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词语考释二则

时间:2024-05-04

王丽会

摘要:《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是唐五代时期广为流传的著名变文,也是研究唐五代时期语言的优质语料之一。本文运用排比归纳、文献互证等方法对变文中“芳拨”、“影响”二词提出了自己浅陋的观点,期望能对变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点新的考释意见。

关键词:目连变文;释义;“芳撥”;“影响”

自上世纪初敦煌藏经洞面世,敦煌文学就引起了国内外广大学者的关注。有关敦煌变文的研究更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各种关于敦煌变文的论著层出不穷,尤其是词语考释类及校注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蒋礼鸿的《敦煌变文字义通释》、项楚的《敦煌变文选注》以及黄征、张涌泉合著的《敦煌变文校注》。这三大主要变文总集中均收录了《目连缘起》、《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一卷并序》、《目连变文》三种版本的目连救母故事,其中,《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故事情节最为详实、曲折,语言叙述最为生动。尽管无数先辈学者已经做了许多考释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该变文中仍有一些值得再思考的地方。笔者在学习《选注》和《校注》的基础上阅读该变文时,对个别词语有不同的理解,如有考释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芳拨:“傍掇”之误,“依傍连接”之意

《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中有一段描写地狱之恐怖的文字:“其阿鼻地狱,且铁城高峻,莽荡连云,剑戟森林,刀枪重叠。剑树千寻以芳拨,针刺相楷;刀山万仞以横连,巉岩乱倒。猛火掣浚似云吼,跳踉满天;剑轮簇簇似星明,灰尘蓦地。”[1]其中“芳撥”一词含义费解。《敦煌变文选注》释曰“芳拨,俟再考。”《敦煌变文校注》给出释义“芳拨,疑即芳发,‘拨为‘发的增旁字。敦煌本《搜神记》王景伯条‘时太守死女闻琴声哀怨,起屍听之,来于景伯船外,发弄钗钏。‘发弄当作‘拨弄则是‘拨省旁作‘發,可以互参。此处以树喻刀剑,‘芳发指枝叶之生长发生,盖以喻刀剑之密集也。”[2]咋观似通,细思则欠妥。“剑树千寻以芳拨,针刺相楷;刀山万仞以横连,巉岩乱倒。”这句话上下俪偶,对仗工整,“剑树”与“刀山”相对照,“千寻”与“万仞”对应,按“芳拨”与“横连”意义也应相同或相近。后半句“刀山万仞以横连”是说刀山极其高耸而且相互横连在一起,“横连”与“刀山”之间并无比喻关系。那么,将“芳拨”释义为“芳发”,以枝叶的生长喻 “剑树”未免有牵强之疑。

袁宾在《<敦煌变文集>词语拾零》一文中提出“芳拨”应读为“旁魄”的观点。他指出“芳”与“旁”皆从方得声,“芳”“旁”同纽,“魄”“拨”均有并纽读法,故“芳拨”与“旁魄”系同一连绵词的不同书写形式。“旁魄”有“广大、宽大”的意义,则“芳拨”在此处应理解为“广大”义。“千寻”“万仞”皆言剑树、刀山之高,“芳拨”“横连”皆言其广。然仅依据同纽将“芳拨”与“旁魄”视为同一连绵词,且并无例子可以证明二词用法一样;又二者在字形上相差甚远,且“旁魄”与“横连”在文辞形式上不够对仗,故这种观点笔者仍觉不能够令人信服。

受袁先生考释思路的启发,及《新见敦煌变文写本序录》中提到的羽71号残卷“芳拨”作“傍掇”一语,本文认为,“芳拨”当为“傍掇”之误。考证如下:清代汉学家钱大昕提出“古无轻唇音”的汉语声母演变规律,且已经得到广大学者的普遍认同。轻唇音和重唇音的分化大致发生在唐到宋之间,唐五代时期并未完全分化,这一过渡时期,必然存在轻重唇音混读的情况。变文作为唐代说唱文学的底本,那么,“芳”与“傍”即可能由于抄卷人轻唇音重唇音不分而误记。目连变文“不烦恼林而诛灭,行普心于世界”中的“不”字在《晋魏随唐惨墨》所载《唐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变文残段》中作“弗”,可作为辅证。

