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塘报主要传播区域看明末清初时局变迁

时间:2024-05-04

任程

摘要:明清鼎革之际,政局动荡,许多士大夫知识分子纷纷拿起笔杆,记录重大信息,塘报作为明末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在士大夫的信息收集中占很大比重。本文选取明末遗臣冯梦龙作品中的关于塘报的记录,分析明清交替的关键年(1644年)塘报重要传播区域,探讨塘报传播的信息对这些区域的影响。

关键词:塘报;冯梦龙;传播区域

塘报作为传递军事信息的载体在明代新闻传播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明代的新闻信息传播形成了“一邸报二塘报” 的格局。明清交替之际,驿传系统废弛、政局不稳、各类事变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形下,塘报成为主要的信息传播载体,覆盖了当时时局变迁的几个关键区域。

一、勤王重地——北京城

甲申之年的三月十九日在明清鼎革之际的时间轴上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这日闯王李自成率兵逼都,攻占北京城,明思宗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冯梦龙的《甲申纪事》关于北京城的记录也可以此为坐标观察,并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三月十九日前、中、后。

三月十九日前,十二日李自成进攻昌平,昌平城中人人自危;十八日,李自成攻打到齐化门下,在通州城外排兵布阵。据《甲申纪事》摘录陈济生《再生纪略上》所载,陈济生感叹“炮声更近,如在隔墙,乃至贼兵无处不伏也”,此时,甲申国变的大幕已徐徐拉开。

三月十九日当天,李自成攻下北京城,城中人人自危,此时不少明朝旧臣早已南下。李自成在《大顺兵政府安民榜》中严肃军纪。此处可见于冯梦龙所著《甲申纪事》第六卷《燕都纪事》:“十五日,报居庸关破。唐通、杜之秩投降。抚臣何谦被执,死之。”在此,冯梦龙用十一个字表明了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何谦死封疆,一路无用,可恨!”

三月十九日后,到二十日午时,崇祯帝灵柩停于东华门,李自成政权要求明朝官员二十一日觐见,并在此后对明朝官员分批审问。

据《甲申纪事》中的记载,直至五月中旬,北京城内的政权实现三次易主,这几个月的信息,冯梦龙注意收集逃难者的口述和亲身经历,加以整理,并且注意京城传出的塘报对其他地区的传播活动,如:“(四月初八)次日,众大集军门,始述三月十九日事,出塘报于袖中,使众阅之。云:‘闯贼已入京城,百官从逆者甚众,伪官带本院者即至。诸生今日将效保定徐抚台故事,綑我出迎乎?抑念皇家厚恩,祖父世泽,大家勉励一守乎?言毕泪下,众亦多泣者。”这一段节选描写的是路军门聚众到城隍庙议事,从袖中掏出一份塘报,该塘报是从北京传出,传递的是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陷北京城的消息。这一段的摘录既体现了塘报的存在在明朝末年是一种重要的近乎主要的传递军事情报的载体,又详细描写了军队上官兵们看了塘报内容的反应,以及军门希望大家能够拼死守城的美好愿望,只可惜那时明朝运数几近散尽,没几日后“自是人心逾迫,私逃者不绝”。

二、后起之秀——辽东清朝政权

自从后金崛起到皇太极定都沈阳改国号为“清”后,明朝政权与大清始终是处于紧张对峙状态,塘报中关于辽东战事的记载和报道占了很大篇幅。

在冯梦龙的《甲申纪事》中,明代辽东战事是他所收集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是军事信息,那么必然离不开对塘报的收集。如《再生纪略上》所著:“二十日,闻吴师再破贼兵。”等。在对清朝的军事斗争记载中,冯梦龙带有很强的民族主义色彩,把清朝军队成为“虏”或“贼”,对清朝军队的描述带有很强的偏见。

三、南明政权的垂死挣扎——淮扬

在《甲申纪事》中,冯梦龙另专门收集了淮城、扬州和京口的专城纪事,这也得益于冯梦龙在明朝灭亡后皈依南明弘光朝廷的个人活动。

在弘光小朝廷建立后,冯梦龙一直是在苏州进行各种新闻活动,搜集实时动态信息。把搜集而来的信息结合京城原道而来的信息,按照地理位置从北到南的顺序,依次把淮城、扬州和京口的事件进行记录,提供了一条信息沟通的重要渠道。

冯梦龙对淮城的梳理包括了程源和陈济生南归的路线,经过对二人路线进一步分析,提出淮城一代为风水上乘之地,有龙兴之势前明诸臣聚集,进而传达了对希望复兴明朝统治的期许。然而,历史并非按照冯梦龙的意愿前行。弘光帝朱由崧酗酒好色,从不以国事为重,把国家大事一力交由马士英主管。弘光朝廷的命运最终以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十五日大臣赵之龙、钱谦益等投降,清军占领南京城而告终。

四、农民军进攻线路——山陕一带

对于明末农民起义军的记载,冯梦龙选取的不僅局限于李自成军队占领北京城这一部分,而是以一种全局性的眼光看待,把李自成的一路征战均有所记载。

本部分选取部分冯梦龙记载的与塘报有关的农民军进攻山陕一带的段落加以分析描述。按时间顺序来说,《再生纪略上》从崇祯十六年三月,李自成在襄阳招抚流亡的穷苦农民为起点展开叙述。在三月初七日这天,“下午,(塘报)报大同已破,贼兵一路不杀不动,以结人心。平买平卖,不许罢市。”“十五日,……是日报贼兵进居庸关,杜之秩、唐通俱降,进献弩饷。”

对于动摇明朝统治的进攻者,冯梦龙对待李自成起义军的态度与对待清朝军队的态度是相一致的,均表现出强烈的排斥,并且称其为“贼”,对投降起义军的明朝将领体现出敌对情绪。

参考文献:

[1](明)冯梦龙.甲申纪事[M].凤凰传媒出版社,2007:66-119.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