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赵彦美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学阶段的教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教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教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教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变革,新一轮课程改革只能是“水中花镜中月”,或者是“穿新鞋走老路”,甚至是“穿老鞋走老路”。笔者以为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要坚定不移地以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更新教学观念为前提,以调动学习兴趣为基础,以转变学习方式为关键。总结起来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变压抑为张扬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有些教师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导者,由此总摆出惟我独尊的架子,以一种严肃的态度来压制学生,以自认为比较严谨的教学思路来控制教学的节奏,牵着学生完成教学目标。殊不知,这样做,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思想和情绪,使学生始终拘谨于教师的眼皮底下,很难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叶澜教授提出应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不能机械化、程式化,而应洋溢着生命的活力。由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甘愿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相处,使学生能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以一种愉悦、积极、兴奋的心态参与到学习中来,并通过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使学生个性在活动中得到张扬。
二、变传授为探究
现代教学论认为,知识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的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教师要站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观的高度,创设探究性的教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创新。
三、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参与学习过程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强调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教材内容与具体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数学、领悟数学、感受乐。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新课开始前,用课件展示小朋友去超市买东西的情境,让一年级的小朋友谈谈:平时你买过什么东西?买东西要用什么?要注意什么?让小朋友谈出自己购物的感受。在已有的购物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间相互交流并介绍自己拿出的是一些什么样的钱币,不知不觉认识1角,2角,5角,1元,2元……在练习中提出怎样付1元钱买一把直尺?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有的说付1元硬币或纸币,有的说付2个5角,还有的说付10个1角,也有说付5个2角等等。学生对元和角之间的关系也就很清楚了。
“一切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的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问题。而学生对这些身边的物体比较熟悉,容易辨别,所以从生活入手,可以使学生很轻松的掌握所学的数学概念。如认识了“1千克”后,让学生猜想1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1个西瓜大约重多少?再动手称一称,证实谁的猜想更精确些?由于学生在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比较中,对1千克的实际重量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又如创设贴近生活的“找朋友——长方形”活动中,学生发现黑板、门、桌面、数学书等都是长方形。这时他们体会到原来“长方形”这个朋友就藏在我们每个小朋友的身边,只要平时能做有心人,注意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就一定能找到更多的数学朋友!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既唤起了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又为学习活动增添了浓厚的兴趣色彩,实现数学内容的生活化,生活过程的数学化。
四、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做数学中亲历学习过程
实践活动是围绕要解决的问题创设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经历思考与策略自主探索再创造的学习过程。数学学习应强调实践性。数学的学习不能光靠背、记进行接受知识,而应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因为,通过探索与引导,能在自己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体验、理解已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使探索性得到开拓,创新性得到发展。如学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后,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实践活动:学生应用带好的测量工具,自选物体测量长度。活动过程:首先组内交流介绍测量工具,过程和测量结果,然后组间交流与众不同意见;最后全班交流,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整个实践活动从选物体、选工具、选方法、选单位都让学生自主充分选择,人人参与,成了活动主人,既长了见识,丰富了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拓宽了使用领域,更重要的是在亲身实践过程中实现了自身价值,尝到了学习的快乐。
五、倡导合作讨论,引导学生在交往中亲历学习过程
合作与交往是现代社会的需要,是人的素质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每个学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学习历程。即使是同一学习内容,同学之间所采用的学习方法,所经历的学习过程也存在着差异。教学中如果善于适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堂讨论,交流学习方法,并营造合作需要的宽松民主氛围,不仅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知识,情感交流,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找到自己位置,获得自身价值的肯定,学会倾听他人意见,评点他人观点,接受他人意见;还可以使每个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延伸学习过程,促进学法在“求异”中再“求佳”。
总之,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