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涪江号子与川江号子的比较初探

时间:2024-05-04

蔡 玲

蔡玲: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

“5·12”地震后,涪江号子、羌族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和破坏,面临更为严峻的保护和传承形势。四川省绵阳市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恢复重建工作,及时采取了资料收集汇编整理和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紧急申报等措施,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的保护和培养力度,并积极开展系列传承活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2009年,涪江号子(涪江船工号子)被正式列入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作为生长在涪江岸边的教育工作者我希望能为涪江号子的保护传承尽到一点微薄的力量,在三台县文化局同志的帮助下开始了涪江号子的研究工作。

在研究的过程中看到了一篇题为《“条”与“块”的分割与整合——从“号子之争”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文章,文章中的“号子之争”是指川江号子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经历的一场到底是“川江号子”还是“峡江号子”的纷争。也有专家提醒一定要注意不要把“涪江号子”做成“川江号子”的翻版。所以在研究过程中,主要从曲牌和唱词两方面着手,加强了对涪江号子和川江号子的比较研究。

涪江是嘉陵江的一条重要支流,发源于四川松潘县境内岷山雪宝顶北麓。涪江到处是险滩、激流和漩涡,行船十分危险。涪江流域的船工们在拉纤、摇橹、推桡、绞滩的过程中,为了确保步调一致、协调动作、一齐用力,他们高喊号子,在号子声中掌握行进节奏,或协调用力,或鼓舞情绪,或消除疲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逐渐形成了“涪江号子”。 涪江号子既有雄犷也有幽雅,既有蕴藉又有粗俗,透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保存了较为丰富的历史、哲学、艺术、民俗等内容,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随着涪江流域航运事业的兴起,经历了产生、演变和发展的过程,最终自成一体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涪江号子虽然是川江号子的一个支系,承袭了川江号子的很多特点,但又在其基础上发展形成了很多自身的特点。

(一)涪江号子和川江号子的共性

1、固定性与即兴性并存

涪江号子和川江号子一样,种类很多,它们分别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使用,每个号子的曲调和节奏基本固定,表明了其固定性。但是每个号子的具体内容或取山歌、或用小调词、或用剧中语、或即兴编造,非常自由,几乎完全以船夫和号工当时的兴致而自由变化。唱词都是来自于生活,而生活内容丰富多彩,特别是语言方面,生活语言既丰富又生动形象,所以涪江号子从内容到情感甚至于形式都很丰富,这又与它的即兴性相关。船夫、号工看见什么,想起什么,灵机一动就出来了,如“看见花,就说花,张家妹子爱戴花,收收拾拾回娘家……,”这些忽然而来亦可倏然而去,非常灵活,具有很强的即兴性。

2.雅俗共赏

船夫都是来自于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群众,文化素质和自身修养相对较低,面对浩浩江流,拢拢山崖,绵绵江岸,磅礴礁石,除了一顶草帽,一件坎肩,一条裤衩外几乎赤身裸体爬行于江岸,养成了他们粗犷、野俗的性格,发之为号歌亦然不免粗俗性。若号工本身就有一定的修养,号子也不乏文雅的内容,涪江号子自然形成了雅俗共赏之特色。

3.大众性和个体性并举

首先,船夫是一个号子群体,号子也是群体唱和。号子除了满足船夫自身身心需求外,还有一种传播影响之功能,具有群体性特征。然而各艘船的船主、号工各自的修养、生活经历、情趣好恶不同,同时在不同的流域段,无论从语言还是生活方式、民风民俗习惯、自然环境都有差异,因此涪江号子本身也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实质上也体现出一定的个性化差异。

(二)涪江号子与川江号子的异同点比较

从曲牌和唱词两方面来讲,川江号子和涪江号子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成熟、规范化的,发展到后来都有固定的曲牌,调门(喊应),喊号子者得根据航道、滩形、水势的变化以适应喊什么号子为宜来进行选择。川江号子的下水桡板号子分为九支曲牌,涪江号子则分得更为详细一些,首先从功能上又分下航船号子和上航船号子,两种号子又分别分为八支和十支曲牌。

