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视觉图像时代下中国当代油画民族元素运用浅析

时间:2024-05-04

罗 潇

罗 潇: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

一、关于视觉图像时代

20世纪30年代,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其论文《视觉图像时代》中提出的“世界图像时代”著名表述,指出世界将作为图像被把握和理解的预言。20世纪60年代法国哲学家德波则大胆宣布景象社会的到来,他认为“在现代生产条件无所不在的社会中,生活本身展示为许多景象的高度聚集,直接存在的一切都转化为一个表象”。与以重文字的传统文化不同,现代社会人的文化感知和接受更多地依赖于仿真的图像,因为图像化的表达方式符合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渴望迅速接受信息的要求和愿望。

油画所面对的大众几乎涵盖各个阶层的人,对于他们而言,油画是一种艺术家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其根本还是来借此抒发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它的创作是艺术家个人思维方式的表达与释放。从存在方式这个层面上来讲,油画不同于三维构造的产品,如建筑、雕塑或三维的工艺品等等用立体的构造表现可存在的立体式触觉美感。油画带给受众更多的主要还是平面化的视

觉图像与感官传达。从大概念来讲,个人认为油画属于视觉图像的一个分支,而视觉图像的涵盖范围非常广泛,除我们非常熟悉的造型艺术中的油画、水墨画、版画等传统人造物品外,在当代社会中产生重要影响作用的摄影、电视、电影、数码图像、计算机图像、商业广告、平面设计、商品包装等都在视觉图像的范畴之内。

二、中国当代油画图像化表现形式中民族元素的运用

从80年代至今,中国当代油画图像化表现形式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但随着全球化特别是文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艺术家们开始更加关注自身民族文化,开始关注当代中国油画文化身份特征的表现,关注自身文化身份的确立,他们从个性化的艺术需求出发的同时,不断从中国丰富的民族文化土壤中汲取营养,运用表现民族文化的图像、借鉴民族传统绘画表现形式,在充分发挥油画语言特性和特长的条件下,以现代艺术观念的角度不断吸收传统文化,向传统文化靠拢,积极寻求表现本民族审美情感的民族元素,从各方面提炼能激发自我敏感的民族元素,充分运用到各自的油画创作中,并在各自的作品中赋予这些民族元素以全新的意义, 使中国当代油画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民族文化象征性符号的运用

政治波普艺术家王广义创作了《大批判》系列、《签证》系列等作品,画家试图用一种“荒诞”而不合常理的批判手法,将不同意识、观念下的物质图像同置于一个特殊的画面空间当中。在他的作品《大批判-可口可乐》中,利用文革时期工农兵形象所具有的浓厚政治色彩,与现实生活中极具商业流行意味的可口可乐和万宝路香烟等商业形象巧妙的组织在一起,构成一种诙谐有趣的画面,调侃的指出强势文化向弱势文化、西方文化向中国传统文化大肆入侵的问题[1]。

与王广义有所不同,艺术家魏光庆径直将眼光延伸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化之中更深远地运用了民族文化图像。90年代早期,他创作了《红墙》系列作品,画面中主要是运用的一些民族文化的视觉图像,如白描图、红色的古代城墙等,画家以历史情景和现实情景相结合的手法,巧妙地弱化了传统图像符号的原有含义,使其成为具有象征封建道德意义的抽象符号,让欣赏者领悟到了历史与现实的关联性,带领现实中的人们去回顾和直面历史[2]。

艺术家钟飙以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所有视觉经验作为自己创作的图像资源。在《龙凤呈祥》《明嘉靖五彩鱼藻罐》等作品中,画家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性符号和这个时代特有的大众流行元素来表现自己独特的生命感悟,在画家内心碰撞的信息也充分地显现在观众面前,观众在观看的同时也被不知不觉带进画面想象的空间,冷静而理智地体味其中的人生哲理。

当代艺术家张晓刚创作了《天安门》,在画作中他并没有去表现特有的人物主题,而是运用简单的构成形式,单纯将天安门作为其画面中的唯一主角,画面中天安门与广场的两端由一根红线如血脉般连接着,深含人民与国家间密不可分的内在含义。画面所呈现出的开阔、大气也正寓意中国地大物博的民族自豪和宽广、包容的民族胸怀,画家深厚的民族情感通过简单的图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展现的淋漓尽致。天安门不但是中国的政治象征,更是一代中国人爱国情感的集体体现,整幅作品所要呈现的是对象征中国政治、文化、人民符号的直接与深入讨论:一种肖像、建筑、符号象征,长久存在于中国人潜意识的力量。(见图1)

