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群诗阅读

时间:2024-05-04

舒兰兰

一、耳濡目染引送别

师:同学们,今天舒老师带来了一首曲子,请同学们细细聆听,看看能不能认出是哪首曲子。下面老师开始放了,来,闭上眼睛。

1.欣赏《送别》。

师:听出来了吗?这首曲子叫?

预设 生:这是《送别》,我们学过的。

师:你的耳朵真会听,伴奏都被你听出来了,对!这就是很有名的一首歌,名字叫《送别》,下面我们来欣赏下曲子的歌词,这是由100年前音乐家李叔同所写,请大家轻声读读,并想想歌词没有一处说“送别”,那此歌为何叫“送别”?开始吧

2.欣赏《送别》的歌词,存疑惑。

生:合适,因为诗里有一些能够代表送别的景物,比如“亭”“柳”等。

师:孩子,这种借助景物来表达情感的方式,咱们把它叫做借景抒情

二、温故旧知话送别

师:古诗当中还有不少借景抒情的诗呢,你看,这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两首

1.出示最近学过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三年级学的《赠汪伦》。

师:还记得我们是怎么学习这两首古诗的吗?

生: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相机板书: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

师:下面老师要检测下你们的记忆力了,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回顾旧知,用上黑板上的古诗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试着完成的表格填写,开始吧

三、读诗知新解送别

师:今天我们即将学习的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请同学们带上学习古诗的方法,一起走进今天的古诗课堂(板书:送元二使安西)

1.知诗人。

师:说说你对诗人的理解

生1:王维,唐代人,人称诗佛。

生2: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解诗题。

师:你知道的可真多,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1:这是一首送别诗

预设2:王维送元二

预设3:元二要去安西

3.读诗文。

师:简单的读题,同学们就已经知道主人翁的信息了,接下来,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这首诗,读准字音,看看你还知道了什么。

4.明诗意。

师:几遍下来,同学们似乎都对古诗有自己的见解了,是啊,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古诗,毕竟是古人写的,读诗文,还只是初步领略了古诗的魅力,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这首诗到底讲了些什么,也就是学习古诗的第三步:明诗意

(1)下面就请利用书中的注释,手中的工具书自学,想想每句诗讲了什么?

(2)師:谁来和我们交流一下,你读懂了些什么?

预设1:第一句:渭城早晨的细雨,湿润了路上轻微的浮尘,

客舍旁边一片青翠,嫩柳色绿清新。

预设2:第二句:劝您再喝完一杯酒,向西出了阳关,再也没有老朋友了

5.悟诗情。

师:多情自古伤离别,王维在渭城看到了这样的景象,(出示画面)

(1)请看屏幕。师:你是从诗中的哪样特有景象,感受到了作者的依依不舍之情?(完成第三行表格,小组内填写表格)

师:我们交流一下

(2)诗人为什么写柳呢?

预设1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柳”与“留”谐音。

(3)这仅仅是在写景吗?不,这是诗人在借助景物抒发情感,也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借景抒情。接下来请同学们试着读读,读出景中的情。学生练读,展示,师指导。

(4)想象表达:多美的景啊,多深的情啊!在这伤感别离的时刻,千言万语化作这一杯送别的酒,让我们化作诗人,让我们一起端起酒杯对好朋友元二说:劝君——(生接读)

四、对比参读悟送别

1.同样都是送别诗,《赠汪伦》是以歌相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以目相送,那么《送元二使安西》是用什么方式送的?【预设:以酒相送】

前两首诗分别抓住了踏歌声,桃花潭水、烟花、孤帆、长江这些景象,表达了送别之情。这首诗抓住了什么景物来表达了情感?【预设:抓住了朝雨、客舍、垂柳】

2.回顾:这些送别诗有哪些不同点?又有哪些相同点?(可以看表格)

【预设:不同点:送别的对象、方式、所抓景象都不同。相同点:都抓住景象来表达情感;送别时的真情相同。】

3.我们就把诗人送别友人时这一份依依不舍之情读出来。(课件出示诗歌)

师做相应指导:《送元二使安西》低沉忧伤《赠汪伦》轻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舒缓(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

4.小结:

古代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见难,以送行饯别表达深厚的情谊便成为一种习俗,送别也因此成为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诗人们在送别时,虽然送别的方式不同,所抓的景象不同,但诗歌所传递的情感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与“送别”相关的诗或词,进一步学习。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