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需要与爱的发生

时间:2024-05-04

胡谍

提  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的几信层次由低到高依次递进,低层次的需要没满足之前高导次的需要不会产生,在考察了向年龄段个体的需要之后,本文认为各年龄段个体的通常突出一种需要,而其他几个层次的需要也同时在这种需要中隐型地存在。

关键词:隐型存在;爱;发生

一、需要层次理论的深度思考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之后才会产生高一级层次的需要。我认为:不仅高层次的需要包含了低层次的需要,而且每一层次的需要也包含了其余四个层次的需要,只不过其中一个层次的需要在当下处于主要地位,其余四个层次的需要处于不同程度的次要地位。哪一个层次的需要处于主要地位,哪些层次的需要依次处于哪个次要地位,取决于人生处于哪个阶段及当下处于何种情境。也就是说,年龄段和当下所处的具体情境,决定了个体当下五个层次需要的程度。一般说来,婴儿阶段生存的需要、幼儿阶段安全的需要、青少年阶段爱和归属的需要、成年后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居主要地位。就情境而言,无助和贫穷情境中生存的需要、危险情境中安全的需要、孤独和被忽视情境中爱和归属的需要、被否定和被漠视情境中尊重的需要、有能力情境中自我实现的需要就分别居于主要地位。但我们发现,婴儿并非没有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甚至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并非完全没有,而是隐形地存在。也就是说,低层次的需要其实也隐含着高层次的需要;至于高层次的需要包含了低层次的需要,更是不争的事实。就情境而言也是如此,在此情境中居于主要地位的是一种需要,但其他几中需要也隐形地存在着。

结论:五个层次的需要中的每一个层次需要,分别又包含了其余四个层次需要,只不过是需要的程度或比例不同,越往上,上级层次需要程度越高、比例越大。可将每一个层次需要所包含的其余四个层次需要的程度和比例排列如下(由下而上排列):

1、处于生存需要时:

5)自我实现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3)爱和归属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1)生存的需要

2、处于安全需要时:

4)自我实现的需要3)尊重的需要2)爱和归属的需要1)安全的需要5)生存的需要

3、处于爱和归属需要时:

3)自我实现的需要2)尊重的需要1)爱和归属的需要4)安全的需要5)生存的需要

4、处于尊重需要时:

2)自我实现的需要1)尊重的需要3)爱和归属的需要4)安全的需要3)生存的需要

5、处于自我实现需要时:

1)自我实现的需要2)尊重的需要3)爱和归属的需要4)安全的需要5)生存的需要

二、爱心与需要的关系

从爱的对象来看,有爱自己与爱他人的区别。爱他人已涉及道德,越利他,道德的境界越高。从发生学来看,爱的发生与需要有关。人的需要按大类可分为物质需要到社会需要,生存的需要与物质相关,以满足自己为核心;安全的需要与物质和社会都相关,也以满足自已为核心;而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主要与社会需要相关,并且更重要的是这些需要的满足虽以自己为最终目的,但须通过满足他人才能实现。也就是说,个体要赢得归属、尊重和实现自我,都要经由利他(即以自己的付出去满足他人的需要),因为一个自私的人是不会获得这一切的。所以说,人的五个层次的需要是由自利向利他发展,由“私”向“公”发展的。需要必然通过关注来实现,需要程度表现为关注程度。人在关注时必然然诉诸情绪情感,正面的情绪情感不仅让人愉悦而且可以使动机和动力更加稳定而持久。爱是一种高级的正面的情感,由爱而驱动的关注最强烈最持久。所以,爱是实现需要的最好的动机和动力,也是实现需要的最佳途径。

也就是说,爱产生于需要,需要是由低级层次向高级层次发展的,爱的发生也是由低级层次向高级层次发展的。据此,我们对应需要的五个层次,把各层次爱的顺序列位如下:

需要内容   需要的发生顺序  爱的对象    爱的发生顺序

自我实现             5                        世界                  5

尊重                  4                        國家                  4

爱和归属             3          亲友(邻居、同事)    3

安全                  2                        家人                  2

生存                  1                        自己                  1

以上需要与爱的对应只是大致对应而非精确对应,同时,像高层次的需要包含了低层次需要一样,高层次的爱也包含了低层次的爱。只有爱自己,才有生存下去的动机,在此动机支配下去摄取物质保证个体的生命存在。爱家人则能得到家人的关怀和呵护,获得安全。爱家人、亲友(邻居、同事),则能获得不同圈子的认同从而实现归属。爱家人、亲友(邻居、同事)、国家,则能获得尊重。爱家人、亲友(邻居、同事)、国家,世界,则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

结论:对应于需要的发生,爱的发生顺序是爱自己——爱家人——爱亲友(邻居、同事)——爱国家——爱世界。

如果违背这个规律,混乱这个顺序,则可能导致虚伪。因为一个人放弃最需要最迫切的爱自己、爱家人而去爱国家、爱世界,则与自己的需要不符,与自己的认知和经验不符。迫使一个去接受与自己认知不符的观念,这些观念就不能被内化,成为异己的他者,形成社会道德与自己需要(自我感知)两层皮,一则可能让个体感到矛盾、焦虑;二则可能导致一个人的伪道德(即装出来的道德或被强加的道德)。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