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张玉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享受审美乐趣。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了阅读者的个性化活动。在提倡教育创新的今天,学习语文不应再局限于课堂,新课程要求我们从封闭走向开放,不断引入来自于自然、社会的源头活水,让学生在开放的、无比丰富的教学内容中自由徜徉、自由搏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仅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向课前开放。即在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
如在教学《数星星的孩子》时,鉴于学生对星空的知识贫乏,教学前,我把学生带进了图书室、微机室,让他们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查阅各种相关资料,做一做摘抄,下载一些文字图片,了解星空更多的知识。通过课前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在学习课文时都较好地理解了文中关于北斗星和北极星的相关知识。
又如在教学古诗时,我领大家走向田野,让学生在惊喜中感受到了“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田埂;在河堤上,高兴地发现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树。然后,在课堂上让孩子们交流自己的感受,不经意间,学生们就在心中将优美的文字与所见所闻联系在一起,将具体形象的事物与生动丰富的语言融为一体了。
二、向课内开放
即注重在课堂上展示相关文字、音像资料,适时、适当地结合课文进行补充阅读,拓宽学生思维,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
如在《四节的脚步》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秋天是一个成熟的季节、收获的季节,我在电脑上点击了“秋天叶子黄了,一片片的黄叶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苹果红了,挂满枝丫;橘黄色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挂满枝头;路边的菊花开得五颜六色;群山也由绿变黄了”这样一幅画面,首先让学生直观的更好的了解了秋天。接着我又出示了“秋天到,秋天到,园里果子长的好,黄澄澄的是梨,红彤彤的是枣。”这首儿歌,这些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秋的特点,于是,课文就读得更生动了,对秋的特点更深刻了。
又如学习《再见了,亲人》一文时,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感受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我们除了读好书上提供的三个故事外,还在课堂上补充阅读了《罗盛教》、《黄继光》、《邱少云》等这些在抗美援朝中发生的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这些资料,有的是老师找来的,有的是学生在课前阅读时摘录的,通过大量资料的充分阅读,让学生感受那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引起了他们的情感共鸣,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向课后开放
一节课上完了,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它则预示着另一种学习的开始。课后适当地进行拓展延伸,或推荐课外读物,或开展各种形式的小练笔,这些都对学生知识面的扩大、自学能力的提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学了《军神》一课后,学生被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深深打动了,我借此机会让学生课后继续搜集他被称为“武神”、“教书先生”、“编外参谋”等称号背后的感人故事。以及古今中外还有哪些人具有钢铁般坚强意志的感人故事。这样既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又锻炼了他们的说话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其实学生是很有潜力的,教师适时“放手”,收获的一定是一种美丽,一份精彩。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