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

时间:2024-05-04

段欣欣

摘 要: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和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做好每一节课的课堂练习设计尤为重要。对不同的课型,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注意层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孩子们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学会如何解题。如果只是教师一味的讲解,学生们没有亲自去体验解题的过程,那么他们是难以完全理解题目的精髓的。因此,我们要有目的、有计划的为学生们编制一些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们的能力,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我们该如何科学有效地组织课堂练习,提高练习效率呢?

一、设计习题要注意层次,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切新的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因此,练习要循序渐进,给学生有层次地“铺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弄懂、学会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每一个教学环节,安排不同层次的练习。一般分为:模仿、熟练、应用和创造四个阶段。其任务依次为:一是理解知识,掌握概念;二是巩固知识初步形成技能;三是应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四是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例2这节课时,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如下练习。(1)基础性练习。如:在同一个圆里,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 )倍或是半径的( )倍,所以C=( )D或C=( )Y。(2)巩固性练习。如:修建一栋房屋需要2米,直径2公分的圆木一根,如让你去贮木场选材,你将用哪几种方法选?(3)综合性练习。如:在一张长4.8分米,宽4分米的铝片上剪一张最大的圆片,求这张圆片的周长。(4)思考性练习。如:一辆自行车轮台的外直径约是71厘米,如果平均每分钟100圈,通过一座1099米长的大桥,大约需要多少分钟?

二、在“趣”上调控——凸现趣味性

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到数学是那么生动、有趣、富有魅力,强化数学练习的趣味性十分重要。因此,设计练习时,要做到:(1)要注意增加练习内容的新颖性。练习设计不仅内容要新,而且习题的类型或形式也要新。(2)要注意练习形式多样化。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某一技能,往往要对同一要求进行反复多次的练习,这种机械重复的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因此,设计练习时,对同一项知识或技能的训练,应设计多形式的练习。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从题型上讲,有填空、选择、判断、匹配等;从结构上讲,有补条件、补问题、选条件等;从形式上又有听算、笔算、视算、游戏、比赛等。设计练习时,可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形式。(3)要注意把握练习的要求。设计练习要难易适中,应是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的,符合教学的基本要求,不可随意拔高练习的标准。这样可以寓练与乐,练中生趣,既能减轻学生练习的心理负担,又能提高练习的效率。

三、在“用”上体验——凸现生活性

在实际生活中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任务之一。新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型和应用性。因此,数学习题的设计不要局限于现成的本本,要拓展思路,扩大视野,要充分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将一些现实的题材改编成有新意的习题,使数学习题散发出浓郁的时代气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价值,增强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四、在“用”上体验——凸现生活性

在实际生活中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任务之一。新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型和应用性。因此,数学习题的设计不要局限于现成的本本,要拓展思路,扩大视野,要充分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将一些现实的题材改编成有新意的习题,使数学习题散发出浓郁的时代气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价值,增强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五、对比性练习

小学生因为年龄小,思维的拓展性不强,容易形成不良的定势。他们经常会混淆一些题目,而且如果第一次错,老师再不重点提示讲解,他们下次仍然会犯相同的错误。因此,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我会有意识地把容易混的题目放在一起,让他们通过观察,进行对比练习,揭示易混淆内容之间的异同点,在不同点上加深认识,通过比较这些异同,掌握它们的本质特征,克服形成思维的不良定势,并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在教完倍类应用题以后,我设计了以下3题:1、小华昨天看故事书,看了12页,今天看了36页,他昨天看的是今天的几倍?2、小华昨天看了12页故事书,今天是昨天的3倍,他今天看了多少页?3、小华今天看了36页,是昨天的3倍,他昨天看了多少页?以上每道题都有三种数量,第一个数量是标准量,第二个数量是比较量,第三个数量表示今天是果昨天的3倍,也就是倍数。由于题中的已知条件在不断的变换,出现了三个相关联的关系式。通过我和孩子们一起分析使他们明白了:第一题是求36里面有几个12用除法计算;第二题是求12的3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第三题是已知某数的3倍是36,求这个数就要用除法计算。通过这样的分析,孩子们很快理清了数量关系,使他们在比较中认识数学知识的异同,掌握它们内在的联系,并能区分易混淆知识,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认识结构和处理未知问题的良好习惯。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