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张杏花
摘 要:课堂小练笔形式多样,灵活多变,切入口很多。笔者从四个方面作为语文课堂小练笔的切入点,即古诗改写、课文扩写、角色体验、文本精彩处,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课堂小练笔
语文课堂小练笔,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围绕某一话题或某一中心及重点进行小篇幅的写作练习。课堂小练笔形式多样,灵活多变,难度较低,但是作用很多,特别是对于培养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语文课堂小练笔切入口也很多,学生既可以围绕文章重点内容和中心思想开展小练笔,又可以模仿语言片段处,在文本空白拓展处及情节的发散点等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练笔训练,对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教学小练笔切入点的选择对策提出几点建议。
一、以古诗改写作为小练笔切入点切入点
古诗改写是习作练习的好素材。可以让学生随着古诗学习,做一回诗人。在教学完《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古诗后,我尝试着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了一次课堂小练笔,实现了许多优秀的语段:……冬天的夜晚,天黑得出奇,也静得出奇,除了天上一些零零碎碎的星光,几乎都是黑漆漆的一片。在这黑夜之中,却有一扇书香世家的窗户还亮着。月光朦胧,星光迷离,整个村庄在铺上雪花的大地衬托下变得深邃幽蓝。寒风时而撕着刮过大地,时而怒吼着掀起漫天飞扬的雪花……雪慢慢地下着,落在窗栏上化成晶莹剔透的窗花。窗内静的只有翻书的刷刷声,两盏灯依旧亮着直到窗外传来一声渺远的鸡啼声……
课标提出:习作教学要“激发思维,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情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透过字里行间品味作者的情感,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把这些古诗词改写成别有情趣的现代文。这冬夜景色的想象,呼呼的北风,漫天飞扬的雪花,深邃幽蓝的月夜,融入了孩子们真实的生活体验;陆游聚精会神地秉烛夜读,时而诵读,时而圈画,时而思索,那是孩子们对插图的仔细观察;最妙的便是那一声渺远的鸡啼,这是孩子们融入了古诗的字里行间,体会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以古诗文为支点,开发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充满创新的动力旋律。
二、以课文扩写作为小练笔切入点
很多课文都有一些没有展开的地方,这就给我们的训练留下了一个想象的空间。教师可以依据要求适当地引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合理的想象训练。例如:《荷花》一課中有这样一句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这一段中,作者只是概括地描写荷花的美丽,并没有对荷花的某一姿态进行细腻地刻画,因此这一处就可以作为课堂上的练笔之处。可以请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看到的荷花,再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写一写荷花的几种美丽姿态。通过这些想象把句子没有写出的内容具体化,增强其对语音文字的感受力。又如在《最大的麦穗》一课的结尾处,课文这样写道:“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那么,此时弟子们的心理是怎样的?他们是否会自言自语说些什么?苏格拉底的神态会怎样?这些课文里没有写出来,而此处恰恰就可以作为我们课堂的练笔之处。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如果能经常地进行这样的扩写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就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以角色体验作为小练笔切入点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篇优秀经典的文章,字字句句都涌动着情感的溪流。情感是文本的灵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缺乏情感体验,学生将难以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小练笔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文本“动情点”,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在探究文本过程中,教师要寻找到角色和情感体验的交融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角色,体验情感,展开想象,在角色体验中进行练笔,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升华学生情感体悟。比如,朱自清《背影》截取了生活中最鲜明的片段——父子在车站送别事件中父为子买橘子时的背影,抒发父子间浓浓的深情。学习完该课内容后,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自己父母或爷爷奶奶的手、脚,或为他们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后,观察他们的表情、动作和语言,然后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或要求学生以“爸爸,我想对你说”为开头给自己的父亲写一篇小短文,表达自己对父亲的爱。
四、以文本精彩处作为小练笔切入点
在文本精彩处练笔,目的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在生活中,无论是要讲清楚植物的形态特征、说明白动物的生活习性,还是需要解释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都离不开说明性的文章。说明性文章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说明文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说明文的语言具有鲜明、准确的特点,小学阶段的说明文虽浅显易懂,但仍具有基于小学生已有认识经验鲜明、准确、简洁的特点。二年级上册《比尾巴》一课,介绍的是动物尾巴的特点,如“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此处就是很好的文本经典练笔点。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学着作者的样子,问一问,编一编。这是其中一个孩子的练笔“:谁的尾巴细?谁的尾巴粗?谁的尾巴最好看?”
语文课堂教学小练笔有众多的切入点,维度多、渠道广。要想使我们练笔的效果优质,除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段特点、文本特点外还要优化评价方式,因为评价的目的是引导。只有指向明、学段清、评价准、切重点、关注差异的评价,才能起到评练相长的目的,保障练笔的效果。
课堂小练习已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有效解决了课堂小练笔环节过于简单,流于形式等问题。
本文为2016年度河南省周口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有效性研究》阶段成果。课题编号:zk16042012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