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李瑞清
摘要:眼睛看到了图像形成了如今的视觉艺术,本文将论述在图像文化的影响下视觉艺术是如何形成的,图像文化是形成视觉艺术的基础。
关键词:图像文化;视觉艺术;形象
现在的社会被图像文化所占领,应接不暇的广告,各具特色的海报,玲琅满目的商品中都被赋有设计感的图像所占据,我们从习以为常的视觉习惯逐渐提升为审美艺术的高度。在图像文化的影响之下视觉艺术逐渐形成。追溯到原始时代,人们最初都是采用图像交流,表达思想,如埃及的象形文字本身就屈从于一种修正主义的、反封闭的阐释(以18世纪的沃伯顿主教著称),这种阐释认为古代象征的符号都是透明的、普遍可读的,而时间的流逝将其神秘化了。最初的象形都是可读的,现在的文字都是由它而逐渐演变而来,现如今的小孩简笔画也是如此之简单,画一个太阳,很是形象,花草,小人,都将其形象简单化了,让小孩子一目了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现在的文字都变的面目全非,看不到一丝形象的影子,只是经过人们的教授,划出统一的标准,告知人们,这个字就是这么写,就是这么读,人们脑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标准,没有人知道这个文字是怎么演變而来的,它的最初原形是怎样的,它是怎么被创造出来的,时间冲散了真相。幸好还原真相的考古学家还存在,他们一步一步的揭开这些谜底,让我们能够追根溯源。本文将沿袭考古学家,理论研究者的踪迹,探讨图像文化下如何形成了视觉艺术。
如果将形象比作一个家族,那么我们可以建构起谱系,形象在周易中,最初的定义是显现,因为会显现才变为形,也是因为能看见,才显现出来,又因为显现出来,才让人们看到它的形。逐一推动,形成了现在的形象。形象又能被人们解读为相像,相似,类似。形象之下被支配的是图像,图像家族中分为图画,雕像与设计,普遍进入人们视觉系统的是图画,图画被人们运用于现在的广告,海报之中,雕像贯穿于人类历史之中,无论是具有纪念性历史性的任务雕像,还是充满当代气息的艺术雕像,它从未缺席,然而设计是在现代的社会才逐渐被人们熟知,发现,进入人们的视觉系统之内,玲琅满目的商品,是被设计所包围的成品,人们在品尝美食,欣赏物件的同时,设计也悄然加入其中,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审美体验,普通的物品除了具有普通的物质满足之外,还升华到了满足精神乃至灵魂层面,图像对于视觉艺术的形成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当然我们也不能避而不谈形象家族的其他成员,恰好,视觉也在形象家族之中,图像与视觉好像是一对双胞胎,它们相像的让人难以分辨,首先,图像被人们所观看,眼睛是视觉的桥梁,图像通过眼睛进入视觉系统,正是因为有了图像,人们的视觉系统才会启动,也正是因为有了视觉系统,图像才显现出非凡的意义,它们互生互在,不可分割,谁离开了谁,都只是孤独的个体,产生不了意义,而图像与视觉的组合,使得个体变得丰富多彩,产生众多的艺术审美感受,视觉不再是普通的物理意义了,由此上升到艺术的层面,形成视觉艺术,带给人们各种各样的审美体验,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以及物质生活,也正是因为如此,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摒弃了原始时期人们的单调乏味。也摒弃了原始时期的图腾崇拜,打破了神秘的色彩,通往精神心灵的享受,视觉又被分为镜像与投射,镜像是人们显而易见能够观看的图像,而投射则可以理解为是间接性的观看图像,例如,你站在一个镜子面前,图像被投射到镜子里,你从镜子里看到了它,你并不是用眼睛直接看到了它的存在。也可以这么理解,你所观看到的图像,是从别人口中复述而来的,通过别人的描述,你的脑中逐渐形成了这副图像,这副图像并不经过眼睛,而是直接进入人们的大脑中。形象的其他成员分别是感知,精神,词语。而这三位成员正是又视觉而衍生出来的附属品,人们通过视觉才能够感知到可见的形状,表像,图像通过视觉使得人们具有了思考的能力,逐渐形成一定的思想,通过视觉我们解读这副图像表达的思想,由此也生发出一定的幻想,对图像的记忆,我们可能在夜间梦见相关的图像,这就是由物质层面提升到了精神的层面,精神难以描述,精神直达一定的深度,我们需要用词语来表达与描述。由此可以看出图像文化是视觉艺术的基础,视觉艺术又能够衍生出更多的物质,图像文化是基础,那么视觉艺术就是源泉,生发出无限的可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与物质生活。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由传统的图像文化带来审美的视觉艺术,转向运用新媒体带来视听的艺术,新媒体后的艺术从一定层面上来说,也是视觉的艺术,只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继而得到了升华,以当代艺术展览为例,我们集中的聚集到图像的海洋,当代艺术展览带给人们的是视听的体验,除去视觉的冲击,听觉也被人们所启动,通过完美的视听体验,带给我们与众不同的视觉艺术。十一届上海双年展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其中震撼人心的作品《存在巨链-行星三部曲》被人们所熟知,因为其带来了震撼的视觉艺术感受,光,声,形,人们一一体验,维特根斯坦关于精神形象和语言形象的批判的力度在于展示一种新的方式来阅读经验主义认识论中的词、思、形象之间的关联。图画,文字,声音符号依次带给人们体验。
参考文献:
[1]巫鸿著.作品与展场 巫鸿论中国当代艺术[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5.12.
[2](美)Jonathan H.Turner,(美)Leonard Beeghley,(美)Charles H.Powers著.社会学理论的兴起(第5版)[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11.
[3](美)米歇尔著.图像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0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