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法国共产党90年兴衰启示

时间:2024-04-23

蒲国良 章德彪

法国共产党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政党中具有一定代表性:曾在国内政治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不断衰落,苏东剧变后影响力进一步下降,至今仍未恢复。法国共产党的衰落既有其自身原因,也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了解法共的兴衰历史,厘清法共衰落的原因,有助于我们了解法国乃至整个西方共产党的现状。审视法共90年兴衰沉浮的历史,我们也能得出许多有益的启示。

法国共产党(简称法共)成立于1920年底,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该党有过辉煌的历史,曾经是本国政坛的第一大政党。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着近百年历史,在西方国家具有重要影响的政党,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却在国内外政治力量的博弈中由盛转衰,在目前的法国政坛中处于边缘化地位,面临严峻考验。

法共何以步步走向衰落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法共由盛及衰,绝非一夜之间酿成,更不是某一孤立的事件之故。而是建立在深刻的客观背景和不可忽视的主观原因综合作用的基础上的。它是国际形势重大演变的结果,也是国内政治斗争较量下的苦涩结局。

法国经济、社会与阶级结构的深刻变化是导致该党力量与影响持续下降的重要的客观因素。自战后特别是七八十年代以来,法国与西欧其他国家一样,出现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产业结构发生许多新的变化,第一、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下降,法共赖以生存发展的传统产业工人数量急剧下降,从70年代的占就业人口38%下滑到不到20%,而第三产业日益兴旺,所占人数超过就业人口的50%。尽管法共党员结构也在这种变化中日益趋向多元化,但毕竟工人阶级是其传统的社会支持基础。法共在第三产业各领域的中间阶层队伍中的影响力相对于右翼的保卫共和联盟、中左的社会党来讲要弱得多。而且在不少国民的意识中,法共就是代表那些夕阳产业劳动者的一支政治力量。这样,经济、社会变化的大潮,事实上就把法共排除在主流政治力量的行列之外。

苏东剧变的冲击波使法共面临巨大政治压力,外部生存环境恶化,成为法共由盛及衰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所发生的苏东剧变,使法共陷入了自二战后以来空前的政治困境中,共产主义的合法性在国内外受到质疑,社会主义思想遭到各种反共势力的猛烈围剿和攻击。党内不少党员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动摇、迷失方向,对党的前途失去信心,部分党员甚至要求法共改名,放弃共产党的旗号和对共产主义的追求。党内离心倾向自此日益凸显,退党现象如决堤之口越撕越大。该党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还称有58.5万人,到本世纪初只有20几万人,而到目前则自称有十三四万人,实际可能更少。正是由于苏东剧变使法共从原来一个有较大影响力的政党,逐步萎缩成国内政坛的一个边缘小党。苏东剧变后,法共极力与前苏东共产党拉开距离,划清界限,批评苏东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蜕变”,多次表示在人权、自由、社会主义民主等问题上与前苏东共产党存在分歧,声称要“彻底超越斯大林主义和苏东模式”,但这些举措并没有遏制该党的下滑势头。法共一些人士也承认,苏东剧变对法共的冲击与消极影响至今仍未消除,包括法共在内在西欧多国共产党仍未从这一阴影中摆脱出来。

苏共的垮台使法共失去了国际靠山,在软硬实力上遭受难以估量的损失,成为法共衰落的重要外部原因。在冷战时期,法共是在西方共产党中与苏共关系最为密切的政党之一,是得到苏共在政治、经济特别是财力上支持力度较大的共产党组织。当然法共也是在西方共产党中对苏共的各种内外战略和政策支持最坚定的政党。随着苏共在80年代中后期的改革过程中对自身历史批判和否定的倾向日显,法共所背负的历史负担加重。苏共的垮台尤其是其国际形象的“妖魔化”,给法共带来重大的政治损害。国内外的反共势力纷纷攻击法共是苏共路线在法国的代理人,法共长期紧跟苏共表明它应像苏共一样退出历史舞台。同时,苏共的垮台使法共失去了重要的资金来源,党内财政随即陷入了严重困境,正常的活动难以开展,尤其是竞选活动因缺乏足够的财力支撑而只好望他党兴叹,这也是导致该党得票率持续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法共自身在理论政策上调整频繁,并且多变,造成了党内严重的思想混乱,导致该党飘浮不定、自乱阵脚。应当说,法共在长期的政治活动中并不僵化、保守,它自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调整和变革,甚至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在1994年罗贝尔·于出任书记后,法共加大了纲领理论的革新和政策调整的力度,自1996—2001年的几届大会上,相继提出了“共产主义变革”、“超越资本主义战略”、建立“新型共产党”和“新共产主义计划”等主张,使全党应接不暇,无所适从。2003年党的32大比费接任书记后,又从另一个方向大幅调整党的方针政策,在政治上逐步放弃了同社会党结盟的战略,转而奉行更为激进的路线,把反对新自由主义作为党的旗帜,把反对右翼政府的改革作为党的首要任务,突出党的战斗性,努力维护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经济社会成果。虽然罗贝尔·于和比费分别“向中间靠拢”与“向左转”都有其现实需要,但法共领导层这种战略忽左忽右、理论政策缺乏连贯性的行为,并没有取得预期的调整效果,不仅没有找到党的自身定位,反而大大损耗了党原本有限的政治资源,使党陷入政治迷航中。

