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哈萨克语翻译发展机遇探析

时间:2024-05-04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为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而跨文化背景,使得语言的翻译成为了交流、沟通的基础。本文分析了“一带一路”宏伟战略带给哈薩克语翻译的机遇,种种机遇为哈萨克语翻译注入新鲜活力,哈萨克语翻译将有可能顺势形成专业体系,并为国内其他小语种、少数民族语言翻译作出示范。

关键词:“一带一路”;哈萨克语;翻译;机遇

一、引言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辐射范围广,已连接周边将近60多个国家,涉及语言至少65种,除去我们众所周知的英语、德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等外语外,还包括我国部分跨境民族使用的语言,如哈萨克语、蒙古语、朝鲜语等。哈萨克族作为跨境民族之一,在国内有着150万左右的人口,使用着与哈萨克斯坦的哈萨克族相同的哈萨克语。“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哈萨克语应用、哈萨克语翻译,扩大了使用范围,带来了无限机遇。

二、“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哈萨克语翻译发展机遇

(一)哈萨克斯坦现行语言政策提供的翻译舞台

哈萨克斯坦国内人口目前1700多万,由130多个民族构成,其中哈萨克族占66%,人数在1100万左右。由于历史原因,使得哈萨克斯坦国内俄语使用普及化。1991年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独立建国,语言政策根据国内语言受众者的情况,不断调整、细化。1993年《宪法》、1997年的《哈萨克斯坦语言法》、《2001年-2010年语言使用和发展国家纲要》[1]等相关国家法规都强调了哈萨克语为国家语言,俄语为族际语言的地位,指出掌握哈萨克语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国家总统应该能够自如使用哈萨克语。政府不断完善的语言政策,鼓励国民使用国语以及民族认同感的提高都在逐步提升哈萨克语作为国语的地位,使其逐渐实现了从“厨房用语”到渐渐被广大行业所接受并应用。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哈萨克语和俄语很有可能继续处于“双语并用”的地位,但哈萨克斯坦国内使用哈萨克语的哈萨克族和非哈萨克族人数的数量将大幅增加,全球哈萨克语学习者、使用者也将增多,在语言使用的保障下,哈萨克语翻译也将随之发展起来。

(二)政策对接刺激哈萨克语翻译专业的形成

在2013年9月,我国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首都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2014年,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宣布“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这项政策旨在推进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工业、能源等方面,以此来刺激经济,减少对石油出口的依赖,长远规划,力图将哈萨克斯坦打造成欧亚大陆交通运输网的要道。这与“一带一路”战略主旨相近,形成对接,两国合作又打开了新局面,合作势头更加猛烈。两个战略的对接,势必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为两国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在跨文化背景下,种种合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是沟通、交流,这样就需要大量熟练掌握汉语、哈萨克语的相关专业人才,无疑将刺激国内哈萨克语翻译专业的形成,让翻译专业系统化,根据市场需求,培养更多的复合型翻译人才,来填补翻译人才不足的缺口,两国翻译人才将双方面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发挥翻译作用,对促进政策转变为实际做出重要贡献。

(三)国家形象和外宣翻译的需要促使哈萨克语翻译专业化

“国之交在于民乡亲”,要想顺利的开展“一带一路”战略,民心相通绝对是首要因素之一。而民心相通过程中,国家形象与外宣翻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有助于外部公众对其加深了解,更易于被包容和接纳。而国家形象的塑造中,对外宣传则是沟通中外的桥梁。[2]对外宣传是对本国以外的受众通过媒体、网络、文化传播、国际会议、赛事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考虑到受众的语言习惯等方面,为更好的展开外宣,这就产生了外宣翻译的需要。

中国在全球范围推广的孔子学院,以语言为媒介,促进了与国际的交流,对塑造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据悉,从2007年建立第一所孔子学院至今,哈萨克斯坦目前已开办5所孔子学院,哈萨克斯坦的3所高校中也相继设立了汉语专业。同时,两国间也在不间断派遣留学生进行学习、交流。这种通过语言的学习、交流,来进行文化往来,加深彼此间的了解与信任,可以说语言的宣传起到了“人文先行,带动后续发展”的作用。在去年国内某一档节目中脱颖而出的哈萨克斯坦歌手迪玛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歌迷通过他的表演开始认识到哈萨克这个民族。

在未来更多方面的交往中,外宣翻译将成为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成为进一步实施、巩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手段。通过汉语、哈萨克语双向翻译,用不同的语言对不同的受众展示自己的国家文化、国家精神等方面,能消除两国人民之间的误解、偏见,更好的建立友谊,更顺利的开展合作。有了彼此的理解、信任与支持,民心相通,才能保证合作的持久与良性循环。在这一过程中,外宣翻译人才将作为信息传递的使者,扮演重要角色。这使得汉语、哈萨克语双向翻译人才的需求增加,对他们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需要大量的笔译、口译,尤其是口译中同声传译等专业人才。

三、总结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势必加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交流与合作,而交流与合作的基础是需要广泛使用到语言这个重要的工具。哈萨克斯坦境内近些年对国语哈萨克语的重视程度,以及我国一直重视对少数民族语言的翻译,都将为哈萨克语双向翻译提供保障。在接下来重要合作展开之际,哈萨克语双向翻译前景广阔:大量翻译工作岗位将被创造,涉及的行业方方面面,文化、政治、经济、医疗、保险、旅游等等。虽然翻译前景大好,但是优秀的翻译人才的缺乏也是不可忽视的。目前,国内虽已有中央民族大学、新疆大学、伊犁师范学院以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创建了哈萨克语专业,然而汉语、哈萨克语双向翻译却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目前这些高校的哈沙克语的学习培养,只是依靠单纯的翻译理论,让学生之间进行一些实践,更没有笔译、口译等方面的专业训练,学习的不够充分。因此,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响应战略号召,建立和完善哈萨克语翻译专业,培养双语翻译人才,同时合理利用留学生人才,最大程度发挥出国内哈萨克语的资源优势,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语言上的辅助。如果汉语、哈萨克语翻译学科体系形成,势必会给国内其他跨境少数民族语言的发展与学习做出示范,提供经验,从而更好的丰富我国语言文化体系,加强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

参考文献:

[1]张宏莉,赵荣.哈萨克斯坦的语言政策[J].世界民族,2006(3).

[2]卢小军.国家形象与外宣翻译策略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5.

作者简介:肯巴提·努尔兰别克,女,哈萨克族,中央民族大学哈萨克语言文学系201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汉-哈翻译方向。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