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几个人,几本书

时间:2024-05-04

陈忠实的《白鹿原》

《白鹿原》这本书,从高中学画画开始接触,到今天才算是完整地看完。记得那时听的是说书,当一本书可以以说书的形式呈现,给你以描绘性的语言,在你的面前展开一幅动人的画卷。这时候你就可以随着作者的思路,去往那些他想让你看到的地方。

我没有写过作品,所以对于能写出几十万字的作者都很敬佩,特别是听老师说,他见过陈忠实,当时的他已经很清瘦了.也怪不得,2016年4月29日陈忠实先生去世,而在同年的5月25日杨绛先生去世,当时才发现,原来生活中有很多优秀的人,当他们走的时候,才明白自己错过了什么。我没有看过很多书,看过莫言的一篇演讲,他说他也没读过多少书,我居然信了,真的以为是这样。后来看到一本分析莫言作品的书,才发现他读过很多书,只是他还是觉得不多。后来终于明白,这个世界上确实有天才,可是天才如果不努力,也就只是和我们普通人一样了。后来我问朋友怎样才能写出东西来,他回答说,你知道季羡林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吗,“水喝多了,尿自然就有了”,话糙理不糙,所以说,还是要多看书。

后来知道陈忠实出生在白鹿原,他花了六年时间写出了《白鹿原》。我觉得他能写出《白鹿原》,是有很多原因的,我看过电影《白鹿原》,发现它远远没有表达出原著的精彩,电影主要从田小娥入手,那个长得很美的女人。当然在书中田小娥被人唾弃,关于她有很多难以启齿的丑闻。但是在看书的过程,我发现在小娥死后,那个被人唾弃的人还是让黑娃和孝文伤心。我问朋友这两个人还是喜欢田小娥吧。他说是吧,田小娥就是那种让人见了就很喜欢的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是可恨之人也必有可怜之处。她的一生除了那两个男人,怕是也没有人再惦记着她了吧。出生在这样一个时代的一个漂亮女人,可能她的命运,就在被压迫中形成了吧。当时代在变迁时,最可怜可悲的就是那些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女人,我相信田小娥应该不是自愿嫁给那个武举人的,这是封建制度下的悲哀。

今天又将电影《白鹿原》看一遍,又是一种感受。看过原著再看电影都会发现,电影将配角田小娥当成主角演。导演自己也明白,一部电影中,不可能将整本书呈现,但是总感觉还是挺遗憾。看采访视频时在想,陈忠实是否满意拍成的电影,至少电影给书《白鹿原》做了一个极大的宣传。至少在生前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拍成电影也是一件高兴的事。

说说鹿三这个人吧,当小娥被杀害后,我怎么也想不到居然是这个平时老实的人做下的,书中描写鹿三在瘟疫中被小娥鬼上身,说她一生没有做过什么坏事,没想着谋害谁,没偷没抢为什么他大要杀她?说起小娥勾引的这些人,我想她是爱黑娃的。为了救黑娃,她跟鹿子霖上床,其实她心里没有那么恶毒,她也没有那么聪明。被鹿子霖教唆着去勾引孝文,她为了报复白嘉轩不让她进祠堂的羞辱,可是在死之前她都没有告诉孝文这件事。当她和孝文的事被揭发,看到孝文被父亲那样鞭打,她开始心疼,心疼这个心眼实的男人。这个女人打心底还是善良的,只是命运吧。记得,白嘉轩对鹿三说的,田小娥就是个烂货,但是能被她招去的人,也不是什么好人。想到朋友那句,田小娥确实是那种让男人见了会喜欢的女人,也正是她的漂亮脸蛋,为她招来了祸害。

小娥的父亲是一个读书先生,但她却不是一个大家闺秀的样子。她吸大烟,和她在一起的黑娃最后成了土匪。在小娥死后,黑娃又娶了一个妻子,也是出生于读书家庭,但是她对黑娃的影响是会完全积极的,她让黑娃这个粗鲁的人,成了爱读书的有修养的文人。我想,这可能是作者故意这样安排的吧。有时候我们说,家庭对个人影响很深,有时候确实是这样,但有些事也是看个人造化的,后来你会发现,你是谁,你就会遇见谁。

