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窦娥冤》看关汉卿的悲剧

时间:2024-05-04

赵鹤涵��

摘 要:关汉卿戏剧创作以悲剧为主,在中外戏剧界占有突出地位。其代表作《窦娥冤》更是其家喻户晓的代表作品,代表了关汉卿创作的最高成就。本文拟将通过对窦娥冤的分析,从关汉卿戏剧思想的特征及其悲剧作品的人物命运等角度阐述关汉卿所处的时代对其作品的影响。

关键词:关汉卿;窦娥冤;悲剧;时代特征

一、“东海孝妇”的故事——悲剧《窦娥冤》的源头

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在《于定国传》中,东海孝妇的故事不是主体,故事的主人公孝妇也不是主角,作者写这一故事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传主于定国的清廉公正,但可以看出,经过作者关汉卿的艺术创新,已经注入了元代社会的某些特质,概括了元代社会黑暗而混乱的现实。

二、恶霸横行,贪官当道——关汉卿悲剧创作的时代特征

关汉卿一生共创作了60多种杂剧,流传至今的有18种之多。其中影响最大的,在国内外受到普遍推崇的,当首推他的悲剧创作。其中《窦娥冤》成就最高,流传最广,可谓家喻户晓。近代文艺理论大师王国维曾说:“其最有悲剧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关汉卿所处的特殊历史时代,对其悲剧创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元代剧坛上能涌现出一批悲剧作品,这是时代所决定的,是现实和艺术的共同产儿。悲剧的时代,才能产生悲剧的艺术:一个新兴的游牧民族征服了一个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对发达的民族,于是整个社会动荡,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使广大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生产力遭受破坏,知识分子没有出路。法制堕隳,恶棍横行,人的尊严遭到践踏。这一切残酷的现实,带给知识分子愤懑、悲观、失意的时代心理。由金入元的关汉卿目击时弊,以其冷峻的眼光审视社会,把创作的焦点对准了异常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从不同角度无情地揭露压迫者的罪恶,表现了强烈而鲜明的爱憎情感。在关汉卿的笔下,我们看到了被压迫者所进行的殊死抗争的勇气,看到了由此而迸发的美的力量。

三、《窦娥冤》所反映出的时代特征

在《窦娥冤》中,年轻寡妇窦娥柔弱、善良,与世无争地蜷曲于社会的一角,对于这位不幸的妇女来说,争得人的最起码的生存权力,恪守一般的社会伦理道德,便是她的“历史的必然要求”。但是,强横的暴力却连这样最简单的生活理想都不许她拥有。严酷的现实逼迫窦娥先后与高利贷制度、流氓恶棍、贪官污吏发生一次又一次的冲撞,而每一次冲撞都给她带来厄运:高利贷者向窦娥索取的是人生自由;流氓地痞张驴儿向窦娥索取的是妇女的贞操与尊严;而以楚州太守桃杌为代表的封建政权向窦娥索取的竟是她年轻的生命!窦娥无辜获罪冤死,杀人真凶张驴儿却逍遥法外,而滥杀无辜的桃杌太守得以升迁……这一切,无情地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方面,它表现了人的正当生活权利与封建统治秩序的冲突;另一方面,也表现为一般社会伦理道德与封建专制权势的冲突。窦娥虽然失败了,但却在同邪恶势力的冲撞中增强了反抗的意志,使普通人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临刑前,她以超人的勇气向天向地向罪恶的社会发出“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的三桩誓愿。这怒冲霄汉的呐喊,显示出超常性与崇高性,强烈地震撼着观众的心灵,使他们在胸中升腾起一股由悲而壮的戏剧情感。这种情感,令人激愤,催人警醒,是美的力量的升华。关汉卿在作品中所揭露批判的层面是广泛的,力度是很大的,因为他痛彻地感到,当时的元代社会,恶人当道,好人遭难。恶霸无赖横行,有恃无恐,贪官污吏当道,颠倒黑白……这一切,在《窦娥冤》中都有非常明显而深刻的体现。

可见,关汉卿的悲剧是诞生在元蒙社会现实土壤中的,其悲剧中所叙述的故事情节、描写的社会现象、塑造的悲剧人物等方面,无不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是那个特殊时代的缩影。

四、悲剧之后的团圆——关汉卿悲剧作品中人物命运的结局

中国传统悲剧的结局方式与西方悲劇大不相同。西方悲剧主张“由顺境入逆境”的绝对原则。而中国悲剧则讲究“有团圆之趣”,在悲剧主人公遭到不幸之后,往往给予一线光明,或以团圆结局,追求的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大快人心的结局。《窦娥冤》中的“团圆”正是中国悲剧这一特点的典型。

《窦娥冤》的“团圆”结局对人物形象塑造和悲剧冲突的展开有重要作用。冤死前,她就曾怒斥太守桃杌:“我做了个含冤负屈的没头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贼!”坚定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志。这就预示着冲突的发展不能像西方悲剧那样“由顺境走向逆境”的结局。如果窦娥被杀后,其鬼魂不是像现在这样“我每日哭啼啼守住望乡台,急煎煎把仇人等待”,又如何体现“争到头,竞到底”的决心呢?如果窦娥的沉冤得不到昭雪,恶人得不到惩罚,又怎能实现她报仇雪恨的誓愿呢?可见,第四折“鬼魂出现”是悲剧冲突必然的发展,与前三折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中国式的悲剧。可见,《窦娥冤》的“团圆”结局使窦娥的性格深化了。她的刚毅、坚强不屈的性格特征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高扬正义、鞭挞当时黑暗现实的旗帜是关汉卿悲剧作品共同的主旨。在他的笔下,悲剧主人公大多具有顽强、坚定的意志,敢于与邪恶势力作不妥协的较量。由于关汉卿向往法正民安的社会环境,因此,其悲剧作品的末尾,往往出现执法严明的“清官”。这固然是善恶各得其报观念的体现,但最令人难忘的,依然是他战胜邪恶势力的信念,是悲剧主人公敢于抗争的刚烈品性。可以说,时代是黑暗的,可给予作者的养料,对作品的影响是积极的,那个时代成就了关汉卿这位元代最善于以抗争激情感染大众的戏剧家。

参考文献:

[1]王季思著,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2]李春祥著,元杂剧史稿[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