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陈 爽
程永玲四川清音表演的艺术成就及学术意义
陈 爽
程永玲是当代著名的四川清音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清音的代表性传承人。她的清音演唱嗓音清雅,音质纯净,吐字清晰,行腔婉转,润腔细腻,音色甜美;舞台形象温婉秀丽,与伴奏琴师的配合珠联璧合,饱含浓郁的四川风情。每每观赏她的表演,都会情不自禁地沉浸在美的享受中。当然,作为一个曲艺大家,她的四川清音演唱,不是简单一般、感性直观和消极被动的音声传达,同时蕴含着她对艺术的审美认知与理性思考。这些特点与贡献,不只在她擅长演唱的许多传统经典节目及优秀新创节目中可以感受得到,而且在梳理总结她艺术生涯的专著《程永玲:我与四川清音》一书的谈艺性篇章里,也有比较充分的展示。在这里,仅从曲唱音乐(曲艺中的说唱音乐)的角度,简要谈谈笔者的一些认识与体会。
程永玲擅长演唱的《小放风筝》是四川清音小调类的代表性节目,她的演唱很好地承传了李月秋唱腔柔媚亲切、清丽细腻的风格特色。较之大调类节目通常要表现故事与人物的“说唱性”演绎,小调类唱段的音乐性非常之强,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很容易滑向“歌唱性”的演唱。但程永玲的演唱,一开口就是曲艺唱曲独特的语言性唱腔运用与处理。每一句的唱词,都严格按照四川方言依字行腔,“说”着唱的感觉很浓郁,唱词内容的演唱表达,交待得清清楚楚,但唱腔依然婉转动听,绝无受制于语言性表达的艰涩与滞重。同时,从李月秋那里承传而来的特色“哈哈腔”,在唱句中时隐时现,巧妙地形成了灵秀活泼的特色;唱词内容也随音乐性很强的“说唱性”表演渐次展开,一幅四川清明时节乡村小妹放飞风筝也放飞欢乐的民俗风情画,借着她的演唱,回荡耳际,跃然眼前,给人带来非常优美的艺术享受。这种唱曲艺术审美传统的精到处理,与我们惯常所见的“歌唱性”风格迥然不同,显示出演唱者非常深厚又异常扎实的传统功底。小调不小,小调难唱,唱中蕴说、说着演唱,一字一声、一字一腔。这是真正具有传统唱曲音乐审美表达的舞台表演,没有长期的熏染磨练和专业实践,是无法具备相关才能并精准传达的。但程永玲做到了,她以自身的艺术表演,非常典范地体现了唱曲艺术在四川清音里的审美格范。既带给观众和听众以美的享受,也给唱曲艺术的理论建构提供了直观的阐释样态。程永玲在谈到她为养成这种艺术修为而经历的学习过程时表示,当年在艺校学习打基础时,“领导和老师要求我们能学会并演唱三十个传统节目才算及格,其中包括四川清音‘八大调’和若干小调”。这都表明,没有对于深厚传统的继承,是无法成就艺术的正宗风格的。
程永玲演唱的四川清音传统节目《断桥》,虽属小调唱腔,但演唱处理具有大调风格,也颇具乃师风范。有学者记叙当年李月秋唱《断桥》时的情景:“当年,李月秋老师在(成都)‘五一茶社’唱清音,一些文人学士、教授专家,骑自行车穿城而来,早早地泡上一碗三花等着,终于等来了开场、等来了李月秋上场、等来了《断桥》、等来了李月秋爱恨交加、柔肠寸断百媚千娇的那一句‘刚刚把你救活,耶——,你就不认我啊’,就感觉满足了、过瘾了、巴适了、舒服了,后边的节目不看了,抱拳一谢,起身离去。又蹬起自行车,穿城而过,回家去也。”如今听程永玲的演唱,完全能理解那些观众的感觉。每每打开唱片,《断桥》这段能让人经常整个地反反复复听赏多遍。深情、哀怨、柔肠寸断,字字情、声声韵、如泣如诉,总也听不够。
传统继承的扎实功底,使程永玲的演唱获得了观众的极大肯定。20世纪60年代,艺校毕业没多久,程永玲天天都在“五月文化社”书场演出,小小年纪一挂牌,就吸引了很多观众,成为蓉城的知名演员。随后的艺术生涯中,她虽然经历了各种政治运动的磨难,但都没有浇灭她对四川清音的挚爱。新时期以来,她经常参加全国性的文艺演出,多次获得专业比赛的一等奖和国家文化部的“文华新节目奖”“文华表演奖”。1987年,她成功地在奥地利和南斯拉夫举办了“程永玲四川清音独唱音乐会”,同样受到外国朋友的喜爱,被誉为“东方的一颗明珠”。这些肯定与荣誉,并没有止住程永玲探索开拓四川清音表演的步伐。她在很好地继承李月秋清音演唱艺术特色的同时,也结合自己的优势条件,不断吸收化用各种姊妹艺术如北方鼓曲、苏州弹词、各地民歌等,同时兼容并蓄许多同行前辈如骆玉笙、郭兰英等人的演唱技巧,“既留心借鉴、吸收古今中外有益的东西,又十分注意保持四川清音的基本特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四川清音演唱艺术。
程永玲对四川清音的演唱传统有深刻的继承,对四川清音在当代的审美传达也有拓展性的尝试。为此,她与不同行当的同行密切合作,精心创造。比如,与她的同学和琴师曹正礼长期合作了很多新创节目,包括《幺店子》《蜀绣姑娘》《川菜飘香》《送公粮》《六月六》等。这种创新模式符合传统音乐的艺术规律,是懂行人的摸索与创造。相较不少传统音乐改革中采用不在传统语境中的专业作曲者来谱写新曲的方式,这样的创新紧紧围绕着唱曲音乐的本体,学习借鉴的音乐素材及表演方式等都能很好地“化用”在原有的框架中,不会出现“改革变改行”即失掉艺术本体的问题。前述程永玲与曹正礼等合作的那些四川清音新节目,唱词考究,唱腔清新,很好地保存了四川清音的艺术特色,也较好地运用传统形式表现了新的现实生活,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及艺术上的成功,是十分自然和必然的事情。
