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摆一摆想一想》磨课过程中产生的思考

时间:2024-05-04

周华

本学期,我们数学教研组就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摆一摆想一想》一课进行集体备课,我们反复讨论教案,多次试教,比较不同教学行为在课堂中的真实反应,从而引发了对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理性思考。

一、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坚持课堂理性回归,压缩“非主流教学内容”

【课堂回放】(故事引入环节)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小朋友,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从前,数学王国里有个小精灵名字叫“1”,一直以来他都闷闷不乐,认为自己总是很小,有一天,他遇见了一位魔术师,名叫“数位表”,他让小精灵1站到自己身上跳了跳,小精灵顿时变大了,小朋友,你知道他是怎么变的吗?

小朋友,今天我们就学魔术师,用数位表和棋子来变魔术,看看谁最聪明,变得又多又好。(板书课题)

在故事引入这个环节中,我们想通过小精灵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的设计是否有效呢,有没有更好的引入环节呢?怎样安排既省时间,又让学生深刻感受数位的大小呢。后来我们对这个环节进行了修改。

调整后:

师:谁能告诉大家,数位顺序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

[十位\&个位\&\&\&]

师问:谁能上讲台用一颗棋子在数位表上表示一个数?

生1:放在个位上,表示一个一。

生2:放在十位上,表示一个十。

思考:故事情境的创设要有“数学味”,要紧扣数学教学的内容,过多无关的情节不仅无助于学生数学化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知识的掌握,而且会模糊学生的思维,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造成不必要的误导。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容易受到一些多余信息的负干扰。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我们必须对教学行为做一些取舍或是调整,尽量压缩“非主流”教学内容,让更多的时间用在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中。

二、合理定位探究内容——尊重学生思维水平,兼顾不同层次学生

【课堂回放】(探究活动环节)

师:请同桌合作,拿出数位表,用四颗棋子在数位表上摆一摆,比比谁摆的最多,摆得方法最好,并把摆出的数写下来。

我们曾借鉴了一位名师的教案,选择摆4个棋子作为学生探究的内容。但是能把这些数不遗漏不重复写出的学生寥寥无几。我们根本没有办法收集到来自学生的素材,下一步的教学很难推进。我们分析原因后,认为:教学对象毕竟是一年级的学生,从讲故事到马上放开让学生探究,大部分学生只是凭着自己的一点经验来写,写快的学生没事情可做,少数学生无从下手,一时间课堂非常凌乱。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决定降低学生探究的难度,“先扶后放”。

调整后:教师先拿出3颗棋子,让学生想一想,可以摆出哪些数。学生回答,教师边摆边写数。在这个环节里,解决了如何放棋子,如何记录数字。教师引出了“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这两种摆法。然后让学生探究4颗棋子的摆法。结果学生的探究活动达到了教师预设的目标。

但是在课后教研组的讨论中引发了老师的争议,有一些教师认为这样明显降低了探究的难度,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这个环节的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先“不扶着”摆3颗棋,二是“先扶后放”。如果是选择前者,一些思维能力强的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无疑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但是对于很多学生会不知所措,探索活动将如同放羊式。如果是后者,大家又觉得这个环节的设计不够开放,可能不利于学习能力特别好的学生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思考:班级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里的学生学习能力是参差不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扶和放都有他们适应的群体,没有一种方法是适合所有学生的。如果能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但教师在课堂实际操作中又显得力不从心。教学的很多行为往往都会顾此失彼,存在着两难的困惑。我们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做到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努力追求整体的学习效率。

三、充分考虑合作细节——引入竟争机制,不让小组合作走过场

【课堂回放】

(探究环节)组织学生小组合作

师:出示合作提示:

1.用4颗棋子,在数位表上摆数。

2.同桌合作,确定一人摆棋子,一人记录表格。

3.把记录下来的数一起读一读。

按照教师的要求,两人分工似乎过于“明确”,只有摆的那个同学才会去思考,另一个学生只管记录。我认为这样的合作是低效的。

调整后:出示友情提示

1.用4颗棋子,在数位表上摆数。

2.先独立思考,摆一摆,写一写。

3.同桌比一比,谁写的数多,谁的方法好?

让同桌比比谁写得多。符合了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个个都写得格外认真。在比一比中孩子们才更投,谁摆的方法好入,更有效。但是在比较谁的方法比较好时,谁也不服输。是的,比谁写的个数多比较容易,但是比较方法的优劣是隐性的,对一年级学生更是比较模糊的。课堂一时间争吵不断,有点“失控”。

针对课堂“失控”这个情况,我们一度想把“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这个问题取消,但是学生的思维却是活跃的,他们在思考,在争辩,但苦于谁也说服不了谁,因此很迫切从老师那里得到提示和帮助。在这种“愤、悱”的状态下,教师稍加点拨就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思考:“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条件和契机让学生独立地自我思考。孩子们只有通过独立思考,才能与他人进行有效交流。只有通过创设引发学生思维强烈冲突的教学情境,才使他们有了更强的学习动机,这样的教学活动也符合了孩子们的争强好胜的年龄特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