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例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促写

时间:2024-05-04

张海娃

摘 要: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两翼,它们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只有从阅读中,才能学到切实可行的写作方法,因此,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写作方法的指导。读写结合早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拟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中,梳理出一些读写相融合的契机。

关键词:例谈;初中语文教学;以读促写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常把同是语文教学整体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分离开来。学生写作不能充分得到训练,看到作文题目口咬笔端,搜肠刮肚无话可说的现象很普遍。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把写作指导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呢?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与探索中,我积累以下几种写作指导方法:

一、仿写入门——积累写作技巧

1.精彩片段的仿写。

在教学中遇到一些描写精彩生动,或是与学生写作结合紧密、有代表意义的结构段,都可以用来进行仿写。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积累人物肖像、心理、动作、对话以及环境等方面描写的词语,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如:朱自清先生的《春》是一篇经典散文,文章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美丽的春景图,准确生动地运用了大量的动词、形容词和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并调动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不同感官描绘春天,由实到虚,虚实结合,动静相衬,轻灵的文字充满了诗情画意。我引导学生在赏读优美语段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关注家乡季节变化,选准某一点或一个方面,从表现手法、修辞运用等方面进行仿写,用手中的妙笔、用自己的热情关注家乡的美好风光。因为题材内容距离我们的生活实际较近,学生比较感兴趣,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最后涌现出许多文思俱佳的语段。又如:仿写《背影》中对“父亲爬月台”时的动作描写;仿写《羚羊木雕》中精彩的人物对话;仿写《芦花荡》中巧妙的环境描写等。

2.布局谋篇的仿写。

教材是学生习作训练很好的范例,适时地根据课文的写法特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模仿课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培养学生初步习作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目的。如:鲁迅的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作者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文章前半部分用大量笔墨写“我”如何讨厌阿长,后半部分重点写“我”对阿长的敬意,这样充分表现了阿长的善良、仁慈以及“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这种写法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认识,给人以思想的启迪、感情的激荡。在为学生解读作者写作技巧时,我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类似的情感经历,并且用上先抑后扬的手法,这样的写作训练效果比以前好了许多。又如:仿写《伤仲永》一文寓理于事的写作手法;仿写《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巧妙的插叙手法;仿写《紫藤萝瀑布》一文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等。

当然,仿写不是抄袭套用,不是改头换面,仿写的精髓是构思立意上的学习,是方法技巧上的借鉴,这个过程最重要的是“提炼”和“思考”。仿写固然是初学写作者的有效途径,但却不能替代根本的文学创作,写作只有通过不断积累、反思和总结,才能最终实现“用自己的腿走原创的路”。

二、创意扩编——激发超常想象

课文有些地方写得既含蓄又简练,读来意犹未尽,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学这样的文章,可以让学生把含蓄的地方进行填充和扩展,把简练的地方补写润色,把文中未尽之处,按原文思路加以想象与延伸。当然,要注意情节的发展合乎逻辑,人物性格前后统一等。如:《芦花荡》一文中有一段精彩描写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完成地任务而懊恼、内疚、自责的心理,请找出来细细体味,然后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不写出来。

改编,对原作的思想内容,基本上不作改动,大都侧重于改变原作的形式。例如改变文体,诗歌改成记叙文,记叙文改成说明文;改变语体,文言改成白话;改变结构,顺叙改成倒叙,重新组织材料;改变人称,第三人称改成第一人称。这种“新瓶装老酒”的写作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想象的空间,驰骋思维的野马,不失为训练写作思维的一种好形式。

当然,改写先要认真领悟原文思想内容,把握人物思想性格和主要故事情节,这样改写起来才胸有成竹,然后确定怎样取舍材料和组织材料。人称和语言的运用,也要恰当处理。

三、有感即发——提高写作水平

一篇好文章,总能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和思想的启迪。教材中所选的许多课文,读完后总给人一种言尽而意无穷的感觉,让人思索和回味。教师可“趁热打铁”,让学生大胆发表个人看法,深入剖析思想内涵。如学习《岳阳楼记》,思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把你的认识写成一段文字,与同学交流;学习《亲爱的爸爸妈妈》,你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言论有什么看法,写一则感想或评论,200字左右。

语文教学中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阅读视野,丰富写作素材,将表达技巧迁移、化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为己所用,把所阅读的文章变成“源头活水”。学生阅读课外经典名篇(名著)多了,自然会产生很多想法,此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然后形成文字,有效地将“读”和“写”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以读促写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洁.注重“读写结合”提高语文水平[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09).

[2] 孙艳青.初中语文“以写促读”教学策略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