1、曲牌的异同点比较

川江号子和涪江号子的各个曲牌从功能上来看大致是相同的,但是因为地域、生活、方言的差别,有的功能相同的曲牌,曲牌名却有差异,从结构和节奏上看也有一些差异:

(1)涪江号子中的“退船号子”和川江号子中的“木约号子”功能很接近,都是常用于停靠在码头上的船只,当它需要启航时先把船退出来,这时就一边退一边喊唱这种号子,不同的是川江号子这个曲牌的节奏自由,速度较慢,而涪江号子中的节拍更有力。

(2)涪江号子中的“开船号子”和川江号子中的“挠号子”作用比较接近,都是在迅速将退出的船只推到江心这一过程中使用的。在音乐上,川江号子中的节奏渐紧、力度加强,领部产生变化,船工齐应暗示出节奏的周期性。涪江号子中的“开船号子”节拍紧急,音调果断。

(3)涪江号子中的“螃蟹号子”和川江号子中的“四平腔数板”都是在船入江心时喊的一种号子,平水划船,心情舒畅,“四平腔数板”节奏较自由,表现的内容较自由,号工唱一句,合部扳三四次挠。“螃蟹号子”节奏慢,音调优雅动听,快节奏、高强度的划船后进入平水,船工容易倦怠,号子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常在较长的“淀沱水”(迎似于静水)喊唱。

(4)涪江号子中的“拖浅号子”和川江号子中的“快二流槽号子”都属船只上陡滩或浅滩时喊唱的劳动号子。“快二流槽号子”速度快、力度强,合部紧扣领腔,密集呼应,劳动情绪上涨。“拖浅号子”领号子的人先说白话,再开始唱,节拍紧急,音量宏润激昂,催促力较大,迫使船工尽早用气力。

(5)涪江号子中的“呐呐河号子”和川江号子中“二流槽号子”一般都是在船只进入江心或在二流滩时喊唱。 “二流槽号子”速度快,合部的动作与回声统一,形成有规律的劳动节奏。“呐呐河号子”拍节缓慢,反复多次,尾声较长。

2、歌词的异、同点比较

由于号子的民间性与草根性,从传统经典的号子来看,它的艺术外壳下其实是沉实厚重的生活基料,是饱含重大价值的人文、科学的史料,尤其通过唱词可以研究流域两岸的生产力发展状况、水文地理以及流域的民风民俗。涪江号子的歌词或描述涪江两岸的风土民情、古迹物产,或反映船工们战滩斗险的风貌及凄苦悲惨的命运,或表达船工夫妻真挚的情爱与调侃异性的诙谐。根据目前收集的涪江号子来看,歌词比川江号子简单一些,更多地突出衬词在号子中的作用,节奏简单,周期短,容易协调统一。但是也有一些歌词丰富、寓意深刻的号子。

比如川江号子中有一段唱词:“四川省水码头要数重庆,开九门闭八门时十七道门,朝天门大码头迎官接圣,千厮门花包子雪白如银,临江门卖木材树齐整,通远门锣鼓响抬埋死人,南纪门莱篮子涌进涌出,金紫门对着那镇台衍门,储奇门卖药材医人病症,太平门卖的是海味山珍,东水门有一口四方古井,对若那镇武山立跳龙门。” 这段唱词中,船工们把当时重庆的地理环境、购物地点分布以及各个码头的状况描述得淋漓尽致,仿佛这一道道的景象正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涪江号子中也有一首介绍当地特产的号子和川江号子的这段唱词风格很接近。《跑江湖》:“手提搭帕跑江湖,哪州哪县我不熟;‘松潘’县上出土豆,‘平武’山上宝贝多,天麻、虫草和川贝,党参、当归炖鸡好;矿产资源多丰富,铜、铁、锰、煤山中藏。‘绵阳’是个好地方, 丰谷大曲美名扬,‘三台’、‘射洪’农业兴,小麦、红苕和棉花、‘遂宁’满地油飘香,‘合川’桃片‘保宁’醋……”这段号子把川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产分布的状况都一一列举出来。