(二)民族传统绘画审美情趣及表现形式的运用

1、传统绘画色彩的运用

在西方,色彩是绘画艺术的主要表现力,文艺复兴时的色彩是一种再现性色彩,主要表现物体的固有色。十九世纪的印象派充分描绘自然光线下的冷暖、纯灰色彩变化,将色彩的再现性运用到极致。反观中国传统绘画的色彩,壁画鲜艳灿烂,而卷轴画清新典雅,民间年画火红热烈。中国传统绘画不是再现性的,如果非要说它是再现性的,那它是中国一个时代情感的再现和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再现。”[3]我们前面所提到的艺术家的作品中也有民族色彩的运用,如王广义的红色经验、魏光庆的红墙、张晓刚的黄色天安门等,这些都是很到的体现。它帮助观众更生动地去理解图像的民族文化内涵。

2、抒情式意境的表达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核心,画家们在绘画中追求意境的表达,批评家则将其作为品评的标准。意境是“情”与“景”(意象)的结晶品,[4]意境是情与景的交融而产生的,它“是艺术家在观察体验客观事物形象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思维中的意象,经物化成了的一种含有主观情意的艺术境界。”[5]中国传统绘画以意境动人,如倪瓒笔下之树、八大笔下之鸟、板桥笔下之竹,莫不是通过特定的意象,营造出蕴涵画家个性与情感的情境。

3、平面化的运用

中国绘画的空间有平面化的特点,它自然被艺术家关注并思考其可运用性。画家顾黎明的《门神》系列,把木版年画门神的图像及年画的平面化表现方式与西方现代派艺术中抽象表现的绘画手法相结合形成一种全新的画面形式。画面中隐藏着平面意识的理念,即从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和西方现代派美术这两大艺术体系中,抽取他所需要的绘画要素,将它们并置融合在画面上,形成了他自己的艺术风格。(见图2)

4、传统绘画技巧的运用

当代中国杰出艺术家、教育家吴冠中在求学之初就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风格意识,他曾有这样一句名言:“风筝不断线”,意思是说中国油画只能在中国的土壤里生长,他始终坚持在吸取传统绘画之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坚持有自然根据的感觉抽象和油彩墨彩的轮转间作,尝试西方形式结构同中国意境韵味的有机结合,构成了独特的“自然——形韵”新体系。作品《江南人家》通过绘画中的最基本元素,黑、白、灰及线条构成,寻求一种语言的纯粹性,画面中中国传统艺术中“写”的意味十足,运笔飘逸洒脱,没有追求缤纷的色彩,应用黑、白、灰之间的关系,传达出一种雅致的中国传统文人画趣味。在《武夷山村》这幅作品中,吴冠中运用到中国水墨山水泼墨技法以表现出武夷山的气势磅礴,对于黑色和褐色的运用,使得画面传递出中国传统绘画所独有的水墨趣味。

三、视觉图像时代下中国当代油画民族元素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一)充分发挥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

发挥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揭示事物的内在美,使其与欣赏者产生一种共鸣,达到艺我同在的一种境界。在中国当代油画图像化表现形式中民族文化图像的运用、民族艺术语言的转换、民族风格的体现主要是艺术家的主动选择、判断所致,而不是庸俗社会学说的被动反映论和历史决定论。很多艺术家通过对我们熟悉的民族元素以精湛的绘画技术手绘操作,将东西方不同绘画语言加以融会贯通,形成了既陌生又熟悉、既民族又现代的个性风格。

(二)强调真情实意的表达

在客观上,艺术家作品个性的形成其实也是一种真实与否的检验,这种真实不是材料价格的真实,而是情感的真实,因为只有真实的才是能打动人的,才是艺术打动人心的灵魂丹药。而作品个性的形成必然要受到其所隶属的时代、社会、民族、阶级等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艺术品所具体表现的客观对象,所选择的题材及所从属的体裁、艺术门类,对于风格的形成也具有内在的制约作用。图像本身其实无优劣之分,是要将独特的思想观念与生存体验纳入创作之中,画家就是用图像的形式把心中的思想表现出来。

(三)强调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突出深刻的精神内涵

一切艺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既是统一又是对立的,它们全都在矛盾的统一体中,是不可分割的,既相互渗透,用相互依存。把内容和形式分割开来,也意味着形式的毁灭,虽然内容决定形式服从内容,但内容好并不等于作品好。内容好而形式不美的作品往往经不起历史的检验。好的作品肯定是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这样才能称得上好的艺术作品;优秀的作品不仅以其独特的形式使观众怦然心动,更以其深刻的意蕴使观者留连忘返。所谓内容和精神,是由艺术家对所描绘的现实理解的深度及其具有民族文化艺术的修养所决定的。这是属于艺术家的主体精神及人格力量范畴的东西,对民族文化艺术有造诣的油画家笔下的创造,必然会有时代烙印,其个性面貌也会含有民族风采。

注释:

[1]栗微.大众图像与中国当代油画创作[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8-11.

[2]王欣.中国当代油画中的传统文化图像[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07:6,8.

[3]王菊生.中国绘画学概论[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363.

[4]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70.

[5]陈池瑜.现代艺术学导论[M].长江文艺出版社,1991:28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