法共同社会党的几次结盟行动结果不彰,反而一次次地被社會党挖了墙角,导致损兵折将。应当说,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后期,法共同社会党在选举中结盟的策略无可厚非,其愿望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问题是在结盟尤其是同社会党联合执政的过程中,由于政治经验、策略运作和自身实力等多方面的原因,法共从总体上讲是吃亏的,加上在联合政府中政策实施的不当,尤其是对社会党过于迁就,反而导致法共的政治空间不断地受到社会党的挤压和蚕食。法共许多的主张和政策被社会党接了过去,丧失了其应有的政治特色,遭到其传统选民的抛弃。从实际成效看,法共与社会党的两次结盟,最终都导致其力量的明显下降和社会形象的严重受损。

法共内部因政策分歧导致的争斗,损害了党内团结,内讧对该党走衰的影响不能低估。法共自上世纪70年代放弃民主集中制后,允许党内存在不同政治立场的组织和派别,这就为党内内耗与争斗埋下了祸根。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党内意识形态的分歧和思想上的混乱导致凝聚力的下降,也带来了在组织上的分化与争斗,派别活动公开化,党中央大大丧失了90年代以前的那种权威,党的战斗力、内外行动能力受到重大损伤。当今的法共尽管已经非常弱小、人员不多,但要形成一种统一的意志与行动,其难度不会低于传统的人民运动联盟、社会党等大党。

法共逐渐衰落对现今共产主义政党的警示意义

法共作为西方长期有较大影响的共产党组织,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里不断衰落,其中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对当今世界现存的许多共产党不无启迪意义。

政党的改革应当进行科学的论证,一定要结合党情、国情稳妥实施和推进,切不能搞冒进主义。法共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与环境下,进行纲领政策、领导制度和工作方式等各方面的调整与革新是必要的,尤其是在苏东剧变后更迫切需要进行改革。但法共的变革为何效果不彰、甚至事与愿违,没有进行科学的设计与论证是重要因素,所推出的变革计划和措施,没有进行科学的、大量的调查研究,没有很好地与广大党员沟通,没有反映大多数党员的意见与愿望,导致脱离党情,甚至是国情。改革的步伐过快、急躁冒进、急于求成。改革的思绪紊乱,缺少原则,没有主线,甚至是为变革而变革,这种改革,只会自乱阵脚,使党成为变革的牺牲品。

作为一个共产主义政党,其纲领理论和政策主张不能胸无定数,更不能摇摆太大,否则,党会陷入严重的思想混乱中。纲领理论是一面旗帜,是吸引和召唤支持者的思想武器。一个党特别是共产党如果在纲领理论上立场不严肃,不能承前启后,甚至是自相矛盾,势必会使党自身陷入思想混乱中。法共的深刻教训就在于:它一方面强调共产主义的思想,坚持共产党的称号,另一方面又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政治导向上给外界以“社会民主党化”的印象,结果导致党内不少党员对此严重不满,纷纷以退党行动来对之“惩罚”。

作为一个政党尤其是共产党一定要加强党内团结,决不能允许有组织的派别活动存在。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而这种团结是建立在一定的体制保障与纪律约束的基础上的。对社会主义政党而言,必须保持一个相对强势的、有权威的中央领导核心,对于在政治上、组织上违反党的纪律的行为,应当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乃至处分。法共衰落的教训之一在于:对党内的派别活动听之任之,迄今党内除比费这一主流派以外,还存在其他四个不同派别。党内的纪律手段基本失去效能,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缺乏应有的魄力,党成了一种松散的联合体。

作为一个传统政党一定要善于把握世界大势,积极做群众工作,争取更多的年轻人,成为社会的主流政治力量。法共衰落的重要启示在于:它并没有积极顺应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大潮,而是在一段时期里以反全球化为己任,对信息化革命反应迟缓,被媒体称为落后于时代的政治组织。它更多的是沉湎于空泛的口号宣传,而不是积极地去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尤其是年轻人。法共党员的老龄化问题不断凸显,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人党。在政治活动中争取不到广大青年群体支持,这个党就不会有光明的前程。

(作者分别为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兼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基础部副研究员)

■责编/(见习)刘建 美编/叶锐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