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新建校特色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4-05-04

范晔

21世纪的今天,社会的飞速发展变革,人类的频繁迁徙聚散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的规划和布局。大量的新建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而新建校的特色文化建设则成为影响新建校内涵发展速度的主要因素。那么如何加强新建校的特色文化建设?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提炼教育思想

学校特色说到底就是学校教育思想的特色。一所学校追求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在学校的所有教育活动中落实这种教育思想,就是这所学校的教育特色。因此提炼教育思想应该是新建校特色文化建设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提炼学校的教育思想:

(一)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主动的从国学经典中吸收精神养料,提炼学校的教育思想。比如易县第五小学的“水”文化,取“上善若水”之意,他们提炼的教育思想是“继易文化仁厚诚朴修身养性,承水品格不息永进学习做人”。

(二)紧密联系学校实际,已有的特色工作、师生的具体情况、前身学校的优良传统等。比如河北省承德高新区阳光四季小学从校名上做文章,将“阳光”教育作为自己的特色文化核心理念,表达了“全校师生每天迎接崭新的一缕阳光,每天获得新的成长与发展”的教育思想。

(三)紧密联系当地的历史和地域文化。比如江苏省常州市觅渡桥小学精心打造的“觅渡”文化,就是根据梁衡先生为怀念瞿秋白撰写的美文—《觅渡,觅渡,渡何处?》而得来的。

(四)紧密联系时代的发展要求。比如河北省易县实验中学,打造是“希望教育”,它的教育思想是让每一个实验人都沐浴在希望的阳光之中。

二、提炼解读校训

校训是学校教育思想的主题词,是教育思想的浓缩。因此,必须下大力推敲。校训的提炼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从教育内容中提炼;第二,从教育方法中提炼;第三,两者结合。校训必须是从教育思想中提炼出来的词语。例如:

●易文化教育

校训:仁 容 清 韧

教育思想:继易文化仁厚诚朴修身养性,承水品格不息永进学习做人。校训这四个字正是教育思想的主题词。

●生活教育

校训:体验 创造 分享

生活教育不是从内容上提炼的校训,是从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上来提炼的。学校提倡的是让孩子去体验生活,引导孩子去创造生活,还要让孩子会分享美好的生活。

●阳光教育

校训:感受阳光、追逐阳光、播撒阳光

阳光教育就是要引领师生去感受阳光的奉献、光明、温暖、无私,追逐阳光的精神和品格,最终把奉献、光明、温暖、无私传播给他人和社会。

三、打造德育文化

德育是学校最重要的教育内容,也是凸显学校特色最重要的渠道。学校特色文化建设首先在德育教育上要有特色。打造学校德育文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构建具有学校文化特色的德育体系

例如:希望教育 仁爱 自强 合作 超越

“仁爱”是希望之根;“自强”为希望之魂;“合作”是希望之舟;“超越”是希望的目标。围绕这八个字,学校构建了希望教育的德育体系,开展系列化的活动。“仁爱”要着力进行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文化、感恩和关爱系列教育,在这样的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做人之本。“自强”是通向希望的灵魂,围绕自强要开展自尊自爱、自主自律、自信和自强不息精神的教育,以此作为推动希望教育的精神动力。“合作”是现代人成就希望的必要条件,不会合作的在现代社会中将一事无成。围绕合作要开展四个方面的教育,包括尊重、诚信、助人、担当。“超越”要重点进行两方面教育,一是理想教育,二是坚韧教育。

(二)开展具有学校文化特色的德育活动

例如:生活教育 体验、创造、共享

开展系列化的劳动教育(分年级落实内容、任务和要求);经常化的创造发明教育;全校学生参与的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班级文化建设教育。每月一个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综合性的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各年级在统一主题下,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教育的侧重点。又如狼牙山小学红色教育,可以开展读红书,唱红歌,看红色电影,办五壮士展览,开展“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学英雄见行动活动。德育活动要紧紧围绕学校的文化特色设计丰富多彩的内容,要把德智體美劳等各种教育活动贯穿起来,形成系列。

四、打造教学文化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而教学文化的打造是一所学校教学质量持续提升的有力保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教育特色所决定的独特教育方法来确定教学文化

例如生活教育,是为学生提供高质量高品位的学习生活,开展生活化的教育,在生活中进行教育。这样的特色文化落实在教学中就是: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根据这样的文化定位,学校的教学特色应该为:打造生活化课堂,开展生活化的教学。课前,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相关的查阅资料、访谈及活动,为学习做好准备;课堂教学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突出教学活动的体验性,引导学生结合各学科教学特点开展交往与互动;在做中学,在深刻的体验和感受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后,打通课内外的联系,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能力自觉的应用到生活之中。

