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草根艺术如何拯救灵魂荒芜

时间:2024-04-23

方李莉

农民工艺术是草根艺术吗

已红遍大江南北的两位农民工——旭日阳刚, 他们曾在租来的简陋的房间里,打着赤膊,叼着烟,唱着“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那时光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这样的一首《春天里》,引发了多少饱含着热泪的同情心,同时也引发了许多人的讨论和关注。

歌唱者是农民工,但农民工的艺术就一定是草根艺术吗?

百度上有关草根艺术的定义是:“草根艺术源于英语原文中草根(grassroots)这个单词,指的是来源于社会基层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是由人民大众而非专业人士创建的一种艺术形式。”

看了这个定义,我们知道了草根艺术是一个外来语,它首先是与社会底層有关系,其次是与城市有关系。为什么这样说?按笔者的理解,在农村,艺术总是与节日庆典、人生仪礼、宗教仪式结合在一起的,很少有纯粹的只供娱乐与欣赏所用的艺术。而将艺术和生活及民俗宗教脱离开来,让其成为只供欣赏和娱乐的纯艺术,是商业化和城市化的结果。由城市化和商业化产生的艺术,实际上就是市民艺术。当然,在传统的城市里,除市民艺术外还有皇家艺术和精英艺术。笔者认为所谓的草根艺术就是城市普通市民的艺术,它来自于城市的基层社会,而不是农村的基层社会。

这种来自社会基层的市民艺术,不仅发生在国外,也发生在中国古代的传统社会。中国草根的市民艺术应该是从宋元时期开始的,那时的中国社会出现了一批商业化的城市,市民阶层的人数急剧增加,而商业化的城市需要商业化的可供消费的世俗化艺术的兴起。所以,当时各城市中都出现了专供民间艺术演出的固定场所,这种场所被称为“瓦舍”。瓦舍里有由栏杆分出若干演出的区域,供各种技艺进行表演,这些技艺就称作“栏杆艺术”。“瓦子”或“瓦市”与唐代“教坊”不同,后者直接隶属于皇朝官府,而前者则作为民间聚会场所,云集各种职业艺人:专于不同题材(历史故事、言情故事、侠义故事、宗教故事等等)的说书人、有音乐伴奏的哑剧演员、演奏艺人及歌手、木偶戏表演者、耍动物者、皮影戏演员、口技表演……

城市成为新的世俗化市民艺术形式的诞生地,而这种新的世俗化的市民艺术形式与精英的雅艺术形式并行发展,形成了中国的城市艺术传统。如果按这样的理解,农村的艺术大都是神圣化的、功能性的和非商品性的。城市的草根艺术大都是世俗化的、娱乐性的和商品性的。

笔者之所以要讨论这一问题,实际上是想告诉大家,旭日阳刚虽然是农民工,但他们的身份已不是农民,他们的艺术也不再是农民艺术。他们在城市工作,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所以他们的艺术也是市民艺术的一部分。市民艺术有上层的精英艺术,也有下层的草根艺术,而他们是城市中最底层的民众之一,他们的艺术自然也就成为了城市的草根艺术了。

如何关注城市农民工的精神生活

只要是人就需要艺术,需要精神享受,但进了城的农民工,不仅物质是贫乏的,精神也是贫乏的。进了城的农民们,成了没有文化的人,没有艺术细胞的人,他们只是每天干活和劳动的人。他们的业余生活成了空白,空白的业余生活会造成苍白的灵魂。

离了乡的农民虽然生活在城市,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却融入不了城市。城市里有艺术,但城市的艺术在高档的音乐厅里,在庄严的美术馆里,那是精英们出入的地方,和农民工们的生活没有关系,农民工成了被艺术遗忘的人。

现在旭日阳刚找到了他们表现艺术的地方,那就是地下街道和地铁之间的通道,在那里他们可以自由的歌唱,偶尔还能得到旁人给予一点小费,在互联网上,他们竟一夜走红。

但他们的走红能代表农民工们走进了艺术,取得了与精英们共同享受艺术的权利吗?还是他们的走红仍然只是代表了农民工的符号被追逐、被消费、被炒作?当这一符号被炒热,被带来了足够的利益和荣耀以后,农民工的概念将被淡化,甚至消失,他们又归于寂静,成为一群无声的人。

我们如何来持续地关注农民工乃至农民们的精神生活,这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现在的道德滑坡,社会行为缺少诚信,社会秩序得不到很好的维护,与人们的精神生活空虚有着非常大的关系。而且,中国曾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和进城打工的农民占了社会人口结构的大部分,如果我们忽视了他们的精神生活,让其心灵处于荒漠的状态,整个国家就会出现许多危机,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严重。要关注这一问题就要从根子上去关注,首先我们要清楚,农民们的传统生活是什么样的,他们曾经是在一个什么样的传统文化和艺术中生存的?现在他们为什么失去了这些传统?

在乡土中生活的农民们有他们自己传统的艺术,和自然相通的节律,让他们一年四季都有各种可以表达自己艺术才能的民俗活动、节日庆典,以及各种婚丧嫁娶的人生仪礼活动。所以在乡村的农民不仅有他们的基本物质生活,还有他们能自主表达与传承的精神生活,如秦腔、信天游、梆子戏、皮影戏、秧歌等等,还有剪纸、泥塑、木雕、木刻版画等等,他们不仅生活在各种物质设备中,也浸润在各种艺术中。

但长期以来的破四旧,反对封建文化,还有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使得传统的中国乡村文化已是一片荒芜。进了城的农民工更是完全脱离了这一传统,没有了艺术的浸润,没有了精神的追求,农民工们的内心世界开始荒芜,心灵也逐渐沙漠化。

农民工的艺术与人类灵魂的质量

在农村,虽然传统的艺术也在消失,但毕竟还有过传统的存在,国家也在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进了城的农民工们,则完全失去了他们的传统艺术,成为了艺术的边缘人。也许现在的互联网,还有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的提高能改变这一现状,让他们能取得新的话语权,在城市的空间中,寻找到一块能表达自己的艺术,能宣泄自己内心的一席之地。所以说,农民工版的《春天里》,重要的不是两位农民歌手的走红,而是它提醒了我们要关注农民工以及农民兄弟们的精神生活。

或许,以后不再会有农民工,他们将会在城市里安扎下来,成为现代城市居民的一部分,他们表演的农民艺术也将成为城市居民与他们共同分享的精神体验。然而,不仅是农民工,我们所有的人都希望能有表达自己理想和希望的艺术,我们的民族需要丰满的精神世界,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相爱,需要在心灵植满绿洲。一个心灵荒芜的民族是可怕和没有前途的。

辜鸿铭曾说过,估量文化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大的城市、房子和道路、建筑、家私、器具,也不在于制度、艺术和科学的发达,这些现象恰恰是西方现代物质切割分化的结果,文化的优秀与否在于人类灵魂的质量。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我们所生活的外部的物质世界,还要关注人的内心,人的灵魂,灵魂的荒芜比自然界的荒芜更为可怕,尤其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荒芜。 愿艺术能拯救我们,带领我们走出心灵的荒芜。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导)

■(责编/高源 美编/叶锐)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