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程丽
摘 要: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言简义丰,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尽可能多的事物或感情,其思维具有凝练和跳跃的特点。诗歌诗歌分行排列,饱含深情,没有情,无以谈诗,诗歌立意新颖,让读者有新奇独特的感受和发现,在阅读古诗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的将自然也就是眼前的事物与古诗中的内容想匹配,联想到彼食物,把彼此自然联结起来。古诗中因为字数有限,所以要在短小的字句中富含深刻以及复杂的思想内容。小学生背古诗,有的人觉得小学生知识水平有限,背古诗死记硬背就好了,但是这会影响到小学生未来学习道路的发展,也有人认为,小学生视和及感官方面以及领悟能力远不如初中生或是高中生,或产生错误的理解或是错误的思维方式,以至于影响未来的学习生活。但是我認为,在一些正确的领导以及帮助下,小学生也可以很好的领悟古诗中的内涵以及精髓。那么,现在我来简要分析一下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古诗鉴赏能力。
关键词:情境;作者;朗读;引导
一、情境导入,引发学生兴趣
首先,在上课的开始阶段,可以先播放一段与所学内容相关或相符的音乐或者视频,也可以放映一系列的相关图片,将课堂内的气氛活跃起来。例如:王安石的《绝句》中:拔地万里青嶂立, 悬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机丝挂, 映日还成五色文。在讲解这篇故事之前,可以先播放一段瀑布的视频或是观看瀑布的图片,让学生感受一下瀑布的宏伟壮观,这样,在学习古诗时,学生们脑子里也会浮现出瀑布的景象,以促进进一步的了解与记忆。或者在学习边塞诗歌时,可以给学生们观看一些沙漠,荒原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荒凉寂寞的氛围。在做情境导入之前,老师们应该选择描写情景实景的视频或图片,若是没有,选择相似的也可以代替。以视频或图片为基础,可以使学生能更好的进入课堂学习状态。预设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为了让学生能积极的投入课堂的学习中,所以课前情景导入是必不可少的。
二、介绍作者,了解背景
课本上学的东西是非常有限的,要想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更加感兴趣,同时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是有必要向学生普及一些课外的知识的。当然老师所要延伸的点并不是没有限度,切记不要空谈,不然会脱离学习内容,没有主题。比如说对《将进酒》一诗进行学习时,应当让学生了解作者李白的生平事迹,他的相关作品以及他的写作风格。以李白为例,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相信道教,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他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此后11年内,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他仍然关心国事,希望重获朝廷任用。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次年十二月他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入永王李幕府。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62岁时,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 介绍完这些,同时老师可以在讲诉时引用他一些其他的作品进行比较,这样能让学生对杜牧的个人形象有个大概的了解,同时不会觉得因为他是古人就感觉有隔阂感,相反会觉得李白这个诗人就存在自己的生活中。这对学生透彻的理解古诗词是很有帮助的。
三、带着感情的朗读
朗读古诗的技巧和方法,以声情并茂的朗读方式,有创造性的再现情景,还原生活为重点,拉近与古人的距离,与其情绪相通,心灵相交,以达到理解,感知古诗基本意境的作用。 重点在于营造气氛,可通过表情、动作、音乐,仿佛自己就是诗人,身临其境地用诗歌表达着自己的感情。
四、赏析作品,感悟诗歌意境
许多小学生能把学过的诗歌背的滚瓜烂熟,就像唱儿歌一样朗朗上口,但是如果真的要求解释出来,却没办法道出其中的一二三四。这种古诗词的学习的没有效率的,甚至说没有意义,因为学生没过多久就会忘记,因为没有领悟诗歌的情感,所以也就没有达到诗歌教学的真正目的。为了让学生能更加有效的记住诗歌,同时让学生对诗歌的文化内涵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对学生进行诗歌赏析,是重要的一步。但是要注意的是,对诗歌的赏析不能一味的进行老师讲授这一模式,这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最好的方法就是与学生进行互动,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老师再总结学生的观点,给出一个正确的解析。
教学时,老师抓住古诗中的关键,并加以分析和解释,代入情境,分析作者生平,引导学生理解,这样是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以及记忆能力,从而提高小学生对于古诗的欣赏评价能力以及古诗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红.谢启昆,昆论诗整理与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