当然,程永玲之所以能够成为四川清音演唱的一代大家,除了艺术功底的扎实,理论思考的深刻也是形成她艺术成就的重要方面。这些思考,在她的相关谈艺录中,有着集中的阐述。如对作品演唱、伴奏方法等的探索与尝试,程永玲自己就有很多的感受,更有不少可贵的思考。她的“哈哈腔”“弹舌音”是四川清音的传统特色唱腔与演唱技巧,在新作品和新改编的传统唱段中,她加入了自己的一些创造,形成了个人的特色。她说:“我曾探索把美声花腔女高音中的演唱技巧,融入四川清音‘哈哈腔’的传统唱法但不管有多少变化和发展,我们所演唱的,必须仍然是四川清音。”在新创节目《哈!多快活》中,她将“哈哈腔”做了高音的上行处理,与传统演唱的下行风格有所不同,形成了圆润明亮的效果,但又不失四川清音的声腔规律。“这个实验证明,不管怎样借鉴,都要讲求化用,不能生搬硬套,即在为我所用的前提下,把握契合点。”程永玲的这种探索,在传统音乐领域极具代表性与典型性。但其他同行的许多“创新”,却并不这样清醒。仍以曲艺唱曲为例,众多曲种改革中普遍存在的“歌曲化”现象,就是由于没有把握好坚持自身艺术本体的问题,致使出现了所谓的“曲艺歌”“评弹歌”和“清音歌”。如何在乱象中保持清醒,程永玲这样的曲艺大家可以说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与标杆。如她所说:“对四川清音传统的继承与发展,说到底就是‘找准根’和‘结好果’的问题。根是什么?大处讲是巴蜀文化,小处讲就是清音传统。失去了根,所有的创新都失去了意义。”
在四川清音的传承与表演实践中,程永玲还十分注意艺术学习的方法问题。如她回忆,“当年学唱的情景,真像是小孩子刚学说话一样难。老师教一句,我学唱一句,有时一个上午就学一句腔。一句唱词只有七八个字,但节奏慢、旋律长,半天都学不会。所以,一个完整的节目,往往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学会。但‘幼儿学,入了骨’,记得牢、印象深,不易忘掉,就像烙铁那样,深深地刻在你的心上”。我们今天看到程永玲的演唱之所以传统正宗、风味浓郁,正是这种“幼儿学,入了骨”的感觉在发挥作用,怎么唱都是那个味儿。但如没有这个功夫,就会像“白开水”一样,只有声,没有韵,再花俏的编配,也不能弥补艺术本身的缺憾。程永玲也谈到了学院式的学习方法,并对四川清音的教学方式有了自己的认知与选择。她曾说到,音乐学院的老师帮他们记谱、整理,同时也教他们识谱。“新创作的节目一下子就唱会了,一天能唱一个节目,速度真是快,但也忘得快”。这种欧洲古典音乐体系的学习方法,是文本式的学习,其前提在于有统一的技术训练与审美标准。对于中国传统音乐,按照一字一声、一字一腔的要求,照谱演唱的做法虽然能达到快速掌握旋律线条的目的,但“怎么唱”的问题,无法同时解决,还需老师一字一板地教才可以实现。程永玲对此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那就是:“口传心授”的传统教学方法值得继承。即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和有谱子的方法结合起来:“先把记有谱子的节目拿给学生们自己去练,练会了唱给我听,然后我会按照每个节目的曲牌风格和内容意味,逐字逐句‘抠唱腔’。因为,再高明的记谱大师,也不可能把独特的情感和唱腔韵味记录下来。”程永玲在四川清音的传承与表演中所体认与反思的此类问题,同样提示我们:学校体系的传统音乐教学与研究,需要更加深入地做好“局内人”,只凭曲谱去分析和理解音乐,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深入传统音乐艺术的内部,才能感受与触摸到鲜活的艺术本体。
从这个意义上讲,程永玲之于四川清音的艺术存在,不只是艺术本身的深刻造诣和精彩演绎,同时具有值得我们在学术理论上特别关注和总结推广的多重价值与意义。
注释:
[1]吴文科、李蓉.程永玲:我与四川清音[C].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12.
[2]程永玲编年自述:清音伴我五十年[C].吴文科、李蓉.程永玲:我与四川清音.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12:21.
[3]严西秀.四川清音的发展之路——从程永玲的成功谈起[C].吴文科、李蓉.程永玲:我与四川清音.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12: 234.
[4][6][7]程永玲.情系清音[C].吴文科、李蓉.程永玲:我与四川清音.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12: 5,8,8.
[5]罗扬.程永玲与四川清音[C].吴文科、李蓉.程永玲:我与四川清音.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12: 2.
[8]吴文科、李蓉.程永玲:我与四川清音[C].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12: 9.
[9][10]程永玲.时代的呼唤与肩上的责任[C].吴文科、李蓉.程永玲:我与四川清音.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12:97,98.
陈爽:音乐学博士,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