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尘风漫卷

时间:2024-05-04

邢淑燕

读书这件好事情

平俗的尘世中,通向况味的好途径之一就是书籍。书中锦绣、梦里乾坤会在纸张上交汇和共通,从文字的内涵和气息出发,思绪进入无边的旅程。随心挑选各种书籍,就是随心地与各种各样的作者交谈。

去修鞋,修鞋屋干净整洁,鞋钉、鞋底样、修鞋的家什放置得井井有条,修鞋的人一脸温和地笑着,接过了鞋说了价钱,价格几乎就是别处的一半。鞋钉盒上放着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同他攀谈起来,原来他的孩子正在读初二,这是给儿子买来的书,他也随手拿来读读,越读越想读了,笑称自己现在是和儿子一起读书,读着读着心里以前想不开的事,都想得开了。

他是一个患小儿麻痹的残疾人,在社区的关照下,在居民楼里开了这家修鞋铺,孩子的母亲,几年前离开了他,他全部的希望就是孩子的成长。他说,孩子懂事又努力,现在的孩子拥有的东西太多,可是他的孩子从他这里得到的却太少。将鞋修好走出来,刚刚要到中午的时间,他说他要给孩子回家做饭了。

阳光下,他的身影一瘸一拐地透着倔强和执着,走在十字路口,一个光鲜的汽车在他身旁鸣着刺耳的声音。阳光漫洒下来,大街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一会儿的工夫,他就淹没在了人丛中。他心里埋下了对眼前景象的另一种解读,读书的快乐,像无偏无向的阳光,给他种上了心愿树和生机草。

又一次去他的修鞋店,给他带去了一些旧书。他说读书真是一件好事情,以前孩子遇到了什么事,就是知道气急地抱怨,谁叫你爸没能耐,谁叫你爸是个修鞋的了。现在好了,能和他讲很多事情、很多道理,儿子也变得热情开朗。他说他对儿子的要求不高,比他强就行。他低着头,忙着手里的活计,这样说的时候,边笑边露出了洁白的牙齿。

读书的确是一件好事情,认真读书的人,在书中沉湎,体会到其中的美妙,在作者创造的那个世界里,视野开阔,身心得到安抚和陶冶。歌哭笑闹、喜怒哀乐、旖旎山河、壮阔篇章,书籍能够带给人的启迪和感受实在太好。每一次读书就是偷学作者的才艺、作者的才思和美妙的字句,学下来,记下来,反复吟诵,与自己的想法结合,就是宝贵的财富。

从小就喜欢读书,可是那时能够获得的书太少,于是将仅有的书反复地看。借来了别人的书,怕弄上手印,将手紧张地洗了又洗,以期待书在还回去的时候整洁干净,可以再借下一回。

少年时,曾经因为席慕蓉的“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跟在同学的后面,一直期待着下半句,而同学吊我的胃口,就是不说。前几日与她聊天,还说,她到一家书店里逛,营业的人员问她买什么书,她随口说看看三毛的书。营业人员说,三毛最近好像没出什么新书。她说,不知道那些整天守着书的人都在干吗!我的心里也有一点唏嘘,毕竟现在的书太多,能出书的人也太多。

没有很多的藏书,到图书馆借书和看书,是生活中很重要很快乐的一件事。

读书开阔心胸,增长智慧,会使心灵找到居所,让心境平和,找到自然而然的快乐。如同那个修鞋人所说的,读书真是一件好事,从这件好事上体会到其中的妙处,和其他事情的感受截然不同。

安静的黑夜和灿烂的阳光之中,与书为伴,光明变得更长,细碎时光,慢慢成为了美好!

默守初心遇到更好的自己

这世间烟火浓烈、鲜衣怒马,谁能安守寂静,让一颗初心与草木风华交谈,心境经风雨霜露启迪,以纯净本色安享山河壮丽。在繁华都市和寂静乡村都以一样的心情去面对,面对不同的境遇、不同的面孔。天然本性,或许更能让人感受到纯正和质朴,在一袭净色中承载了心情的安宁。用一颗初心,不加纷扰和修饰,经由各种境遇绝不改变初衷,遇见的就是最好的自己。

心中有城,自会开满鲜花,岁月风情在此中停留和小住;心中有爱,自会情性俱佳,温暖阳光,在时间的流逝中起起落落、安静恬然;心中有路,自会一袭旖旎,美丽了山水的漫溯。心是一切的起始,万事万物的生发之中,阳光与心灵的交汇之处,心是风光和感受的集结之所。在所有的一呼一吸之间,生命的潤泽和色彩,思想的狂澜和漫卷,彰显了它们的丰富多彩,愿望的成长、感情的淋漓在天地之间纵横。