看书时在想鹿三这个人物设置在书中的意义。他是个老实的农民,他是白嘉轩家至死效忠的长工。白嘉轩不管在之前鹿三精神头好的时候,还是在后来因为被鬼附身后,精神日益消退时,都严肃警告家里后人,要把三哥当自己家人一样对待。在孝文娶媳妇时,还要把三哥叫来,告诉儿媳妇,三哥是家里人。鹿三是很讲义气的一个人,对于白家他是倾力付出。而正是白嘉轩对于鹿三的好,证明了白嘉轩的为人。记得鹿三死后,书中写到白鹿原上最好的一个长工去世了。现在的白嘉轩已经没了妻子,现在连义气的朋友也离他而去。人最好最坏的时候都是活在孤独里的。

鹿子霖这个人挺真实,在一本好书中必有这样的人,给正面人物使绊子的人。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在他坐牢时妻子为救他卖地卖房,在坐了两年牢被放出来后,你以为他会看破世事,其实不然,他开始几天收敛,后来还是露出本性,我无法理解当他白发人送黑发人儿子兆海时,他就应该明白其实人在才是最重要的。还有那个朱先生,朱先生无疑是本书中最博学的了,他应该活得最明白吧。朱先生死后,作者说,“白鹿原最好的一个先生谢世了……世上再也出不了这样好的先生了!”是啊,大家最终都会归于尘土,未知的事太多,总有一天会解决。只是现在的你我想到,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生活在这个世上,后来归于何处,真是太悲哀,太悲哀。所以杨绛说的那句,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想说的还有很多,就到这吧。

我喜欢的萧红

直到高中,我才知道萧红这个作家的存在。因为看过一句话,大意是张爱玲说可以与她相提并论的女作家,只有萧红。当时,在看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好吧我承认,小学时同学就在看这书了,所以有一天,我想应该补补了。我们都知道张爱玲骨子里就有一种清高,所以她认同的作家我非常好奇。虽然现在我不确定张爱玲是否这样说过,但这确实让我知道了萧红。不过这也说明现在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萧红确实没有张爱玲那样有名气。

我的学校就在她的出生地,哈尔滨呼兰区,所以我怎么也要去参观一下她的故居。后来,有个社团招募学生去萧红纪念馆当志愿者,这真是上帝给我的机会。后来去了,说不出来的好心情,记得那天天特别蓝。

作为志愿者,我站在萧红故居的门口,参观是免费的,但要出示证件。可以说这个检查是没有意义的,仅看一下没用。从早上开始,陆续有人进去参观,有人出门没带证件,因为出来溜达,看见这个地方想进去看看,没有办法,有规定不能进去。又遇到几位老人,说是前几年有认识的老头儿在这看着,想进随便进。现在还要证,他想进去,没带证,还是没让进。挺遗憾的,来的人有学生,有老人,有在这生活很多年的邻居。

因为从来到这儿我就一直站在门口,几次向里面张望,特别想进去。后来换班了,我有个机会溜进去看看了,心里特别欣喜。后来在里面遇到和我一块站岗的女孩,她带着一位老人和一个怀孕的女人,她说老人从挺远的地方来,但没带证。女孩很善良,自己带他们进去。老人边走边介绍,这里充满了她很多回忆,她知道很多,后来女孩说,老人跟导游一样说了很多这里的事。

进去后望这儿望那儿,第一次亲眼见到东北大炕,里面的家具也是简单的,房子也不少,有主人的,佣人的。中间听游客说,这儿的地被政府征用了很多,以前老大了,我能感觉到他们语气中的无奈。

后来,来了个老人,他跟我们几个志愿者聊起来了。关于这个故居。

一直都愿意和老人聊天。就像看书,你要看上了年纪的人写的,和他们聊天更是让人收获很多。学校有个修鞋的老人,有一次需要用到针线,找到他,聊了两个多小时。后来,他说我身上有种很亲切的气质,这是我听过的最美的夸奖了。他说,很多你以为很简单的事情,在别人眼里可不这样。我们探讨了宗教,他说他相信上帝的存在,可他是信佛的。他还说了在他眼里什么是人生。我每天话不多,遇不到愿意和我这样聊天的人。那天真的很值。

