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方子
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王国维与蔡元培是出类拔萃的人物,但比起两人的相同,王国维与蔡元培的相异更加明显。
王国维一生都热爱学问,生平批校的古籍超过200种,写了62种著作,影响也很广泛。在日本留学时,王国维即在某著名刊物上发表过相当数量的译作,有时还加些自己的阐述,大幅度介绍近代西方学等领域的前沿信息。后来,王国维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任教,始终将学问视为自己的生命之本,没有浪费过丝毫光阴。
大王国维九岁的蔡元培则不同,蔡元培终生积极从事社会活动,许多时候都在做官。1898年,他离开北京的翰林院回到绍兴,任此地的中西学堂监督。1902年,蔡元培等人在上海创办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还创立了爱国学社等,均被推为总理。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后,蔡元培就任教育总长……
王国维与蔡元培对清廷的态度更是相隔天壤。王国维秉持的是康有为式的改良主义,一方面,他希望清廷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另一方面,他又顽固地反对辛亥革命,将忠君与爱国混为一谈,希望清政府能够延续统治,晚年甚至为紫禁城里的小朝廷给予自己的一个空头头衔“南书房行走”欣喜不已(更多内容见2018.4期)。即使清华大学聘请他做国学研究院导师,他还要先到天津见逊帝溥仪,在“面奉谕旨就清华学校研究院之聘后”,才敢接受聘书。
皇权遭遇冲击时,王国维几乎进行着以卵击石式的反抗。比如,1927年,北伐军挥师北上,王国维担心逊帝与自己受到冲击,于6月2日跳湖自杀,还留下这样的遗书:“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他毫无意义地为一个所谓的朝廷送葬。
蔡元培最初其实也曾寄希望于清廷的改良。1900年春,他曾上书光绪,建议改革政治,没有得到必要的回应。蔡元培知道改良无望,这才彻底转为革命党,决心推翻清廷统治。他组织的光复会,主要工作就是暗杀清朝专权高官:“乃集同志六人,学制造炸药法于某日人,立互相监督之例……”后来辛亥革命成功,他痛快地接受民国政府授予他的职务,以自己的所学为社会服务,在每一个岗位上都尽职尽责,深受民众爱戴。
人是文化的动物,一种行为看似偶然,其实往往有着内在的因由。王国维与蔡元培的人生选择南辕北辙,与其出身多少有些關联。皇权时代,王国维出身于士族家庭,认为读书是至关紧要的事,是远大前途的来源。而出身于地位相对低的商人家庭的蔡元培并没有把前途赌在“唯有读书”上。这一点会影响个人对政权的认同度,得到优待的,希望维持现状;受到歧视的,期待重造天地。
王国维与蔡元培的不同人生选择,也反映了他们眼光的差异。王国维科场失意,长期在北京之外的地方学习、做事,对清朝的黑暗、腐败缺乏纵深的了解。何况,王国维是个活在书斋中的人,他也害怕激烈的政治变迁改变自己既有的生活方式。而蔡元培年纪轻轻就中了举,做了京官,可谓少年得志,平时交往的主要是京城的各种牛人,对朝廷政治的运作情况了如指掌,他看问题自然更全面、深刻。
一个人的人生,许多时候是由自己的观念书写的。
编辑/羽川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