谁曾想:为什么我是我,为什么我会以这样的角色筑起了一座心的城池,为什么会以这样的身形和面孔附带了这样的责任,坐在辛苦的物语之中,坐在尘世生计的奔波里。无论面对了什么,一枚小小的感受,似乎并不能与强大的内心进行匹敌,宿命、承载,与生俱来的一切如影随形,曾经迷惑和迟疑,曾经想或许一切可能更好或者更坏,但是风华漫卷,最后所谓沧桑就是一些来去、就是一些得失、就是一些相遇和别离,就是时间和距离最具魔力的延展。

一颗初心,一个自己,才是世界,才是即使并不完美,但只能衷心拥抱的一个命题。朝暮和尘土,往事和今夕,都在转身之中流动,迟疑之中悄悄改变了本色。拥有一颗初心,遇见更好的自己,在所有来去之中,不惊不喜、不困不扰,若能如此,是万物的本真心声,是最好的表达。

风霜掩映、承转启合,一切都在变化之中,一切都会以我们感觉不到的速度奔走,全力追随最后只能迷失了自己,彷徨也是浪费了时间和表情,最初的相遇与最后的自己都是心灵的寄托,让一声叹息、一缕微笑更具魔力。

那年的小城已经不是我印象中的样子,那年的田园已经悄悄改变了面目,几年或者几十年,心情的变迁,或许比景物的变迁,更能让人有衍生的心绪。生命的起伏永远是壮丽山河、变迁时光中漂游的一个点。越是不受外物的侵扰,越能安静平和,越能在任何的变化中保持本真,以不变的执着应对万变。

用一颗初心,遇见更好的自己,遇到让自己更为满意的人生。

向生寻安

时光会带来一些东西,更会带走一些东西,让人不由自主地筛选,将其中的美好一遍遍地刷新。静静流淌不一定是它的本意,却是流逝的常态,更多人在这平静流逝之中向生而笑、向生寻安,落于尘土。

姥姥十五岁的时候,被姥爷以一头牛的代价换来,与姥爷孕育了六个儿女,共同度过了六十几年的岁月。姥姥的性格温和,从不大声地说话,从没有任何反驳姥爷的话语,而姥爷不多说话、脾气很大,我们都怕他,就会和姥姥很亲近。

姥姥勤俭、干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从不吃别人家的饭,即使帮助别人家干活,被极力挽留,也要回到家里去吃饭。姥姥将家里收拾得极其干净,即使在地里劳累了很久回来,也会立即让屋内窗明几净。少年时期对姥姥家的印象几乎可以用“高大堂皇”来形容,因为房屋的举架特别高,屋内粉刷得十分白,竟有一点“辉煌”的感觉。七八岁时,每当在姥姥家住了几日,流着眼泪说想家要回去的时候,姥姥总会说,“宽房大屋住着,好吃的这么多,又没有人和你争,家里黑黑的,又那么小,有什么可想的”。小又局促,还要听着争吵的声音,但还要回到那里,也许这又是我的秉性。

姥姥七十岁左右的时候得了肠胃炎,在牡市的一家医院住了一阵,那时我十几岁,在那儿照顾她。对去探望的人,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还想再活一些年”。之后,姥姥真的再活了很多年,包括后来的姥爷胃癌去世,她一个人孤单地生活了很多年,不去舅舅家,就在那个宽阔的屋子里,一日日地数着晨昏日落。姥爷在世的时候,看不出他们多有感情的样子,姥爷离世之后,她嘴里最常说的就是姥爷,后一些年,短短的几日里,就听到几十遍。

童年里,亲人的关爱,从姥姥那里获得最多。现在想想竟不记得与她最后一面的场景,平静地消失在日日的奔波里。有些以为有时间可以再去看的人,有些以为有时间可以再去做的事,最后,永远地失去了能够再去看、再去做的机会。姥姥一生辛劳,一生平和地微笑,一直以為她会像村边的柳树,而她却像田野里秋天的谷物,冬天来临之前岁月的收割中,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山川里的田野和那个宽大的房子就是姥姥的领地,在那里姥姥统帅了空气和呼吸,支配着她辛勤的劳作,抚养了她的六个儿女。姥姥不识字,她那个年代很多像她一样的人,都不识字,不懂得用文字抒发情绪,不懂得情商和智商,但是一生恬然、不疾不徐,笑对时光和来去。生活中的艰辛和动荡一定有过,疼痛和怜惜一定有过,可是我看到的一直都是温暖的笑容。

向内寻找,向生寻安,姥姥没有这样说,但是她做得好!

(选自绥芬河《远东文学》2016年第4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