进一步了解萧红是在汤唯的电影《黄金时代》,杨澜访谈录,采访了汤唯和冯绍峰这两个主演。不知道这部电影看的人多不多,可以算是文艺片,他俩说这片子可能没多少人看,票房不高,但是他们愿意为此努力,演好,看十年后会有人欣赏不。汤唯饰演萧红,她说她将萧红写的书,脑子里放空去抄写,想体会作家的心境。不得不承认,汤唯演活了萧红。至少看完,我眼里的萧红是个敢爱敢恨的女人,很羡慕她,我自己没有这样的勇气。她与萧军的爱情,让这个女人更有女人味,只是我很不理解她将生下的孩子送走到底是怎样的心境?她不痛吗?从这可以看出没有谁的心灵是完整的。后来她写了《弃儿》,可以读出什么吧。从这里可以看出她是很自我的,正因为她从小没有受到多少关爱一样,她的心是冰凉的,亲情随着这些的流失,不会在了。所以说人心里的爱是可增可减的,看你遇到谁,你给了别人什么,谁给了你什么。

这真是个命运坎坷的女人,还好她用笔,表达了她的绝望,后来有人看了她的书会有共鸣的。孤独将人吞噬,剩下一具行尸走肉。我想看过她大部分写的书,会再去纪念馆看看,会有更多滋味吧。

《平凡的世界》

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扬扬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平凡的世界》就这样开始了,很喜欢开头的这一段描写。这本书对我的意义很大。看到白岩松说,新华字典应该对他影响挺大的,因为这让他识字,后来读很多书。对他来说,书在他人生任何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没有最好的,只是在你某个阶段给你不一样的感悟。现在我也相信他说的,只是《平凡的世界》对于现阶段的我,就像一个无声的朋友,知道他在,心里很踏实,让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人跟我一样孤单,那我就有朋友了。

以前我说我心里有一个孙少平,是的,现在还是有的。我相信我心里永远不会忘记。书挺厚,有三部,我还是看得很快,还是在高中课堂上偷着看的。自从上了高中,语文课基本没听过,学不到什么东西。所以那时候在下面偷偷传阅《意林》《读者》,看小说的同学也多。作为文科生,我们都喜欢看小说,互相之间也会推荐,但这本书要感谢初中同学的推荐。

这书应该花了路遥很长时间,是可以代表他的一部长篇小说,后来又看了他的《人生》,感觉完全比不上《平凡的世界》。究竟何为平凡,说来任何人都是平凡的,不管你有怎样的地位,过着怎样的生活,你都有七情六欲,你终究是个人。我们在宇宙的历史长河中,扮演的其实是再小不过的角色了,渺小得不值一提,所以你的世界并不是需要你来掌管。所以在那个时期,孙少平心里是有些脆弱的,他每天饿着。他说只有在看书时,才能忘却痛苦,才是快乐的,或者说那时候,他才觉得自己是个人。

这部小说将人物的内心刻画得很深入,路遥想体现的是在那个大时代下,农民的生活。如果你想体现悲伤,如果你想有希望,这事体现在农民身上再合适不过。我们一直以农为本,可是历史事实证明农民过得并不好,不然不会有陈胜、吴广起义,不会让朱元璋这个叫花子当上皇帝,所以不能小瞧人民的力量。在孙少平时期,千千万万个农民代表了那个时期千千万万个平凡的世界。

看完这书,只是对孙少平有特别的情感,他在我眼里是个不一样的男人。这小说没有结尾,我想孙少平活在很多人心中吧。当然每个人看书都有不同的感受。突然想到孙少平、孙少安两兄弟,称为平安,可是他们深爱的女人却都死了,真是有些讽刺吧。即使少安挣扎着,可是他信命,他娶了秀莲,后来证明这应该是最合适的选择。少平与晓霞的精神恋爱,也让人羡慕,即使后来她去世了,这种回忆,将永远印在他的世界里。

我就没有勇气看第二遍。所以这书与我已经隔了两年了,印象最深的是少平追求自由,想为自己活着。还有他深入骨髓的孤独。我知道他是孤独的,可是还有晓霞的爱,让他对以后的生活充满希望。后来晓霞去世,又将他置于孤独的深渊,不会再遇到哪个女人,像她那样了,他们在最美的年华相爱。记得后来晓霞的父亲看到晓霞的遗物,她的日记。他感谢少平,是他让他心爱的女儿在死前能体验到爱人和被爱的滋味。这时我突然意识到他也是孤独的。

我记性很不好,也从来没想过这书的意义,今天写的时候,竟发现有太多想说的,那么多细节涌出来,写不完的。后来这书拍成了电视剧,我完整地看完了,电视剧是远比不上书的,不能给人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就像《白鹿原》的田小娥,她的美,是让人有想象的,当张雨绮扮演时,就把人物局限了。我心里的孙少平,不知道他长什么样,有一天,我会遇到他吗?

责任编辑 韦健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