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革命叙事的意义重建与叙事新策略

时间:2024-05-04

孙曙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渡江战役,解放了国民党政治中心南京与经济中心上海。闻悉胜利消息,毛泽东意气激昂,慨然命笔《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战役的实际指挥粟裕将军在战前说:“这次渡江战役是中国历史上

最伟大的一次大进军,等于最后挖取敌人心脏,对完成中国革命有决定性的意义。 ”不世之业,千秋铭刻。在渡江战役即将七十周年之际,剧作家陈明以饱满的激情创作了剧本《送你过江》。

“一条江、一条船,一个女人的情感抉择,两个男人的英雄情怀,演绎一个悲壮、凄美的故事。 ”《送你过江》围绕“渡江”,以长江北岸小渔村芦荻港的女村长江常秀和渡江部队民运科教导员郭逸夫的情感纠葛为线索,展开了大时代的血火中人们的命运沉浮和人性碰撞,他们的抉择和牺牲,轰鸣了共和国诞生的隆隆礼炮,也将他们自己定格成人民英雄。

长期以来,陈明以乡土现代戏创作知名于国内戏曲界。这次《送你过江》选择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体现了一个优秀剧作家勇于突破自我的艺术创新的勇气和时代担当。该剧本在《剧本》杂志 2016年第 8期发表后,好评不断,屡屡获荣,在 2016年“江苏省戏剧文学剧本评选”中斩获一等奖,在文化部艺术司公布的 “2016戏曲剧本孵化计划”第一次专家评审结果中,该剧又位列榜首,专家一致认为,《送你过江》是近年来难得的优秀主旋律作品。

确实,《送你过江》是一部成功之作,以百万雄师过大江千帆竞发中的一个背影为戏眼,聚光船民和战士,铺开小人物普通人的命运,以小写大,以人性写战争,以情感写信仰,完成英雄主义的壮丽书写,既是革命叙事的新收获,又是革命叙事的新发展。一、革命义理向人的回归革命历史题材在新中国建立后,“曾经是当代文学的主力军,也是受到特殊待遇的宠儿 ”,因为政治独大,也因为政治跌落,在新时期废除阶级斗争为纲后受到公开的审视与反思。革命历史题材的革命叙事发展到“文革”,完全政治化,剪灭人性,无视历史真相,无视人的个体,以意志和政治动机删改涂抹历史,彼时盛行的八部样板戏,以尖锐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为纲,以“三突出”“高大全 ”为创作原则,“文革”后这种空洞的意志艺术及其依附的“四人帮”遭到批判和否定。毋庸讳言,这一段畸形的繁荣让革命叙事陷入泥淖,在今天的文艺生产与消费中处境微妙,一方面有国家意识形态的提倡和支撑,也有红歌热、抗日剧、谍战剧等热点不断,但在义理层面一直缺乏有效的建树,依然依赖政治力量悬置不疑,面对“告别革命”等观念不能给以有说服力的理论申明与反驳。如何展现中国革命如歌如泣的史诗,如何重建信仰,如何将革命史接入今天的生活与艺术,这是意识形态的任务,也是整个文化界文艺界的任务。革命叙事,如何走出困境,戏剧界也在探索。

《送你过江》的政治 /革命主题是严肃而神圣的,由学习和牺牲两个叙事单元组成。学习这个叙事单元情节简单,新四军识字班教员郭逸夫手抄识字本《为人民服务》,赠送给江常秀,江常秀视同命根子。《为人民服务》既可视作两人的信物,又是整部戏的“信物”,是整部戏的基础,所谓思想之源,也给两人感情以合法性。而牺牲是整部戏的主体叙事,在征船和渡江的情节发展中,以江家献出龙头大船、郭逸夫江更富献出生命、江常秀献出爱情和爱人亲人,完成牺牲主题,完成对革命的献祭和昭告。

