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观念下的西方身体——沈伟舞蹈团《地图》之我见

时间:2024-05-04

肖梦雅

中国观念下的西方身体

——沈伟舞蹈团《地图》之我见

肖梦雅

正因为我们如此迷恋身体,而希望让那些单纯的身体线条在瞳孔中延伸、跳跃、扩张,让血液为之澎湃,让心神为之向往。

——题记

沈伟又来了,继上次2014年沈伟带着他的作品登上京城的舞台后,时隔两年在2016年初冬,他又带着《地图》和《声希》这两部作品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在舞蹈界,沈伟背后所拥有的多重身份大家应该都熟知,他是带着湘剧的功夫和绘画的才能来到广州实验现代舞团开始了他的现代舞生涯,这一开始便一发不可收拾,尽管在学习之路上也遇到过诸多坎坷与挫折,但是在坚定的信念支撑下和独具才华的驱使下,他一路直上,从广州跳到了“世界舞蹈之都”纽约,从舞者到编导直至创建他的沈伟舞蹈团(沈伟舞蹈艺术)。

沈伟身上有很多的光环,获得过多项国际大奖,而他在现代舞上所展现出的才华要从1994年中国首届现代舞大赛说起,那一年他带着他的作品《不眠夜》获得了一等奖。1999年沈伟来到纽约,在随后的五年里他迅速吸收西方各界艺术的养分——音乐、绘画、雕塑、电影等,直至2000年推出现代舞作品《声希》,从此在西方一炮而红立杆直上,同年他创作了《天梯》,2005年他又创作了《地图》并于2014年在美国贾德森纪念教堂上演。沈伟受到国人的关注要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画卷》篇说起,作为编导的他以这一良好的开端从而不断地出现在国内的舞台上,他的创作也为人津津乐道,此刻我想谈的就是在他中国观念指导下西方身体所呈现的作品《地图》。

《地图》剧照

每个艺术家都会有自己的创作阶段,每个阶段的成熟度和思考方式及运用方法都不尽相同,这样一段岁月的历练和时光年轮的车辙使得沈伟的身上散发着与众不同的气息与耀眼的光芒。初出茅庐时期,沈伟的作品形式上还带有表现主义或皮娜舞蹈剧场的印记,走出国门后,得到西方舞坛认可的沈伟在其早期作品中渲染着史诗般的风格,而后的发展,沈伟所呈现出的是对抽象艺术和音乐结构的关注,如今沈伟已经完全独立创造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身体训练体系——“身体自然发展体系”,而这个体系最早的实践体现在沈伟2002至2003年期间创作的世界名作《春之祭》当中,这个作品最初的理念中语言的组成部分,是隐藏在“自然身体发展技术”背后许多理念的诞生地,而正是这种独一无二的语言系统的建立,奠定了沈伟在世界舞坛先锋的地位,同时,亦是他对21世纪舞蹈所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作为一个艺术家,他用自己对身体运动语言的创新,影响着世界当代舞坛的身体言说方式。之后的作品《地图》就是在这个运动体系里发展出来的。

《天梯》剧照

沈伟说:“图,是随着身体运动方式的图,不是真正的地图。”《地图》这部现代舞作品时长45分钟,舞蹈演员由西方各国籍的演员组成,不到一个小时里呈现了变化多端的身体和构图,丰富之中让人有着十分轻松和愉悦的感受,我想这是现在的现代舞作品很少能带给我们的观感,也是沈伟所呈现的独特风格。《地图》取自于史蒂夫·赖克《荒凉的音乐》,整部作品没有情节,它的内容就是将有趣的动作呈现,那些观众从未见过,舞者从未跳过的动作是编导对肢体的极力挖掘,从而将一个有着无限丰富变化的作品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舞台上6个巨大而形态各异的氢气球(尔后是7个)独特而奇妙的漂浮在上空,气球上所呈现的涂鸦是沈伟创作这个作品时亲手画的手稿,这些放大了的手稿显得前卫而别致,格外吸引眼球。在这样的舞台上,身体“地图”一一呈现。作品的开始“Rotation Map”(拧转的地图)所呈现的是人体的各个关节在拧转的形态下所表现出有趣而丰富的动作画面,舞者们表现出极度柔软却有着精确控制力的身体质感,他们的身体柔软到好似立刻就要融为一滩水般,一旁观看的我竟产生了害怕他们突然融化和消失的感觉。而后“Bouncing Map”(弹跳的地图)中我们又可以看到放松的肢体中显现出那与众不同的弹跳方式,这种肢体与地面重力的碰触所产生的回弹之力,身体与自身惯性、重心移动所产生的回弹之力与跳跃感给人以最大化的愉悦和松弛之感,在我看来肢体的拧转与弹跳的动作对比也是沈伟对身体探索的成功表达。随后是“Internal Energy Map”(内在力的地图),这里他所展现的是不同力的体现,舞蹈演员们或用感官、或用肌肉、或用神经所呈现出不同的力,他们在不同力的主导下所呈现的动态是自觉地开发身体的独特体现。另外在动作语言上,沈伟使用了几乎被现代舞的肢体夸张放大了的戏曲舞蹈中的圆场步,并多次出现在作品中,这样一种身体语言所产生的是具有独特中国韵味的化学作用,其中更有将上身的云手配合夸张变形的圆场步的表现,以腰部为轴的中国古典舞的运动法则和戏曲舞蹈中夸张变形了的步伐相结合,在一部现代舞作品中看到这样的场景也是饶有特色,我想这就是带有中国符号的现代舞,带有中国文化印记的现代舞,这一切使中国观众熟悉、使西方观众陌生,他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与世界沟通的语言不再是借鉴,而是走出一条独特的中国现代舞的路子。最后是“All Map Together”(所有的地图在一起),在光影和肢体的配合下结合调度、构图给人印象深刻。作品里沈伟运用了三角形上的各色变换进行各式调度,其中有一段群舞与独舞的关照始终显示出一种牵引的关系,在光影的配合下,身体的对应与呼唤让我们看到了肢体所产生的巨大召唤力。另外经常出现的圆形构图更让我们看到了沈伟所表现出的中国审美、中国意象。不论是舞者们顺时针还是逆时针的圆形构图在现代舞作品中是较少出现的,圆润之中显变化,这是一种让人觉得格外亲切的表达。这种圆的构图和舞团演员们圆润肢体的运行路线相结合表现出了作品对于中国“和”文化的关照,更让人从中读出了上善若水任方圆的哲学思考。现代舞跳观念,这不就是沈伟的观念最好的体现吗?

