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班化语文教学实践研究

时间:2024-05-04

王桂荣

摘   要:小班化教学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给予学生更高的参与度。如何让家庭文化背景不同性格又迥异的孩子都能自发的参与学习,就小班化语文教学的一些实践,谈谈我校实行小班化教学的背景和基础,以及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设互动共进的教育教学氛围、组建合作型的学习小组、营造学习型的班级文化等问题的一些举措。

关键词:小班化;学生实践

一、实行小班化教学的背景

由于家庭经济文化的巨大差异,导致入学新生的巨大差异:无论从行为习惯还是学前教育水平都是如此。我们不可能给这些孩子设置一个相同的起跑线,更不可能割裂家庭因素的影响,在这样的前提下用传统大班教学,这样做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成长。由此,我校开展了小班化教学的尝试,让来自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家庭的孩子尽可能在原有基础上找到适合其自身成长的途径。

二、实施基础——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能力差异

经过多年的小班化教学的实践和探索,我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最重要的舞台,“在教学互动中提升质量”是关键,“充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是目标。要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做到:“厚师德”,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能力差异。学生的家庭文化无高低之分,区别的只是我们自身喜好;学生能力无本质差别,有的只是发展方向和水平的差异。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最棒的,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不因教师自身的文化背景产生喜好把孩子简单归类,“有教无类”方能“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他们的心理脆弱,情绪易波动,所以通过正面的接触或从家长那儿了解孩子的特点,成为新接班老师的首要任务。

三、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设互动共进的教育教学氛围。

小班的组织形式不同于大班,给师生的交流提供了更多时空。传统的课堂教学常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的方式展开,教师点名,学生回答,教师的主观因素无形中决定学生说的欲望和说的机会,时间一久,能说会道的孩子更加能说了,而不好表露的孩子更加沉默了,甚至游离到课堂之外。在调动全体学生投入课堂,努力落实“人人参与”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1.为每节语文课谱上“序曲”,开展“一读一说”活动。

即每节语文课前安排一分钟诵读和一分钟谈话。一读——经典诵读:由值日班长领全班学生吟诵,古诗、歇后语、弟子规、三字经、数字成语这些典范语言都是最好的素材;一说——自由谈话,谈话者为全体学生,由学习委员提早一天通知准备,全班诵读结束后站到讲台前大声说话。说话内容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由选择。在我班,学生喜欢活泼的形式,有时猜谜语、讲儿歌、讲故事,有时是成语接龙、一字开花、小小传话筒,也有说电视新闻、身边趣闻、畅谈理想等。自由谈话者如能做到神情自然、语言规范,赢得同学掌声的均可获得值日班长发给的奖励卡。这些集知识性、趣味性、挑战性于一体的活动,既训练学生的表达,也不失为训练全体学生“听”的良好方法。

2.为师生互动过程中的新奇感“保鲜”,不断调整学习形式。

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为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度,我在课堂中专门制作了两个百宝箱,里面装上色彩艳丽的圆卡,上面分别写上学生的学号与各小组的编号。设计读拼音、读词语、认生字、读课文等较为浅显的训练时,抽签决定交流对象。学生对这种随机的形式充满期待,也有助于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每节课中,凡是已经抽取的号子暂不放入百宝箱,使参与面更加广一些。

3.为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抚平”挫折感,保持学习的动力。

由于学生学前的语言基础参差不齐,课堂上的表现总有许多意外的生成,有时一个平翘舌音发错,纠正四五次依然不见起色,学生不仅会感到沮丧,更会害怕同伴异样的眼神。除了明确告诉每一个学生“我们人人都会有不足,有不足的问题,我们才会有提升的空间”。更可以让出错的孩子在班里寻找一名喜欢的小老师,课后互相帮助纠正,掌握之后到教师跟前汇报,最后根据两名学生的学与教给予适度的奖励。对于课堂提问出错的孩子,鼓励其向班里一至二位好朋友当堂求助,现场解答。在听的活动中,如果记住了稍纵即逝的信息,学生就已经在倾听同伴的解答中得到了提高。

四、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组建合作型的学习小组

学生成长家庭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因而个性不同。内向与外向,害羞或张扬本无优劣之分,但在这个竞争社会中要更快的融入团体,展现自己,必须勇于表达,乐于交流,小组练习说话即是极好的方式。

合作学习小组组建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学生的性格类型差异组合而成。每一个小组中大致包含内向型、外向型和中和型孩子,引导孩子认识同学的优点,各有所长才是好小组,用“找朋友”(可具体)的方式,在引导下相对自由组合,人数为4人。对合作学习小组的整体评价是能否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刚入学的孩子口语表达的欲望不同,能力不同,但在小学低段,在书面能力还很薄弱的情况下,语言文字的积累、内化、运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于口语形式。

五、拓宽语文学习的路径,营造学习型的班级文化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教室空间是班级文化的载体,利用教室空间的开展学生的作品。开展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评价活动,即易于操作,又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还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空间。如我设计了”自学园地“,就是让学生把自己课外学到的语文知识贴到上面,内容相当广泛,一个生字,一句成语都可以换取一颗红心贴在知识点上。这样激发了孩子的上进心,促进孩子自学互学,虽然传统但很实用。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