船夫们长期在船上生活,偶然在江岸见到洗衣或过往的女性,他们不免欣喜,常常以号歌进行挑逗,以慰藉其单调空虚的心绪。也是为了展示自己或表达他们那种热情爱意。号子的这个特点在川江号子和涪江号子中都有很具体的体现。川江号子中有一首非常著名的号子叫《幺妹洗衣》,这首歌很直白地反映了船夫们浪漫的向往和内心的追求。唱词大概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在河边洗衣服的女孩的调侃:“今天出门好灵光,看到幺妹洗衣裳。手中拿根捶衣棒,活象一个孙二娘。打得鱼儿满河跑,打得蛤蟆钻裤裆。唯独对我咪咪笑,惹得哥哥我心发慌。莫非幺妹笑我丑?我又不是武大郎。莫非幺妹笑我老?我又不是八贤王。要是你想嫁给我,算你命好眼力强。”接下来便是一厢情愿地设计婚后生活: “你来跟我管家务,我去拼命挣钢洋。我吃红苕你吃米,你吃鸡肉我喝汤。只求把你养得白胖胖,跟我生个状元郎”。最后是船夫的企盼:“我在河边喊号子,等你回来配成双!”这是见到河边洗衣姑娘引发的联想,真实、浪漫, 而又不无镜花水月的悲哀。

另一首在涪江流域上广为盛传的号子在川江流域也有传唱,但是歌词有一些差别。唱词是从见到岸上迎亲送亲队伍引起的感触,直接归结到水中圆月,有更深的内蕴和更强的艺术感染力。这首名为《送亲思亲》的号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唱道:“挣了一滩又一滩, 转弯就是泥巴湾。湾湾里头好气派,吹吹打打闹翻天。轿里坐的是新娘子,滑竿抬的是舅老倌。箱子柜儿新崭崭,双铺双罩软绵绵。”看到岸上别人家在娶亲的情景,触景生情,联想到了自身:“鱼儿都要配成对,只有我还在耍单。胡子长了一大把,还未拜堂把家安。三病两痛无人管,无儿无女好心酸。” 接下来是船夫的难处:“干妈有个黄花女,嫌我太穷少吃穿。内江有个寡母子,嫌我走东又走南!”因为生活清贫,居无定所,所以处处碰壁,只能自我解嘲:“只有月亮不嫌我,天上跑到河中间。陪我拉船陪我歇,陪我忧愁陪我欢。”结语是一番自豪:“谁说我是单身汉?八月十五大团圆!”

上述两首号子都是反映船夫们对爱情和婚姻生活的追求,但是《幺妹洗衣》语言相对诙谐幽默一些,态度乐观积极一些,而《送亲思亲》从歌词上看,更多地诉说了船工单身生活的艰苦,相比之下,语言含蓄斯文一些。《幺妹洗衣》中的最后一句“我在河边喊号子,等你回来配成双”,《送亲思亲》中的最后一句“谁说我是单身汉?八月十五大团圆”,都既可以理解成为自我解嘲也可以理解成是自我安慰,是船夫心境和船工生活的真实写照,酸楚中不失风趣,幽默中饱含辛酸,苦情喜唱,苦中作乐。《幺妹洗衣》和《送亲思亲》充分体现出四川人,特别是生活在底层的四川劳苦民众的性格。

(三)结语

通过涪江号子和川江号子的比较,不难看出,涪江号子可以说是川江号子的一个支系,更是川江号子的延伸。两种号子都有自己的曲牌,相同水情上用的曲牌有相同之处又各具特点。有的唱词大同小异,但是根据不同地域的人的性格特征有一些细小的差别,恰是这细小的差别表现出川北人和川南人性格上细微的差别,充分体现出川南人耿直外向、语言大胆,川北人含蓄踏实、吃苦耐劳的性格特征。通过比较,也能证明涪江号子的独立完整性,透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保存了较为丰富的历史、哲学、艺术、民俗等内容,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是川渝地区江河文化的又一朵奇葩。

注释:

[1] 四川文化信息网http://www.sccnt.gov.cn/whxw/gnwhxw/200905/t20090508_3401.html

[2] 田敏, 侯小琴:《“条”与“块”的分割与整合——从“号子之争”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9年第4期。

[3] 成镜深:《遂宁涪江号子的形式及特点》,《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