沈伟在《地图》中有很多对于动作概念的有力探索,这也是我们在《地图》里真正能看到的。舞者们的动作不仅表现出极度的柔软绵延,而另一舞段里又可以看到放松而有精确控制力的肢体中显现出那与众不同的回弹的运动方式。另外,一位躺在地面的舞者在空中舞动着他那变换万千的双腿,竟然让人有了幻影和幻觉,可见腿部动作的变换之快、之重复而产生如此的效果,真是令人称赞。

其实在这部作品里最令人感到有趣的和有艺术感的就是沈伟用他的中国观念贯穿到西方身体之中,从而呈现出这样一幅独特的“地图”画面。看过这部作品的人一定对“圆”这一符号印象深刻,因为这个符号在《地图》里贯穿始终——加工变化了的圆场步伐,身体圆的运行路线,包括现代舞化了的云手配合夸张变形了的圆场步,舞蹈调度的顺时和逆时的圆形构图,将整个中国的审美意象贯穿到现代舞中,使这部作品充满中国元素,真可谓是一部符合中国审美的现代舞作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了一个现代舞编导对观众的友好和他所带给我们文化上的亲切感。深受中国古典文化影响的沈伟将一种文化带到了探索身体的运动方式之中,他没有借鉴文化之“名”为作品渲染表面色彩,而是以文化观念之“实”来探索各种肢体的运动方式,这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中国古典美学精神在他的身上和作品里是一览无余。从2000年的西方爆红到2016年重登中国舞台的沈伟,在近十七年的创作中,中国古典文化对他产生的深刻影响自不用多说,但他的作品并未刻意去表现,反观中国当代一些现代舞人所创作的现代舞借中国古典文化之名来为自己的作品裹上古老而带有迷幻色彩的外衣,借“此内容”来为“彼内容”做袈裟,看似金光闪闪、“神”不可攀从而给外界呈现出一种带有迷雾般气质的中国形象,此种作品造成中国观众的疑惑和西方观众的误读,我们是否该思考这种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带来中国现代舞发展的阻碍,且导致个人创作方向的迷失,以至于令当今中国现代舞的世界形象以迷糊之态,这是值得深刻反思的。

但还好我们依然有专心为身体着迷而不断探索肢体本真的现代舞艺术家,除了中年派代表的沈伟,还有壮青派代表陶冶以及青年派的尹昉。陶冶和他的陶身体剧场近年来也是在世界舞坛上崭露头角,他一直致力于探索身体的极大可能性以展现独特的现代舞美学,同沈伟一样,他们专注于身体并只专注于身体,他们对身体的研究具有逻辑性与科学性,对时空力的把握尤其出色,陶身体剧场的作品也是从不借助于哪个文学脚本或是戏剧等其他艺术手段来丰富自己的舞蹈,他们关注的仅仅是身体,因而这种纯粹的视角与行为造就了他们舞团今天的风格和特点,这也是他们能够立足于中国乃至世界舞台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见成功的人所具备的成果因素都是相近的,他们所呈现出的都是当代中国的现代舞形象,而不是西方视角化了的东方老旧形象,那些毕竟不是真实的,所以只能是过眼云烟而已。去年的“青培计划”中的尹昉作为青年派的一员也给我们推出了一台现代舞作品《斗拱》,其中他以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为灵感从而发展出动作与动作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身体与空间之间的探索,这样将文化与身体在本质意义上相结合的探索显得真诚而可敬。由此可见我们完全可以在中国观念的指导下探索出我们自己的现代舞身体运动方式从而形成独立的作品形态与世界对话。艺术样式是多种多样的,正因为各个艺术家的思想、观念、角度、风格不同,从而造就了我们万千姿态的艺术世界;正因为艺术创作的愈发丰富,我们才能观看到不一样的风景,领略不同的世界观。这一切对于在这个多姿世界行走、观赏,在现代舞的世界里驻足停留细细品味的我们都是弥足珍贵而倍感珍惜的。

我们所看到的《地图》是“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中国观念的显现,它并没有借鉴任何中国古典文化为命题来走捷径,而是以真诚的态度和安静的心来做艺术、探索身体,而这样“正”而“真”的心态也是沈伟站上西方艺术舞台制高点的制胜法宝吧!

感谢沈伟和他的《地图》,让我们能看见这个万花筒般的舞蹈世界,游走于“地图”中领略中国观念下的西方身体。

注释:

[1] 刘青弋.以艺术创新在世界舞坛领潮争锋[J]. 艺术评论. 2012(12).

肖梦雅: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舞蹈学系硕士研究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