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付丽
摘 要:对于古诗词的教学而言,吟诵可以说是核心,也是实现我国文化精神传承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掘,也强化对于学生的引导。吟诵是感受作者意图,领悟诗中情境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笔者以“小学生高段的古诗词吟诵”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与分析,提出建议与对策,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高段;古诗词吟诵
一、根据曲调,由声入境
吟诵区别于朗诵的主要之处就在于:吟诵是有曲调的。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第一步就应该明确吟诵的曲调。教师在教学时先要作吟诵示范,一句一句地教给学生带基本调子的吟诵,直到学生能够独立吟出模仿的调子来。这样一来,先是第一时间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通过声音的感染力,把学生带入了古诗词的意境中去。
吟诵虽有曲调,但不同于唱歌,因为吟诵的曲调是不固定的。也就是说,同一首诗可以用不同的曲调来吟诵。现有传统吟诵、现代吟诵、自成曲调三种方式。
在学习吟诵的最初阶段,我们可以先模仿现有的吟诵曲调。在模仿的过程中,再渐渐感受其中的情感、发掘其中的规律:比如,回环往复——吟诵的曲调大都比较简单,每句都是同一个调,句句如此,回环往复;再比如,依字行腔——根据诗句中每个字的读音的高低起伏来拉长声腔,以此来形成简单的曲调。吟诵得多了,自然就会感受到其中的规律。
在学生基本掌握吟诵的曲调之后,应要引导学生通过声音走进作品的意境、走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老师应带领学生一起展开想象,一边吟诵,一边引导学生去想象诗词中所描绘的画面,去想象作者当年创作诗歌时的情景。
二、字正腔圆,感受韵味
在小学阶段,要保证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还是要从基础抓起。先吟准字音、吐字清晰,做到所谓的“字正”,再通过拖音,使声腔饱满,做到所谓的“腔圆”,字正腔圆是对吟诵的基本要求,以此来感受诗歌的韵味。教学将分为以下两个步骤:
小学阶段,对字词的掌握属于重点教学内容。在用吟诵教古诗时,教师以普通话吟诵为主,带领学生吟准字音,使学生通过吟诵,掌握整首诗的字词发音。在吟准字音的基础上,还要做到吐字清晰、字正腔圆。汉字的音节是优美的,能够准确清晰饱满地读出来,展现腔调的圆润,给人以美的感受。
另外一点就是要运用腔音,感受韵味。中国古典诗词,除了节奏鲜明之外,还要押韵。押韵不仅使古诗词读起来整齐、好听,还可以使古诗词充满风韵。古诗词的韵味体现在韵尾发音时可以引起鼻腔和胸腔的共鸣,让人有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在吟诵时,通过对韵尾拖腔的处理,可使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韵味、体会到诗人在创作时的情感,余音袅袅,回味无穷。
还有一点就是要根据节奏,培养语感。在诗歌中,节奏能显示语言的顿挫。节奏的停顿、延长等能够表达不同的语义,语气的急剧、舒缓又能表达不同的感情。吟诵的“诵”字,本来就是指有节奏地读,可见在吟诵时必须掌握好節奏的规律。在吟诵时,把握住不同的节奏规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体会诗句的情感,也能逐渐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增强学生对诗句语言的感受力。
汉语的音节本身由于声母、韵母和声调的不同,就有长短、高低、轻重、急徐等不同的节奏;其次,古典诗词作为体现汉语节奏美的典型,也会因语义的群集、情感的波动等产生不一样的停顿,凸显出抑扬顿挫的节奏。因此,在教学生吟诵时,主要需掌握每个字词音节的节奏和每一句诗句停顿的节奏。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其中“平”为平声调,“上、去、入”为仄声调。现代汉语则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小学阶段称一声、二声、三声、四声),把古代汉语中的“入声”,归到了“去声”当中。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简言之,平声平缓而悠长,仄声猛烈而急促。这就是几位吟诵大家们所提出的“平长仄短”的规律。
平仄与声调有关,与韵无关。现在是“平上去入”四声,秦汉时声调更多。
分四声法
平声平道莫低昂,字例:山、川、船、夫→平
上声高呼猛力强。字例:孔、水、语、上→仄
去声分明哀远道,字例:送、意、处、会→仄
入声短促急疏藏。字例:(没讲)→仄
三、通过吟诵,领悟诗意,体验情感
教育家叶圣陶曾对吟诵做出过以下要求:“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一遍一遍地读来入调,一遍一遍地体会亲切。自然达到熟练地境界。”当代著名语文教师陈琴也创建了“素读经典”教育法,指的是不追求投入理解,只是将其反复诵读,烂熟于心的读书方法。以上例子均证明在进行古诗词吟诵教学时,需要让学生反复地吟诵。
学生通过反复地吟诵,可以不断地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不断地加深对整首诗的理解,逐渐的感悟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还可加深对作者创作情境的体会。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地吟诵,自然可以达到领悟诗意、体验情感的效果。其一,吟诵的曲调就是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其二,音节的顿挫、节奏的铿锵,又让人感受到诗人情感的波动与变化;其三,腔音的运用,诗人在余音绕梁中体会诗歌的韵味,品味诗人的感情。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对于吟诵的重要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为此,笔者建议,教师一定要在充分认识到这种积极效用的同时,围绕教学,立足实际,有针对性展开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的吟诵教学。然后以此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去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其中所蕴含的各种情感,这样古诗词教学的效果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孙雪梅.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
[2]刘攀.小学古诗吟诵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
[3]董运玲.小学古典诗歌吟诵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