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陆和平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追求有效的数学课堂是新课程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这就要求我们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数学;教学;感悟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初中数学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动脑筋、下功夫,让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进而主动地去钻研、去理解、去想象,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认识新知,掌握技能。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感悟:
一、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实施新课程以后,人们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提出了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的思维是在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時启动的,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思维的动力,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往往来自一个好的问题,一个好的问题常常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因此,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创设数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成为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的热点,也为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搭建了研究的平台。但是,在教师对“情境创设”的必要性和功效性达成共识的今天,情境创设的实质却发生了偏差,教学中出现了热热闹闹,情感过剩,华而不实,成效甚微的形式主义倾向。这种来自负面的影响,对教学的落实,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了干扰。因此,以追求真实有效的教学为目的,返璞归真,对教师们孜孜不倦予以追求的“情境创设”的实质进行探讨,是目前对教学的真实有效研究的焦点。同时,应该看到实施新课程以后,情境设计已经引起普遍重视是一个很好的兆头, 特别是新知识的引入尤为突出。 但要强调情境创设一是要紧扣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离开了这一点的情境创设无疑是在哗众取宠,自作多情;二是要联系形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反映学生现实熟悉或者学生能够理解的事物,准确地讲,对初中学生而言,“现实”的情境意味着与学生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触摸的事和物;三是设计要新颖,富有学生的情趣,有较好的视觉效果;四是设计要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好胜的心理,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跃跃欲试;五是设计要自然流畅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任何牵强附会的情境创设,无异于画蛇添足。
二、课堂上增加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快乐
在新课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学的主体,是教学过程中学习任务的承担者,是认识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质疑探索的意识。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本身具有的逻辑特点,运用直观性、过程性等教学原则唤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素材,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充分实践、探索交流。新教材多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并且给出了“读一读、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等诸多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教学中还可以加入一些“你能行、你最好”等鼓励性的语句。增强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嗣中学习。对于那些知识结构恰当、问题难度适中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经过讨论、交流,肯定在合作中学习是好的方式。经过讨论后,教师一定要给出结论,否则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但是,讨论交流要用得恰当,对于那些难度较大,讨论要花费很长时间,最终又得不到定论的问题,就不宜进行讨论。
三、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
每个教师都希望课堂气氛活跃,但有很多时候是不尽如人意的。老师充满了激情,但课上举手的同学寥寥无几。有的学生是因为胆子小,怕说错;有的同学虽然心里明白但表达不清楚,所以不敢说;有的学生心里知道就是不想表达;有的是对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 不愿动脑筋想。 多数同学都属于前两种。 面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应该先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出发,在教学设计上下工夫。 只要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参与。这时他就会想说,甚至争着说、抢着说。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平时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要教会他们怎样说,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突出创新,重在探究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今天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新教材中添设了探究性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专题性与综合性的研讨、探究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围成什么图形?什么情况下中点四边形会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可给学生提供探索空间。教学中插入了“镶嵌”活动,要求学生对镶嵌平面图形的研究和实践,了解正多边形对镶嵌平面图形的研究和实践,了解正多边形在镶嵌中所起的作用,并运用多种平面图形进行镶嵌设计,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这些探究性活动的添设,充分说明了教材的潜在功能和拓展性,也体现了教材内容上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实用性的统。
只有正视中学数学教学的客观实际。以扬弃的态度进行中学数学改革,真正做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双基训练与能力培养同行,增强数学素养与发展创新精神同步。课堂小环境与政策大环境协调,新课程的实施才能富有成效。数学才有望成为中学生最喜爱的学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