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李 霞 康修机
李 霞: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网络系统与网络文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康修机: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授
中华“五行色彩”是中国两千多年前形成的独特的色彩文化,是华夏审美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伴随着西方色彩理论的普及,五行色彩似乎仅仅留在了“历史”中。笔者在北京的南锣鼓巷针对年龄段在20-29岁的年轻人做了近100份“五色文化”的问卷调查,其中本科学历者占71.79%,研究生学历占24.36%,大专学历占3.85%。统计数据显示,熟悉“五色文化”的占0%,了解一些的占11.54%,不太了解的占48.72%,完全不了解的占39.74%。可见,“五色文化”虽然源远流长,却成为了阳春白雪。本研究希望通过建立具有中国意象精神的色彩视觉体系,让五行色彩文化在设计应用中回归衣食住行、回归本源。
鲁道夫·阿恩海姆指出:“设置色彩系统的目的不外有两个:一个是对每一种颜色作客观的鉴定;另一个是要指明究竟由哪些颜色混合在一起才可以达到和谐匹配。”可见,色彩视觉系统的作用非常重要。
但是东方与西方的思维方式差异很大。西方自古希腊开始就注重逻辑性抽象思维,他们的美学是通过理性的定量分析,再用精确清晰的造型语言甚至通过数学公式来表达。而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重视整体感受,注重意象。《周易》认为“立象”是为了“尽意”,对现实物象的摹拟绝非“象”的目的,而是通过“象”显示“意”。如南齐谢赫所著《 古画品录》中提出的“随类赋彩”等,均属于定性归纳的思维模式。[1]所以,西方纯理性思维下的西方色彩体系(色立体)并不能充分地呈现中华色彩的特征。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春秋时期,阴阳观念同“气”和“五行”相联系形成阴阳五行学说,即“六气”产生“五行”,“五行”又产生“五色”、“五方”等概念。[2]“五行”,谓之金、木、水、火、土。“五色”,谓之青、赤、黄、白、黑。《释名。释彩帛》:“青,生也。象物生时色也。”“赤,赫也。太阳之色也。”“黄,晃也。犹晃晃象日光色也。”“白,启也。如冰启时色也。”“黑,晦也。如晦明时色也。”《周礼考工记》这部专著中,有“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的五行色彩学与方位观念相联系之定义。
五色与五行、五方是一个相互转换、相互依存的整体系统,色彩被附着了中华特有的文化与意象,其传承首先需要可视化的思想认知图式与逻辑思维方式,才能融入大众并形成一种内心文化的自发映射。基于上述思想,本研究设计了“一花一世界”五行色谱,将“五色”思想转换成色彩认知图式,为色彩设计提供逻辑思维依据。
以“五色”与“五行”的对应关系为思想基础,以“五色”与“五方”的位置关系为基本构架,以东方文化象征高尚品格的荷花作为形式美的造型载体,以“佛典”中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为思想境界,形成了 “一花一世界”五行色谱。(图1)
目前中国普遍使用的色彩模型是以现代西方经典色彩学为基础的色立体。如孟赛尔(Munsell)色立体,色彩按物理的属性关系分为明度、色相与纯度三个部分,并采用X、Y、Z立体空间的球状形式呈现。其球心的垂直轴为明度标尺,赤道圈为各种标准色相,水平直径代表同明度的纯度色阶。该体系精确、直观地体现了色彩间的各种物理属性关系,但不能包含中华特有的哲学思想。
“一花一世界”色彩模型则采用了东方式“扁平化”的荷花形态取代三维的色立体,整体由一个花心和12片花瓣组成,花心和最外侧四片花瓣保持了中心为黄色(黄色为中国最高等级色彩),右(东)为青色,左(西)为白色,下(南)为赤色,上(北)为玄色的“五方”正色的基本位置架构。在其它的8片花瓣中,按照花瓣的朝向并借鉴西方色彩学中色相、明度、纯度的属性关系又分别形成了各类杂色。如西向(白)主要为不同色系高明度的纯度渐变色,北向(黑)主要为不同色系低明度的纯度渐变色,而西北方向的花瓣呈现黑白的明度渐变色。
“一花一世界”色谱中的色彩是由中国的文化与民众的喜好决定的,而不是按照西方色立体以一定刻度规律进行等间距、等数值的选取与放置。例如属于正色的黄红色系,有着喜庆吉祥的联想,那么以黄红为主的暖色会多于属于杂色的绿色系。因此,一部分在色立体中出现的色彩在“一花一世界”中没有,而传统色彩中受到推崇的色系会在色谱中有多个相近色。
