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王春地
上期讲到宋文帝以“围魏救赵”之计铲除心腹之患,继而开创了“元嘉蛊世”。宋文帝统治南朝时期的元嘉之年(424~455),正是北魏崛起并统一北方之时。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在中原地区建立比较稳定强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封建王朝,北魏是如何维系其政权的呢?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部所建立的政权。拓跋部原来居于今黑龙江、嫩江流域大兴安岭附近,过着游牧生活,后南迁至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等地。公元386年初,拓跋珪在云中盛乐宫称王,是年四月,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亦称后魏、拓跋魏、元魏,为北朝第一个王朝。398年十二月,拓跋琏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称皇帝。经过多年征战,北魏消灭了十六国中的夏、北燕、北凉等割据势力,于439年统一了北方,南北朝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北魏统一北方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民族大融合,同时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较为安定的环境。南北对峙格局形成后,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与南方中原汉族文化产生了大融合、大碰撞,其间北魏孝文帝的汉化运动正是这次民族大融合的高潮。
孝文帝拓跋宏(467~499)为北魏的第7位国君。490年,24岁的拓跋宏亲政,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汉化改革。为了消除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隔阂,进一步拉拢汉族地主、士大夫,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巩固北魏政权,孝文帝决心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迁都洛阳在北魏朝廷上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许多鲜卑贵族坚决反对迁都,如何才能成功迁都,以推行自己的宏伟计划呢?
一日上朝,孝文帝宣布要南征,大臣们纷纷反对,最激烈的是任城王拓跋澄。孝文帝发火说:“国家是我的国家,你想阻挠我用兵吗?”拓跋澄反驳说;“国家虽然是陛下的,但我是国家的大臣,明知用兵危险,哪能不讲?!”孝文帝没有明确表态就宣布退朝。
孝文帝真的是要南征吗?众所周知,孝文帝文武全才,擅长诗赋,其传世佳句“白日光天无不曜,江左一隅独未照”正体现了他一统天下的雄心。不过孝文帝此次提议却并非是真的要南征,他是在声东击西,以达到迁都洛阳的目的。
“声东击西”是三十六计的第六计,属胜战计:敌志乱革,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此语在军事上是说,敌人因情志混乱、憔悴而造成了错失丛杂、危机四伏的处境,我则借机时东时西、似打似离,进一步造成敌人的错觉,出其不意地一举夺胜。
“声东击西”是制造假象,引诱敌人作出错误判断,然后乘机歼敌的策略。孝文帝则把这一计谋用在政治上,本来决定“进攻乙地”(迁都洛阳),却不显出任何进攻的迹象,而佯装要“进攻甲地”(出征南朝),使“敌方”(反对者)无法推知自己的意图,被假象迷惑,作出错误判断。
众大臣果然被迷惑了。孝文帝下朝后回到宫里,单独召见拓跋澄,说出了自己的真正意图:“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任城意以为何如?”主要是说,平城是个用武的地方,不适宜改革政治。现在我要移风易俗,非得迁都不可。这次我出兵伐齐,实际上是想借这个机会,带领文武官员迁都中原。
接着孝文帝又向拓跋澄讲明汉化、迁都对北魏统治的重要性,使拓跋澄醒悟过来,转而支持他的迁都行动。
得到了这一重臣的赞同,孝文帝开始了他“声东击西”的实际行动。493年,孝文帝亲率步骑兵30万人,携文武百官一同随驾亲征,渡过黄河进驻洛阳。九月的一天,秋雨连绵,文武大臣的心情也十分沉重。孝文帝此时全副戎装,下令三军出征。大臣穆泰翻鞍下马,跪在拓跋宏马前,叩头谏止进军,随后众大臣也都纷纷跪下,请求皇帝不要南征。孝文帝怒斥道:“朕倾全国之师,挥军南下,已为天下共知,今若无功而返,岂不被天下人耻笑?我意已决,谁再阻止,定斩无赦。”这时支持孝文帝迁都的大臣说:“陛下出师平城时,并未晓谕天下是为了南下攻伐,今大军已到洛阳,依臣之见可否告谕天下,陛下此行乃是为了迁都洛阳,然后再图班师平城。”拓跋宏听罢,换了口气说:“这次南征兴师动众,不可劳而无功,不能南征便迁都,众卿赞成迁都洛阳的请站在朕的左侧。”
这些王公大臣几十年来反对迁都,但是现在面临南征与迁都的选择,他们只好退而求其次选择迁都。此后孝文帝派拓跋澄回平城作说服工作,终于在494年正式迁都洛阳。
孝文帝迁都后大力推行汉化政策,如改穿汉服、改说汉话、改为汉姓等。孝文帝把自己皇族拓跋姓改为“元”姓,所以又被称为元宏。
孝文帝迁都洛阳及其推行的汉化改革,加速了鲜卑和北方的封建化过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使北魏政权得以巩固。
历史回眸:鲜卑拓跋部之所以能够从一个落后的塞外游牧部族,成为统一中国北方达一个多世纪的统治者,除依赖其骠悍的骑士武功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能够广揽各族贤德智能之士,效法有着悠久历史的华夏文明,善于把拓跋部族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与汉族先进文化结合起来,兼收并蓄,广采博取,创立了具有多元特色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等各项制度,以适应当时中国北方胡汉各族杂居的社会环境,促进民族融合,取得了南北朝各国所不及的辉煌成就。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