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温乎
一
1839年,龚自珍特别忙。他离开奋斗半生的岗位,只留下一封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连正式的辞职手续都没办,就卷铺盖走人了。
等走到江南他才发现,出事了。龚自珍从北京南下的时候,估计心情不好,只顾一个劲地闷头往南走,走着走着一看:“家人还留在北京呢!”虽然龚自珍仕途不顺,但也不至于抛妻弃子。于是,他又转头北上,去北京接老婆孩子。
时隔两月,当龚自珍重新出现在北京家里的時候,等待他的恐怕是河东狮吼:“你跑哪儿混去了,连家都不回,你不爱我了……”“媳妇我错了,再也不敢了。”他认为,家事都是小事,国事才是大事。
此时的大清帝国,已不是“康乾盛世”的景象,而是道光年间的昏沉世界,官员庸庸碌碌、社会浮华夸张,这一切都让龚自珍心痛。
在这样的时代,爱国者是没有出路的。龚自珍努力奋斗了一辈子,只混到几个闲职,从来不曾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一个小愤青就蹉跎成了老愤青。
在南下的路上,龚自珍用诗吐槽人生、怼天怼地怼空气,如果当时有朋友圈的话,他就是被人厌恶的刷屏王。后来,他把这315首诗整理、出版,取名叫《己亥杂诗》。没想到,这部诗集一上市就火了,霸占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整整70年,直到民国时期仍被诗人柳亚子评为“三百年来第一流”。其中有一首还在语文教科书中出现过:“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如果龚自珍知道《己亥杂诗》能这么火,估计要哭晕在厕所里:“活着的时候不带我玩,死了让我火,有什么用?”
二
1792年八月,龚自珍出生在杭州一个官宦之家。父亲是学者型官员,曾做过军机章京、徽州知府,还发表过含金量极高的学术论文《国语注补》和《楚辞名物考》,属于大清帝国“文体两开花”的典型。
母亲是女诗人,出版了网络评分9.0的((绿华吟榭诗草》,常年占据“文坛十大才女”之列。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龚自珍赢在起跑线上。
1814年,22岁的龚自珍用处女作《明良论》,向世界发出第一声问候。其中有诸多讥讽现实的话,让他名声大噪。他的外公读过《明良论))后,捋着白花花的胡子,露出欣慰的微笑:“我老了,在死之前能见到自家奇才,无憾矣。”但外公不免有些担心:凡是有才的年轻人,总是喜欢恃才傲物,如果不能磨砺心智、踏踏实实地做学问,就有沦为“键盘侠”和“喷子”的危险。于是,外公告诫亲爱的外孙:“努力为名儒,为名臣,勿愿为名士也。”
可历史偏不遂人愿。因为在龚自珍的时代,已经不需要名臣和名儒。
三
1792年九月,一个庞大的英国使团沿着欧洲、非洲的海岸,经过南非好望角,然后进入印度洋,一路向东。这个使团的目的地是大清帝国。使团带着先进的英国科技、船舰模型、枪炮,希望能让乾隆发出感叹,然后谈一场热烈的恋爱。可令使团为首者失望的是,乾隆没有如他们所愿,而是说出另外一句话:“我不喜欢你。”
大清帝国拒绝了唯一的追求者。如果要写一篇((单身狗是怎样炼成的》命题作文,恐怕乾隆是最有发言权的作者了。从此以后,大清帝国就在单身狗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那一年,龚自珍出生没多久,还没断奶。虽然他长大后没有出国、没有学过外语,也没有拿到博士学位,但是龚自珍能清楚地感受到单身狗的孤独。论经济,大清就像之前的历代帝国一样,依靠农业税收过日子。就相当于搬砖拿死工资,直到年老体衰的一天,干不动了,收入也断了。而这个时代,就无限接近于那一天。
论精神,大清帝国的神经很敏感。就像其貌不扬的单身狗走在人群中间时,总感觉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结果一回头,压根没人理。所以皇帝屡屡兴起“文字狱”,打击黑暗中的敌人。
更可怕的是,大清帝国的其他人还以此为荣。他们觉得自己不是单身狗,而是单身贵族:“我月入2000元,出门公交接送,搬砖工作稳定,根本不敢谈恋爱,怕对方图我的钱。”好嗨哟,感觉人生已经达到了巅峰。
