为研究对象,研究变译过程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寻求总的适于一切变译方法的一般原理和方法论”。[2]本文正是基于上述理论,对贵州黔东南的跨文化旅游的文献即由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贵州游和黔Focus on Guizhou两个英汉对照本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三、译文分析
例一:舞阳河集长江三峡之雄和桂林漓江之秀[3]
译文:A River of Grace[4]
原文是“举棹身如天上游——畅游舞阳河风景名胜区”这一章节的其中一个小节的名称。从“集”、“三峡之雄”、“漓江之秀”的表达形式上看,彰显了汉语文笔夸张、语义丰富、表义传神、文笔优美的语言特点。旨在从主观上进行情感的渲染,强调客观融入主观,激发游客兴致。
译文将之翻译成“A River of Grace”,似乎并不忠实,而且语言也略显平淡。然而这恰恰是较好的遵循了英语旅游文本重写实,重客觀,语言朴实自然的特点。译文巧妙运用变译理论的减、缩、并等翻译手法,译实去虚,略去有夸张之嫌的美溢之词“集长江三峡之雄和桂林漓江之秀”,将原文的17个字仅用4个词表达和再现出来,语言精练,含蓄内敛。既符合英语标题言简意赅的表达形式,也契合了英语游客的文化心理取向,较好的把握了英汉之间的差异,不失为明智之举。
例二:飞云崖——“黔南第一洞天”[3]
译文:A Buddhist Sanctuary[4]
同是“举棹身如天上游——畅游舞阳河风景名胜区”这一章节中的一个小节的标题。原文中的“黔南第一洞天”这一句是中国旅游外宣文献中非常典型的汉语句。在中国的文化里人们很喜欢用“…第一”来突显产品的品质上乘,极具特色。在旅游景点的介绍中也不乏其例。采取这种夸张的表达方式旨在情感召唤,激发游客的旅游产品的兴趣。此外,也体现了汉语重虚化、重渲染的语言特点。事实上这个“第一”并非指第一,而是首屈一指的意思,是一种赞美之词。在向外国游客译介时,应当考虑到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的差异,英语语言、文化事实上有着重客观、重写实、重理性[7]的特点。因而译文弱化了“黔南第一洞天”这一主观渲染,采用变译论中的增、减、编、述译的策略,将“黔南第一”略去不译,而同时又增加了“A Buddhist Sanctuary”旨在从客观上描述飞云崖也是一个佛教圣地。作为标题这样简洁的翻译即是可以的。如果还能把“飞云崖”翻译出来,语意就更加完整了。因而笔者认为可以将上述标题改译成“Feiyun Cliff—A Buddhist Sanctuary”.
例三:舞阳河风景名胜区除因舞阳河的奇山秀水而名闻遐迩外,区内还有许多同样品味超群的风景胜地,有的已崭露头角,有的仍然“藏在深闺人未识”,保持着清丽脱俗的“处子之身”。[3]
译文:Apart from the areas statuesque mountains and clear waters,it also has many superb sights,some of which have yet to make their mark on the outside world.[4]endprint
原文长达80个汉字,而译文仅用了28个英文单词译出。原文中的“名闻遐迩”、“品味超群”、“崭露头角”、“清丽脱俗”等表达再次体现了“汉语连珠四字句词义丰富,文采斐然,连贯如珠的语言特点,而其语义往往重在气势和意蕴,所谓“虚”与“实”相生,情与景相融,意与境相偕[5]”。
英语表达则须“清晰、适切、自然、鲜明、生动,最忌逻辑混乱与文字堆砌。[5]” 与汉语喜用辞藻来加强文义,烘托氛围有所不同。因而译文采用变译手段,将原文中上述“名闻遐迩”、“ 崭露头角”、“ 清丽脱俗”四字格均省去不译。将原文中“‘藏在深闺人未识,保持着清丽脱俗的‘处子之身”这一具有“同意反复”的表达通过改、编、述译等变译手段改译为 “have yet to make their mark on the outside world.” 文字简洁凝炼,表意完整,避免了过多篇幅的螯述,符合英语行文用字的特点。
例四:两岸峡壁却是斧劈刀削般地硬朗,直插入水中,雄劲粗犷。水水山山刚柔相济混成的如此原始的窈窕美态,令人心旷神怡。[3]
译文:The water is incredibly clear.As the river flows along a curving course,its elegance is a striking contrast to the solid cliffs that plunge vertically into the water.[4]
原文“斧劈刀削”、“雄劲粗犷”、“刚柔相济”、“窈窕美态”、“心旷神怡”的描写将一色的四字词组依次排开,语意层层递进,连贯流畅,惟妙惟肖,体现了汉语长于铺叙,言辞华美的特点。其实质旨在描述山的苍劲,水的柔美,刚柔相济的一幅山水画卷。译文采用了变译手段,略去了原文中“斧劈刀削般”、“令人心旷神怡”的内容,通过增、编、述译的手段,打破原文句序,巧妙的运用英语的词句,将水的清澈,回环曲折,山势雄劲,刚柔相济的主要画面一一再现,祥略得当,重點突出。较客观的再现了水水山山刚柔相济的自然画面,朴素且不失生动。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进行跨文化旅游文献翻译时,应当考虑东西文化的差异,把握英汉语言各自的规律、文化特点以及行文的习惯和体例,注重译文的交际功能和可接受性。“英语有英语的文采;汉语有汉语的文采”,“英语的文采主要表现在盘根错节、欲罢不能的绵长句型;体现在那易如反掌、新意闪烁的词的转义” “以及那结构上的精妙搭配和有机组合,富有理性,严谨精密。而汉语的长处则在于框架简约,表意灵活,结构匀称和美,用字凝练含蓄,行文疏放空灵,人文色彩浓郁”,[5]因此,译者不应完全受制于原语文本“形式”和“形似”上的羁绊,而应着眼于译文接受效果,灵活巧妙地运用变译理论和方法,即增、减、编、述、缩、并、改等各种变通手段和技巧在变通中求其真、求其效、求其行,让译文能够为外国游客所接受和喜爱。
贵州民族风情各异,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有着许多民族特色和元素需要被宣传出去。因而,如何运用变译理论等相关翻译策略,去探索和推进贵州的跨文化旅游翻译是值得共同研究的课题。本文仅仅对贵州黔东南旅游部分英译文从变译理论的角度进行了研究,从实践中进一步论证了变译理论对更好的服务于跨文化旅游活动,更好的指导跨文化旅游翻译实践,提升跨文化翻译质量有着积极的理论指导作用。此外,“变译理论为跨文化旅游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为探究跨文化翻译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6]
参考文献:
[1]黄忠廉.变译理论研究类型考[J].外语学刊,2011(6).
[2]黄忠廉.变译的七中变通手段[J].外语学刊,2002(01):93-95.
[3]贵州游[M].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71-81.
[4]黔Focus on Guizhou[M].Hong Kong China Tourism Press,2005:71-81.
[5]贾文波.汉英时文翻译高级教程[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2(3):103-141.
[6]杨丹屏.变译理论关照下跨文化旅游英译研究——贵州青岩古镇旅游英译之管窥.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