“拨”之所以考释为“掇”,亦有依据。《广雅·释诂四》:“缀,连也。”《说文》:“缀,合箸也。从叕从糸。”《汉语大字典》中“掇”第十二个义项:通“缀”,表连接。《易·讼》:“自下讼上,患至掇也。”于省吾新证:“掇应读作缀,掇、缀並谐叕声,‘患至掇谓患大结也。”盖 “掇”字与“撥”的草书写法形近,故在流传过程中,“掇”误写为“撥”。“傍掇”义为“依傍连接”,以“傍掇”释“芳拨”则正与下文“横连”俪偶。“剑树高且相互依傍连接,犹如针刺相互摩擦;刀山高耸且相互横连于一起,像参差险峻的山岩杂乱地扑倒着。”如此解释,不仅对仗工整,文意也恰到好处。

二、影响:踪迹、踪由

尽管关于敦煌变文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但这座宝库仍然有许多可供开发和商榷的地方。笔者在阅读《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中的一段唱词“……青提夫人欲似有,影响不能全指的。……”时对“影响”一词有诸多疑虑。《敦煌变文选注》和《敦煌变文校注》同注释为“影响同‘影響,模糊,不确切。”《选注》又以《红楼梦》里的一句话“头里虽也听得些风声,到底影響,只不见宝钗过来,却也有些信真。”作为辅证。笔者认为,这里将“影响”释为“模糊,不确切”似乎欠妥。首先,这句话中“指的”一词释义为“确切,分明”且常在佛教典籍出现,则“不能全指的”即义为“不能确指,不清晰”。若将“影响”释为形容词“模糊”,则与句尾“不能全指的”文辞重复。其次,以《红楼梦》中的语言来作为变文中“影响”一词释义的辅证,二者语言时代不同,稍欠说服力。

这里“影响”一词应释义为“踪迹”。《汉语大词典》中列出了该词的十三个义项,其中就有“影子和回声,引申为踪迹。”这一义项。就变文而言,“青提夫人欲似有,影响不能全指的。”这句话的语境是:目连行到地狱中寻母,向夜叉王探听母亲下落,夜叉王对目连的回答之语。且前文也多次出现“追访踪由”、“访觅踪由”之语。结合上下文,“影响”释为“踪迹、踪由”更为恰当。

“影响”表“踪迹”义,在唐代典籍中多有用例。如韩愈《上宰相书》:“彼惟恐入山之不深,入林之不密,其影响昧昧,惟恐闻之于人也。”吴越僧《武肃》:“莫道胜缘无影响,须知嘉会有因缘。”有关佛教的文献中也不乏其例,如《宗镜录》:“尘劳外道,尽赴指呼,生死魔军,全消影响。现自在力,阐大威光,示真宝珠。”《佛说如幻三昧经》:“时舍利弗入三万三昧而为正受,察诸菩萨为何所在,都不能见亦不能知影响形象,其所瑞应为何等貌。”

三、结语

目连救母故事是敦煌变文当中版本最为复杂,数量最多的变文,其情节最完整、文学性最强的《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也有十多个系列的版本。在不断传抄的过程,文辞出现了大大小小的讹误变异,加上时代久远,文献未得到有效的保护,文字大量残缺,致使现代阅读困难。我们应当在认真学习和虚心接受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发扬勤思考、究本原的精神,大胆推测,谨慎考证,为敦煌变文的进一步研究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项楚.敦煌变文选注(增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黄征,张涌泉.敦煌变文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7.

[3]杨小平.敦煌变文疑难词语考释[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10,2.

[4]张涌泉.新见敦煌变文写本序录[J].文学遗产,2015,5.

[5]赵家栋,付义秦.《敦煌变文校注》识读语词散记[J].中国语文,2008,3.

[6]袁宾.《敦煌变文集》词语拾零[J].语文研究,1985,8.

[7]罗皓月.敦煌文献中的目连变文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5.

[8]张小艳.敦煌变文疑难词语考辨三则[J].中国语文,2011,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