应该讲,《送你过江》的政治 /革命主题及其展开是承接,承接了革命叙事的传统,在《烈火中永生》《闪闪的红星》《杜鹃山》《红灯记》等典型叙事中,都可以见到。学习(领袖)和(个人)牺牲是革命叙事的基本母题,这两个母题又是如影随形相伴相生地结合在一起。学习(领袖著作)是牺牲的基础,牺牲(勇敢献身)是学习的发展和旨归。如果仅仅只有这些,《送你过江》就只是这些作品的复制和移植。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在《送你过江》中听到这样的声音:

小黄啊,我和江常秀之间是清白的!我就是要她从封建桎梏中挣脱出来,得到属于她自己的那一份真正的幸福!婚姻岂能转让,爱情不可勉强!可就在这眼皮底下,连一个妇女干部都解放不了,还要我们这些共产党员干什么?

终于,我们在戏曲的革命叙事中看到了反封建主题。“连一个妇女干部都解放不了,还要我们这些共产党员干什么? ”这个反封建主题是那么响亮,人的主题也就呼之欲出了。《送你过江》从戏剧矛盾的设计上安排了封建与反封建的对立,作者尖锐地将封建与反封建的矛盾硬化在情感发展人物命运浮沉的这条线上。江家的家长江老大,极为封建,既严守男尊女卑,在家里不许女人的衣服挂在男人进出的地方,又大行家长专制,养童养媳,强令小儿子和寡居的大儿媳结婚。为了拆散郭逸夫与江常秀,就告状要挟部队。而在部队,民运科科长王进对江老大的封建言行没有反对与批评,他对郭逸夫和江常秀恋情的粗暴干涉和拆散,虽说是从渡江大局出发,但也不是没有自身封建性的因素。反封建与封建的矛盾是如此尖锐紧张,推动着情节发展,展现人物内心。

在人物塑造上,作者刻画了反封建的斗士郭逸夫。共产党员郭逸夫竟有了萧涧秋这样“启蒙知識分子”的立场和意识,他作为外来闯入者、师者、最终的失败者,也和启蒙叙事中萧涧秋这样的 “启蒙知识分子”的命运一致。他身边的宝贝疙瘩是《安娜 ·卡列尼娜》,他“追求一种合理、公平、完善,充满人性的社会制度”,他跟江老大讲童养媳是封建恶俗,他背诵的领袖语录是“我们这支队伍完全是为了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三年前,他作为文化教员不但教江常秀识字,更教她“识字明世理,求解放要靠自己砸锁链”。他自觉承担反封建的任务,他提倡男女平等、恋爱自由,反对家长专制。在与江老大、与王进的矛盾中,他坚守一个启蒙者的立场,他鼓励江常秀“冲破这封建婚姻的锁链吧,只有自己解放自己,才是真正的解放”!他总是放在嘴边的“解放”,是针对封建意识、坚决反封建的人的解放,虽然他对江常秀的解放有自身的情感需求,但他是超越了作为个体的自己的 “人的解放者”。而为了凸显封建性的顽固,作者更是写了封建意识的普遍,江老大的专制,王进对童养媳和转房婚的认同,才十五六岁的通讯员小黄总是小瞧妇女,江更富和全村人都同意弟娶寡嫂,江常秀和豆花对江老大家长制的逆来顺受,这些都是封建性的存在。郭逸夫反封建的挑战失败了,凸显了封建性的强大和持久。

革命叙事的革命化政治化,导致它不关注人,不关注人性人情,以阶级对立阶级对抗为名,将艺术沦为政治工具。理论界也将革命叙事和以人的独立与自由为宗旨的启蒙叙事截然分开。《送你过江》却将革命叙事和启蒙叙事融合起来,将革命义理向人回归开进。郭逸夫的解放是人的解放,“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解放全中国的目的又是什么呢,难道不是马克思所说的 “人的全面发展”?是每一个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所以人是目的,而不是政治和革命,政治和革命应该是 “人的实现”的手段。正是落笔在对解放的深度阐释,对人的解放的呼唤,《送你过江》颖然独出。《送你过江》的创作“着眼于普通群体在这场战役中的心路历程”,剧作家自己说:“无论是一线部队还是后援的百姓,他们的个体生命形态和生命意义及其过程,都应该有其非同寻常的燃烧和最集中最充分的爆发式的展示。如果能够排除过于‘政治 化的倾向,真实而又不失浪漫地表达出渡江战役背景下的个体生命意义,那么这一群人就能真正走進现代人的心灵,得到当下社会的理解。顺应这样的路径,这个戏就不是一般化的主旋律了。 ”关注人,关注个体,让革命叙事回归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让革命叙事能够建立在 “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上,让革命叙事在 21世纪获得坚实的基础,《送你过江》在大胆探索。 “只有自己解放自己,才是真正的解放! ”这是人的解放的宣言,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思想解放的努力开花结果了。