(二)通过制定学校教学原则或教学规范来构建教学文化

例如若水教育,以水为镜,涓滴无痕。在教学中必须做到:爱—满腔热忱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身心特点,努力满足学生的需要。容—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探索,包容理解学生在探索中出现的问题。清—重点难点都要清清楚楚,要设计清晰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形成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知识结构。活—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情绪情感,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实—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落实具体的学习训练任务,消灭一切多余的环节,扎扎实实地完成每一步的学习任务,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扎实有效的发展。

(三)落实教学规章制度,在特色化的管理中积淀教学文化

如希望教育,要在各学科教学中努力打造希望课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学习发展的希望;教方法教规律,指导帮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中,大力弘扬主体精神,积极主动地追求和实现希望;每一节课都要让学生学有所得,都要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和快乐的希望。备课—深入钻研教材,抓住重点难点和教材联系,把握学生认知规律。课堂教学—要精心为学生搭建发展平台,为促使学生学习能力发展,满足学生学习愿望创造条件。作业批改—理科要做当天作业全批全改,文科要精心设计内容,努力做到精心设计精心批改,批改时间间隔最长不得超过两天,要通过作业批改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发展的状况。辅导—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开展不同形式的辅导,要关注学困生,提倡个别化的有针对性的辅导。考试—要认真钻研各学科课程标准,研究各学科教学与考试的发展动态,对试卷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努力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五、打造课程文化

课程体系是学校内涵建设最重要的载体,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首先要提供适合学生的课程。校本课程更是学校办学特色的突出体现,构建校本课程体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紧紧围绕学校独特的教育思想

(二)对所有活动进行课程化的开发

(三)对校本课程进行板块化的设计

(四)实施必修、选修两类校本课程

(五)教材的编写要以活动设计为主体

例如:承德高新区阳光四季小学紧紧围绕“阳光文化”構建校本课程体系。按照“事事皆课程,时时皆课堂,人人皆课程设计者”的课程理念,引导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到阳光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来。阳光教育课程体系共分为两部分:即“七彩阳光课程(选修)”和“魅力四季课程(必修)”。其中,“七彩阳光课程”为选修,侧重学生的特长兴趣培养,采取社团选课走班的形式实施。逐步形成以文雅礼仪课程、阳光艺术课程、思维探究课程、活力运动课程、翰墨书香课程、科技创新课程、魅力语言课程七大板块为框架的校本选修课程体系。“魅力四季课程”为必修,侧重德育教育和德育主题活动,采取校内外实践活动的形式实施。以“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四季更替为主线,打造具有阳光文化特色的“阳光校园节气”,开展一系列的德育教育实践活动。

校本课程是对学校的所有活动进行的课程化的开发,要有课程的论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计划、课程方法、课程评估评价方案等,最终形成体系。

六、打造环境文化

学校的环境文化是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新建校环境文化建设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境文化建设要有系统性

首先,应该围绕学校文化建设主题,制定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可行性方案。其次,依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环境建设的原则、方法,确定校园环境的主色调和辅色调,对分区结构进行合理规划。最后,进行充分的文化景观设计,使学校有更为宽敞的室外自然空间,给师生以舒适、健康、自然、艺术的享受。

(二)环境文化建设要有识别性

以学校特色文化为突破口,构建独有的环境文化体系,确定学校环境文化主题。对学校环境进行统一规划,从而使学校环境彰显学校文化特色。兼顾学校的不同区域、不同人员的文化需求,对学校环境进行功能分区,针对不同人群的主要活动区域进行环境规划设计。

(三)环境文化建设要有人文性

在学校环境规划的过程中,加强人与环境的对话与互动,注重景观设计中的教育因素的注入,丰富学校环境的实用功能,使校园环境建设服务于学校的课程建设体系。并将学校的环境建设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一部分,使其成为学校室外教学的选择场所,成为学校开展德育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的主要场所。同时,要加强环境建设的亲和力,使人充分自觉地融人环境的整体之中。加强环境建设的包容性,在环境规划的过程中,收集学校师生的意见作为设计参考。

(四)环境文化建设要有可持续性

学校应以科学发展的态度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校园环境的建设规划。对校园环境建设应制定长期可行的规划方案,为学校未来的环境文化建设预留空间。做到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学校的环境文化管理,完善校园环境文化管理机制。要积极与师生沟通,了解师生的需求,积极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加强对校园文化环境的保护。

以上是笔者在新建校文化建设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提炼后与大家分享,敬请提出宝贵意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