孟赛尔色立体以量化的色彩标号作为名字,例如5R5/14的对应色为5级明度、14级彩度的红色,严谨而理性。但是冰冷的数字无法与意象建立一种思维上的联想。“一花一世界”的色彩名字秉承意象传统,保留定性的抽象特征,有的借鉴了自然界中的植物色彩,如芽绿色、樱草色、藕灰色、紫棠色,有的借鉴了动物色彩,如孔雀蓝、鹅黄色、银鼠灰、驼色,还有的以意境命名,如秋香色、昏黄、黛绿,充满了意境与故事。如“石榴红”色,类似石榴花的颜色,带有一种美丽娇艳的美感。唐代流传有“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凤娟葡萄带、日照石榴裙”等美妙诗句。后来“石榴裙”常常被用来代指美女。[3]
西方色立体在视觉上呈现了色彩的三属性,并且对色彩调和的关系提供了视觉依据。例如色立体中的垂直色彩调和关系、圆周色彩调和关系、内面色彩调和关系、圆周内斜面色彩的调和关系等等。这些调和是以色彩混合后得到中明度灰这个客观的标准为前提的。
但是中国色彩文化有着自己对调和的理解,它不完全以视觉为基准,会从“相生相克”的文化出发,以满足吉祥等意象联想作为标准。五行学说是一个周流不息、循环往复的完整体系,体系中的五种元素因其相互关系而相生促进或者相克抑制。五行色彩中的调和美则表现为色彩搭配时应顺应相生规律与意象关联。如纳西族族人认为衣服的色彩与生辰的五行或属象的“天象”有相生相克的关系,生辰与服饰色相对应则吉祥平安,若相违会引来病祸。由此色彩被赋予了特殊的涵义,只有顺应了这种文化,才是吉祥的、美的。[4]
白、青、黑、赤、黄五色分别对应着金、木、水、火、土这五行,同时继承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关联性,这使得“五色体系”并非简单的色彩罗列,而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提炼与视觉化。其中构成相生相克的色彩及色彩组合,通常成为阴阳五行学说中色彩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周跃西先生曾经借助西方色立体的三维形态建立了色彩的相生相克关系,对五行色彩做了很有意义的研究。[5]但是在“五方”体系的扁平式色彩模型上实现色彩相生相克关系的可视化将更符合中国人的认知取向,更有利于五行文化的传承。在“一花一世界”色谱中,色彩的五行相生相克关系得到了直观呈现(图2),其中相生类色彩以黑实箭头线显示,相克类色彩以灰色虚箭头线显示,即白生黄,黑生青,青生赤,赤生黄;赤克白,青克黄,黑克黄,青克白,赤克黑。将相生相克色系的关系可视化对婚丧嫁娶、民族服饰等日常生活领域的色彩设计都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五方色彩文化在中国古代的皇家设计中多有体现。如建筑中的都城四门以色彩象征,即东方黄龙门属青,南方朱雀门属红,西方白虎门属白,北方玄武门属黑。在当代设计中,北京出租车的色彩也是五方色彩的典型应用,车身中部选用一道黄色的颜色带——“尊黄”来象征中央皇城首都北京,同时以象征四方的蓝、赤、白、黑,作为辅助色配合黄色形成双色,在现代交通工具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6]
“一花一世界”最外层四片花瓣为青、赤、白、黑的同时,内层四片花瓣的色彩由中心的黄色与四个方位的色彩渐变而成,即东侧为黄-绿-青,南侧为黄-橙-红,西侧为黄-白,北侧为黄-黑,将色彩的方位图示化,在便于解读与记忆的同时为现代设计融入“五方”文化提供了色彩选取的视觉依据,尤其在传统建筑、城市指示系统等具有浓郁方位文化感的设计领域中。
“一花一世界”五行色谱将“五色”与“五行”、“五方”的理论融合成一个相互依承的视觉体系。她以“五色”与“五方”的位置关系为基础,在借鉴西方色彩理论的定量研究与色相、明度、纯度三属性关系的同时,构建了不同于西方三维色彩模型的东方“扁平式”荷花图谱,同时呈现了色彩的相生相克与五方关系,将色彩赋予特殊的意象和文化理念,并转成一种文化符号和图式,为传统哲学思想的实践提供了色彩的视觉模型。
[1]张杰、张伟.“五行说”传统色彩观的传承与发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66-168.
[2]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先秦两汉篇)[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77.
[3]鸿洋编著.中国传统色彩图鉴[M].东方出版社.2010.14.
[4]钱恒.中西方色彩差异对设计的影响[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1.
[5]周跃西.中国传统五行色彩学的色立体 [J].美术观察.2006(1).89.
[6]苏华.色彩理论研究与色彩应用──北京出租车色彩设计方案分析[J].装饰.2008.12.116-11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