当然,《送你过江》中反封建的主题没能贯穿到底,剧中渡江的动机压倒一切。江常秀答应与江更富完婚,换来郭逸夫能够参加渡江战役,换来江家父子献出大龙船。郭逸夫江常秀认了弟娶寡嫂,这是戏里的悲剧,多少也是反封建主题现实命运的展示。郭逸夫江更富在渡江中牺牲了,《送你过江》的反封建主题悬隔了,“过江”压倒了“自由”。反封建,太艰难了,在政治军事力量前, “人的解放”风吹即落。郭逸夫解放江常秀失败,对渡江前要将他调离芦荻港前线的王进说:“有些道理,恐怕有些人到老都不会明白! ”困难不但是别人不明白“有些道理”,他自己为了渡江,也将“有些道理”放弃了。反封建的启蒙任务依然等着人们去完成。

革命叙事标举 “人的解放”,《送你过江》已经破了题。

二、细节描述与地方知识的融合

1909年,王国维在《戏曲考原》中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此后一百多年对中国戏曲核心特征的论述举不胜举,总不如王国维先生一语中的。“以歌舞演故事”,确实,戏曲故事性强,演出时间演唱占据绝对主体地位。因而戏曲的叙事结构重纵向发展,而不重横向的时空切面,情节的发展往往是结构化的,而不是铺陈开的。相较小说、影视、话剧等艺术,戏曲的细节描述远不如其丰蕴,当然就细节的刻画能力讲,戏曲一样可以做到细腻生动,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韵味,如《拾玉镯》《蒋干盗书》等。而当代戏曲的革命叙事,由于突出阶级斗争,叙事空疏而僵硬,细节描述更是弱化,保证了“政治正确”,而丧失了生活真实。

《送你过江》对革命叙事的叙事策略也有发展和调整,其中突出的就是重视强化戏曲的细节描述。戏中的细节一个个精心打造,构建了艺术真实,反映生活更为深广,刻画人物更为深刻精微,艺术表现力更为精确而强烈。

小黄:再再又譬如,等我们打过长江,解放了全中国,家家都能住上高楼

豆花:家家都住高楼?那女人上茅房怎么办?马桶不是搁到人头上了吗?

小黄:(大笑)你这个女同志,头发长见识短了吧

豆花:笑什么?我们家,连女人的衣服都不许挂在男人进出的地方的。

这是小黄和豆花在畅想解放后的生活。一个十三四,直言直语,一个十五六,装作小大人。豆花的疑问是出于她是个乡下女孩,又是江老大男尊女卑的家教所致。小黄在大人腔的模拟和权威里分明又表现出一种性别(男性)的优越感。真实可信,可以想见剧场效果的强烈。这样的细节剧中太丰富了。

更富:(唱)耳边声声江潮涨,懵懵懂懂做新郎。姐姐、嫂嫂、婆娘,我分不清爽脚步难挪身子僵。三杯下肚脸发烫,胸滚烫后背凉。

【伴唱 月下芙蓉怎不想门里门外隔条江。

【更富人倚门框。江常秀开门,更富跌倒。

江常秀:(扶起更富)怎么,喝多了?

更 富:(摇头)

江常秀:这么晚了,你送客去了?

更 富:(点头)

江常秀:哎呀,你不能开开口嘛?客人都散了?

