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时间:2024-05-04

魏琳

摘 要:孔子曾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意思是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好比果树,道德是树木之根,才华是树的花朵和果实。如果没有根的滋润,不可能开出鲜艳的花朵和结出丰硕的果实。如果没有道德之根的滋润,任何人的才华都不可能得到发挥和施展。

关键字:高中英语;教学方法;德育;情景引导

人才的核心是人而不是才,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完整的人格,他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相反,一个没有德性的人拥有的知识越多,那么他为人类所做下的缺德事也会越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须共同遵循的教育法则和生存法则。“五育”一个也不能少,顺序也不能颠倒。“五育并举,德育为首”是一个教育的铁律。

一、作为英语教师要明确德育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学生的教育,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高中生进行德育是由国际国内新形势决定和高中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当前,各种腐朽落后,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给高中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高中阶段的德育工作显得尤显重要。据《人民日报》报道,我国“青少年犯罪”已呈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发展的趋势,对社会的稳定造成了极大危害。据调查,我国中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基本了解的分别只有24.7%和16.4%。高中生自控能力较差,如果缺乏必要的引导,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广泛渗透德育

教学方式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运用的各种手段,我们教师都会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种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因为这样教学的效率就能达到最高。对于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就需要我们教师要有创新的思维,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效果达到最好。

1.引导式课堂教学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在其中要做好引航员的职能,做到点到为止,给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空间。课堂教学的有形空间是有限的,但教学内容的空间是开放的,学生的思维空间也是无限的。我们教师要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将德育的内容引向无限广阔的空间。

2.互动性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思想碰撞的过程,那种单向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现在是没有市场的,也是令学生们最头痛的。教师通过与学生共同探讨教学内容,就某一话题进行相互间思想的交流,通过交流达到明辨是非,促进课堂德育教学。如高中英语必修1第四单元的中心话题是“地震”,教师可根据“汶川大地震”引申出地震中出现的“范跑跑”等人物,就“范跑跑”该不该跑等话题与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师生间的相互交流,让学生明白助人为乐的道理。

三、创设不同情景引导学习

1.课堂教学与虚拟道德情景。

课堂教学就可以提供一种道德教育情境。以扎实高效的认知法为例,其步骤一般是这样的:(1)复习导入,讲解新词;(2)讲解语法;(3)语法练习;(4)讲授新课,并展开小组活动,逐句讨论课文内容与意义,教师总结;(5)回到课文,听录音,学生就课文内容提问。如此,尤其是在开展第4和第5步骤的过程中,学生在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下,在阅读材料和课堂所提供的虚拟情境中,即可获得一定的道德认知。但认知并非道德教育的全部,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动亦是道德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毕竟“人是做成的而并非生就的”。对于虚拟情境中的个体来讲,他的所作所为只是他的一种意象,并不能保证其在真实情最能够达到道德知、情、意、行的统一。

2.课堂教学与真实道德情景。

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情境最主要的是课堂人际交往中发生的各种场景,包括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等。这种情境因为过去一直没有受到教师教育意识的足够关注,教师和学生往往会在这种情境中展示出自己最自然本真的一面,因而它所体现的道德更多的是直觉性和习惯化的行为,因此也就更加利于师生之间进行更加有效的道德观察、道德评价和道德教育。当然,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采用一些鼓励课堂人际交往的教学方法,如交际法、提示法、社区式语言学习法、整体教学法、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合作型学习等,并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关注自己和学生在课堂交往时的道德行为和表现,及时给予评價或鼓励。

需要说明的是,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虚拟情境抑或真实情境中,应鼓励学生在对话与协商中提升其道德判断和行为抉择的能力。为了保证师生、生生之间对话与协商的有效性,在课堂交往中教师应注意有关言说与倾听有关的问题。在这里,哈贝马斯所界定的理想言说的四个条件或许会有帮助:言说内容的真实性;言说行动的适当性;言说者意向的真诚性;言说含义的可领会性。至于倾听,教师则应注意避免“不倾听”“不健全倾听”“虚假倾听”“拒绝倾听”“批发式倾听”和“同情式倾听”等几种情况和倾向。

四、总结

要寓德育于英语教学中,必须凭借教材的内容进行设计,灵活地找到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的最佳方法,使英语教学既向学生传授了教材知识,又成功地渗透了德育内容,达到了英语教学与思想品德水乳交融的境界,给学生双重收获,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德才兼备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齐欣,赵国峰.中国教育调查[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5.

[2]林立,杨传伟.英语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