龚自珍虽然不知道别人是怎么谈恋爱的,但他知道单身狗是不对的:“追不到别人,也不主动相亲,反而自我感觉良好,这是病啊。”
除了单身,大清帝国还有其他毛病。龚自珍把时代的脉络总结为“治世”“乱世”“衰世”。乱世,是武力为王,只要英雄出世就能扫平天下,然后勤俭节约、举贤任能……很快就会迎来治世,相当于充话费送的。而“衰世”,是治世后的下降期。这时候,人们沉浸在繁华的美梦中还没有觉醒,感觉自己依然棒棒的。但如果让他再次觉醒,却无奈地发现,早已力不从心。
这就是“衰世”的特征:收入低、相貌差、沉迷虚幻世界,还力不从心的单身狗。是不是感觉人生已经没有希望了?龚自珍就是这种感觉:“左无才相、右无才史、阃无才将、库序无才士、陇无才民……市无才偷、泽无才盗,则非但鲜君子也,抑小人甚鲜。”意思是:我不是针对谁,在座的各位都是这样的单身患者。
四
当大部分人都昏昏欲睡时,龚自珍是唯一的清醒者。他想要唤醒沉睡的同胞,想要改变沉闷的世道,这是龚自珍一生的理想。想实现理想,就必须中进士、做高官。可一个早已看破世道的人,又怎能回到混沌中去,以《四书五经》为金科玉律?龚自珍连续考了5次会试,全部落榜,直到第6次才勉强考中。那一年,他已经37岁了。
即便考中进士,他也没能进人大清培养宰相的翰林院。科举试卷必须使用统一的“馆阁体”书写,这种字体呆板、无趣,就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庸人一样。可龚自珍不是庸人,又怎会用馆阁体写字?他用自己风格的字体,在试卷中效仿王安石写下《御试安边抚远疏》,从施政、用人、治水等方面,写下自己对治理新疆的意见。
大家一看文章就知道,这家伙是个刺头。平静的湖面总是循规蹈矩,鱼虾们各自占据有利位置,按照潜规则一步步游向投食者的饵料,对于一切可能破坏潜规则的“异类”,他们必然群起而攻之。至于湖水是否恶臭,关我什么事?活着就行。其中,主持殿试的大学士就是一条大鱼,他的座右铭是“多磕头、少说话”,对于龚自珍这样的“异类”,他不欢迎。龚自珍成为三甲第十九名,不得入翰林。
终其一生,他都没能成为大清朝廷重要部门的一员,只做过内阁中书、礼部主事之类的闲职,可谓大写的悲剧人生。
龚自珍不属于这个时代,时代也不欢迎他。
五
在落寞的人生中,龚自珍变了。他用诗文写下自己的心事,和对时局的判断:“沉思十五年中事,才也纵横、泪也纵横,双负萧心与剑名。”我是有料的,给个机会呗?NO!这世风日下的世道容不下我,就连第一个媳妇也离我而去,人生啊,全是泪。
“如是则豪杰轻量京师,则山中之势重矣。京师之日短,山中之日长矣”。照当时的趋势看,平民揭竿起义是板上钉钉的事,朝廷要早做准备啊。
结果没人当回事,在他去世10年后,太平天国来了。“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孰若自改革”?祖宗之法从来不是灵丹妙药,迟早会出问题。与其把问题留给子孙后代,不如事先解决,多好?
只是,龚自珍的针砭时弊,基本没有得到回应。他就像一个独行的旅者,看到前方有无数隐蔽的大坑,站在路边呼喊:“千万别走,咱们一起把坑填住。”可是过往的路人都骂他神经病,然后一个接一个掉进大坑中。
茫然无知的人最幸福,而最痛苦的是做一个清醒的旁观者,却又无能为力。人的愤怒,其实很多时候都来自无能为力。
自古以来,才子的命运分为两种:治国安邦的能臣,比如耶律楚材、张居正;指点江山的名士,比如唐伯虎、郑板桥。人生道路的交叉口,是性格使然。
龚自珍只想做治国安邦的能臣,却命运多舛,他不愿与昏暗的世界同流合污,又在人生蹉跎中走向癫狂的极端。他是一个悲剧人物,但时代也赋予他独特的使命。
龚自珍的变法、革新思路,影响了晚清几代人。直到光绪年间接受新学的思想家、改革家,基本都崇拜过龚自珍。梁启超也说:“举国都沉醉于太平盛世,龚自珍却能规划天下大计,堪称我辈导师。”
龚自珍的命运,就像他自己写的一首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走吧,走吧,向着理想一路不要回头。
评价成功或失败的裁判,从来不是地位、财富,而是时间。你做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时间都会做出公正的评价。它需要你做的只有一件事:坚守内心的光明,走过一生。灏
编辑/羽川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