更 富:散了

江常秀:爹睡了?

更 富:睡了

江常秀:郭教导员不,郭教导员代表部队来贺喜了?

更 富:来了。

江常秀:他也喝酒了?

更 富:醉了。

这里有动作和语言的细节,江更富的跌倒和他总是两个字两个字的搭话,把江更富此时的兴奋、愧疚、疑虑、为难、羞涩等矛盾混乱的心理呈现出来,也为他拒婚和说出龙头大船的秘密做了铺垫和暗示,将其真诚、憨厚、善良、担当的性格刻画出来。即使是唱词,作者也赋予其细节刻画功能。江更富领着江常秀去找龙头大船:

江常秀:(唱)看他前面把路探,

更 富:(唱)似觉形只影不单。

江常秀:(唱)说不清酸甜与苦辣,

更 富:(唱)道不明为何人舒坦。

江常秀:(唱)熟悉的背影陌生的汉,嫩毛竹长成了硬扁担。

更 富:(唱)更富不用回身看,暖了后背暖心肝。

【江常秀一个趔趄,更富迅捷将她扶住。

江常秀:(唱)大手粗糙留热汗,几多感念和感叹。肩宽臂壮铁身板,恍如背靠一座山!

江常秀的唱词,将她在特殊情境下的内心感受真切地表达出来,她看着江更富的背影,她感受着江更富的大手,感觉到一直当成小弟弟带的江更富已长大成一个男子汉,她对这涌动出来的男性特征感受强烈(这就是剧中的性话语,展现了新的认识价值层面),她既感突然又感欣慰又为难,也不能说没有受到诱惑。运用细节,《送你过江》在唱词中生成广阔多变的内心空间。

《送你過江》成功的叙事策略之二就是地方知识的化入。所谓地方知识,本是文化人类学的术语,指一定文化区域内形成文化一致性的道德文化规范与传统、生产生活知识技能等,这个概念更侧重于对文化差异性的强调和对弱势文化的重视。在《送你过江》中,我们看到对地方知识的尊重和运用。《送你过江》的渡江地点设计在今天扬州的泰兴江都一带,剧中大量用到扬州的民间文化素材,如扬州民歌《拔根芦材花》《沙趟子撂在外》和劳动号子。还有剧中如同神来之笔的“五根金钉”(江老大在船头前舱挡浪板里镶进五根金钉),也是来自于里下河的船民文化。笔者还要指出的是这些地方知识对人物塑型的孕育,《拔根芦材花》中泼辣、健美、勤劳的女性形象,正是江常秀的原型。而“五根金钉”一到剧中,老船民江老大的守财护财就有了,其保守封建就有了。《送你过江》既是承继发扬地方知识的成功例子,又是是地方知识在今天依然充满创造性活力的一例。

三、丰富而诗意的舞台时空

当代剧作家越来越参与到戏剧创作的全过程中,一部戏的诞生往往是编导演等不断交流融汇的过程。剧作家不再是单纯的文字意义上的编剧,而是延伸到舞台的“编戏”。陈明不但是编剧,作为分管剧目生产的领导,他参与了太多戏目的排练演出,观摩了太多剧目,对舞台艺术戏剧艺术的最新发展了然于心。所以,在他的剧本中始终呈现了向舞台艺术的最新发展开放容纳的姿态。

《送你过江》对舞台表现的设计,给人印象深刻的是对舞台时空生成的把控,创造了丰富灵动而诗意盎然的舞台空间。中国传统戏曲的时空是线性序列,又因为它基本不用布景,所以充满假定性和虚拟性,实际上可以无限生成。 20世纪 80年代以来,先锋戏剧、探索戏剧突破舞台有限时空,舞台时空随时生成,冲击当代舞台艺术,带来变革。《送你过江》的时空表现,充分吸收了这些舞台艺术的新突破,带来了叙事表达的自由。

《送你过江》的时空,灵活自由和丰富多变。整部戏在倒叙的结构里完成开合。序幕是 21世纪的今天,七场戏展现六十多年前的渡江战役,尾声又回到现实。倒叙的时空,充满动势,回忆之中有回忆,过去、现在、想象,时空跳跃。《送你过江》的时空一是线性序列的严谨和丰富。一共七场戏,再加上序幕尾声,情节跌宕起伏,大的时空切换就有九次。笔者将这些场次名为觅江、抢江、誓江、争江、认江、拒江、探江、渡江、喊江。觅江——序幕,暮年得了阿尔茨海默症的江常秀总是徘徊江堤,守护着江边两座孤坟,勘探队员们前来勘探石油;抢江——解放战争尾声,国民党军队撤守长江南岸,放火烧毁北岸民船,芦荻港女村长江常秀带领村民抢船,解放军赶到,郭逸夫带领的民运科到芦荻港征船;誓江——当年新四军的文化教员郭逸夫与他的学生江常秀江岸相遇,再续前缘,郭逸夫鼓励江常秀勇敢追求自己的自由和爱情,两人在江边盟誓;争江——江老大视自己收养的童养媳江常秀为自家财产,要把守寡的她嫁给小儿子江更富,他不接受郭逸夫反封建的说理,两人争执不下,江老大到部队告状;认江——部队为渡江大局,将郭逸夫调离前线,为成全郭逸夫渡江作战的心愿,江常秀答应与江更富完婚;拒江——江更富不愿江常秀受委屈,决定不完婚,决心参加渡江,并说出江老大藏龙头大船的秘密;探江——江更富领着江常秀找龙头大船;渡江——渡江战役打响,江更富江常秀把舵送解放军渡江,郭逸夫江更富相继牺牲;喊江——石油勘探的炮声响起,江常秀回到当年的渡江现场,大喊划桨啊快划啊。不但是场次的时空变化,每一场又都有时空变化,环境随人走,时空随人生,这是在线性序列上的时空展开。

《送你过江》的时空表现,给人印象更为深刻的是空间的并列叠加,利用画外音、散点、闪回等手法,将不同的时空同时并置在舞台。第二场戏“誓江”,利用画外音将三年前郭逸夫江常秀的分别场景并置于三年后的相遇。第五场戏“拒江”,利用灯光明暗分区,将不在一处的郭逸夫、江常秀、江老大、王进同时并置在婚礼时刻。第七场戏“渡江”牺牲的郭逸夫江更富与江常秀对话,将想象的空间并置在渡江的现场。曲折传奇的故事,时空的跳跃切换丰富多变,完美地为叙事任务的完成和人物刻画的深刻作了保证。

《送你过江》的空间呈现又是诗意盎然的。在本剧的创作谈中,剧作家说:“剧本创意者以一个诗人的情怀和视角,回眸渡江战役这场在中外历史上伟大的壮举”,这已经道明本剧在意义呈现与审美价值上追求“历史感、英雄主义、诗意”三个维度,这个目标贯穿全剧。即以其空间呈现而言,是真实可信的历史时空,充满壮美诗意。大江、大战、人民英雄,剧作家的激情灌注在每一字唱词,在每一瞬的舞台时空。郭逸夫重返芦荻港,第一句唱词“江风阵阵春色醉但只见江流蜿蜒、远近村舍、蚕豆花开、芦荻吐蕊满目诗意尽朝晖”。一下子就把锦绣长江描绘出来。尾声“喊江”,石油勘探的炮声惊醒老年江常秀,江常秀又回到当年的渡江现场,大喊划桨啊,在现实时空与历史时空的并置里,在现实与历史的对话中,令人激奋的诗意喷涌而出,感人至深。而那张首尾呼应的大辫子姑娘送解放军过江的照片《我送亲人过大江》,就是一首诗,隽永深沉的诗,诗的历史时空。

目前,《送你过江》已经进入二度创作,经受舞台锤炼,汇聚导演、演员等的艺术创造。铭记历史,建树信仰,在迎接渡江战役七十周年和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日子里,期待《送你过江》在舞台上的美丽绽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